地图语言研究符号与读者间的关系。符号要有辨别性和易懂性,保证读图者能快速阅读、牢固记忆。地图语言有写与读两个功用。写就是制图者把制图对象用一定符号表示在地图上。读就是读图者通过对符号的识别,认识制图对象。地图语言同文字语言比较,最大的特点是形象直观,既可表示各事物和现象的空间位置与相互关系,反映其质量特征与数量差异,又能表示各事物和现象在空间和时间中的动态变化。
简介
地图语言是由各种符号、色彩与文字构成表示空间信息的一种图形视觉语言。研究地图符号系统的构成、各种表示手段和方法的运用与组合。有一定的语言法则。地图句法研究表达地图信息的各种符号间的相互关系。符号间既要有联系性,又要有差异性。地图语义研究符号与制图对象间的关系和各种地图符号所代表的信息含义。符号要有代表性,同时要有联想性,即一定程度的意义自明。
地图语言是以地图形式科学表达地理空间信息的必要工具。本质上说,就是用地图要素的相关符号变量内涵准确而生动、真实而科学、具体而抽象地描述与反映地理空间信息在时间、空间上的客观存在及特征。
地图语言是指利用地图专用的符号、载体及文字注记等表达空间事物的分布、组合、数量、质量特征及其基本属性与联系,人们由此凭借自身对
地理空间认知的经验和抽象思维能力来感知特定的客观世界,并使人们对空间的认识更贴近现实,使得地理空间信息的认知效果更加准确、生动和形象。
地图语言的内容
地图注记:它借用自然语言和文字形式来加强地图语言的表现效果,完成空间信息的传递。
色彩是地图语言的重要内容。
色彩:地图语言的重要内容。
地图符号:称为图解语言。同文字语言相比,图解语言更形象直观,一目了然,既可显示出制图对象的空间结构,又能表示在空间和时间中的变化。
地图语言的内涵
地图的基本内容是地图语言需要表达的实质内涵,是地图信息的源。地图信息是制图对象及其时间、空间特征的组合信息,它有定量、定性和可测的特性。地图信息可以是模拟图的图解形式,也可以是离散的数字形式。地图信息具有双重性,它能表示客观实体对应的含义,更重要的是由于它们获得了地图的表现形式,可以让读者看到该要素的空间分布和变化规律,以及与其他要素的联系,给人以定量、定位的时空概念。
地图语言的表现形式与本质
地图语言的表现形式
人们获取
外界信息的渠道主要是通过感官的刺激。对地图信息的获取一般表现为视觉、听觉和触觉的感知,而这种感知则是依赖专门的符号系统来实现的。传统意义的地图语言符号主要是视觉符号。地图语言发展到今天,地图语言符号系统不断完善和拓展,已经形成了一套由包括视觉符号在内的听觉符号、触觉符号所组成的科学的地图语言符号系统。依据对视觉变量、听觉变量和触觉变量等符号变量的读取与判定,完成对地图语言符号系统的识别,从而达到认识和应用地图的目的。
传统意义的地图语言符号是以静态的视觉变量(地图符号与注记)为表现形式,现代地图语言则包括地图符号(包含注记)和语言媒体,既带有静态视觉变量,又带有动态视觉变量。动态视觉变量是同时间相联系的变量概念,它是用一系列前后相关的图形和图像符号来表示某种空间现象的动态变化过程(如方式、路径、持续时间、变化速率等),从而再现客观现实中事物的演化过程和现实状态。在动画、视频和动态符号中,最受关心的是持续时间、变化速率和显示次序,这三者就是动态视觉变量。
听觉变量主要是指在接受地图信息的过程中所注入的声音或音频信号,使地图使用者获得听觉的效果。触觉变量则是通过地图使用者的肢体对地图或其特定的载体进行触摸、接触,获得触觉的刺激,从而达到使用地图的效果,如盲人使用的专用地图、某些“人机交互”的地图信息的获取与更新。事实上,地图语言是通过符号变量体现功能而发挥作用的。
地图语言的本质
地图语言本质是地图表现力,是指地图本身能够反映客观地空间信息的程度和水平,也是地图付诸应用的重要目的和实际价值所在。通常所说的“地图表现力”,实质上就是地图语言的表现力。粗略地说,地图语言的表现力取决于符号系统、地图信息、地图表现手法及图面配置等。提高地图信息的传递效率实质就是增强地图语言表现力。例如,在对图形、符号的感受中,研究符号的图形特征上的各种变化,形成视觉变量,运用视觉变量引起的视觉感受变化,形成图形的整体感、数量感、质量感、动态感和立体感的效果,达到更有效地传递地图信息的目的。
地图语言的发展
地图语言的形成和发展是以地图自身的发展为基础的。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当地图的主要载体从纸类介质发展到磁介质,地图也就由早先单一的纸质地图发展到电子地图、多媒体地图、三维地图等,可视技术、多媒体技术、虚拟技术使得声、光、电元素融合到地图语言中。地图语言经历了从象形符号到抽象符号,再到语言符号等阶段,传输地理空间信息的媒介不仅只是图形符号,还包括音频、视频和动画等地理空间信息的载体,地理空间信息的传输与感知实现了人机“交互”,从而演绎发展到了所谓的“现代地图语言”。现代地图语言的表达形式主要通过刺激视觉、听觉和触觉等感觉来实现,因而也就包含视觉符号、听觉符号和触觉符号。以声音、图像、文字及动画等现代地图语言元素组合在一起的电子地图、多媒体地图和三维地图,能给人全方位的感受,使人们对地理空间信息的认知过程更加生动逼真。
地图与自然语言的类比
自然语言通过音响和文字进行信息的交流和传递,地图则通过图形符号传递地理信息,并且是地理信息传递的主要形式,故历来有“地理学第二语言”之称。类似于音乐语言、舞蹈语言等非自然语言,地图语言是一种特殊的图形视觉语言。制图者将自己对现实地理环境的认知结果通过地图语言即地图符号系统地表达为地图,而用图者则必须掌握地图语言,才能完成地图阅读,从而在理解地图信息的基础上获得地理信息。地图语言是一种科学语言,最大的特点是形象直观,可以突破自然语言的障碍,在世界范围内使用。
地图语言学
地图语言学是以语言学为范式研究地图信息传输的理论和方法。由于语言学与符号学具有天然的联系(被称为“现代语言学之父”的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就认为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地图语言学与
地图符号学这两个概念并没有严格区分。根据语言学模式,地图语言学包括三个部分,即:地图语法、地图语义、地图语用。
地图语言学主要研究和建立作为地图语言的地图符号系统的理论与方法及其应用的法则,也常被称为
地图符号学。地图语言的实质是地图符号。由于语言学与符号学具有天然的联系,因此在
理论地图学中,不同的地图学者出于不同的研究目的和理念而交替使用地图符号学和地图语言学这两个概念,有时并不严格区分。其实,语言学界亦有语言学隶属于符号学的观点,也可以说地图语言学隶属于地图符号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