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制印是通过印刷复制大量地图成品的作业。地图编制中的重要环节,地图制图学中的组成部分,探讨地图复制的理论与工艺技术等。中国主要采用平版制版印刷,作业过程包括原图复照、翻版、分涂、晒版、打样、审校、修版、印刷、检查、包装等工序。制印工艺出现了电子分色制版、静电复印、缩微、无压力印刷等新技术,为简化制印过程,实现制印工艺标准化与自动化提供了可能。
陕西省
地图之重要尽人皆知,应用于军事更与战争的胜利息息相关。因此,军事地图的测绘与制印便被敌对双方所重视,它常被测入机密档案加以保管。日本二战时就曾经设法航测或偷测制印我国各省地图,以便更准更快轰炸和占领各地。这些地图便是日本侵略中国的罪证,收集、保存和研究也是对日本否定侵略历史的有力反驳。
我与朋友收得数百幅民国时期陕西省地图,其中既有民国政府所测绘的,也有日本侵略者当时所翻印的。为了了解历史,确定这些地图的价值,先后查阅了《陕西省志·测绘志》及国家图书馆舆图组所编《舆图要目》,对于民国陕西省地图的印制历史有了了解,对于这批地图的意义也有了认识。
一.在陕西省测绘的单位
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将清延军咨府第四厅改为陆军测量总局,将各省测量机构改为各省陆军测量总局。而在陕西省进行过地形测绘的单位主要有:
1.山西省里军测量局。于民国2年成立,原址在西安市老关庙地下水工作队院内,雷龙锡为局长,民国19年随着总局改制也改名为陆地测量局,段恩诚为局长。民国30年实为49人,民国31年总局改编,将测量第二队并入陕西局,曹声铎为局长,全局80人。民国34年6月将其撤消归入军令部测量第六队。约于民国37年又称地形测量第六队。民国38年春西安解放前夕,南迁四川成都。它在民国2------34年间,承担着本省的测绘任务。
2.陕甘测量总队。民国28年4月,陆地测绘量总局将测量第一队裁撤,在宝鸡东关望云星成立陕甘测量总队。民国31年9月改为地形测量第二队。民国34年撤消,共245人,承担着陕甘两省测绘任务。
3.陆地测量总局,驻陕66人,完成了陕西省临近省份部分地区测绘、修正、制印等任务。
4.四川省陆地测量局。1938年在陕南地区始测1:2.5万地形图,至1940年共测绘79幅。
5.陕西省水利工程测量队。
二.陕西地图的测绘与制印
民国政府时期的测绘,总的来讲是中央无计划,各省各自为政。政府曾于民国3年颁布勘测《十万分之一民国图》及《五万分之一地形图》迅速测量计划。民国18年决定,限民国28年以前完成全国五万分之一地形图。又拒民国36年统计,全国五万分之一地形图完成的有6个省,未完成的有陕西等15个省,还有省没有测绘。国民政府要求各省迅测地形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内战,而各省局因经费无着,绝大多数也是复制原先地图来供内战而求得生存。陕西测绘的地形图以比例尺来份主要有以下几种:
1. 1:5000地图。西京筹备委员会于民国22年测绘《西京城关大地图》,六色印制,尺幅107.6×183。4cm。省局测绘《临潼县城》地形图1幅。
2. 1:1万地图。陕局于民国3年测绘《西安城》图4小幅,民国9年修正后为1幅。民25年又一次测绘。还测绘《潼关要塞图》14幅,《潼关县城图》1幅。总局于民国21年-------22年测绘西安城附近地形图137幅。
3. 1:2.5万地图。陕局测绘长安至商洛地形图12幅。四川局于民国27------29年测绘陕南地形图79幅,图廊36×46cm。日本侵略者于民国31年(1942年)航测咸阳到华县渭河南岸地形图14幅。
4. 1:5万地图。陕西以民国4年开始,用登高线表示地形,是大面积测绘之始。应测绘629幅,实际测绘了283幅,民国25年以前图廊为36×46cm ,后来一经纬度分幅,主要为关中、宝鸡、安康、商洛地区。陕局又于民国24年修正了民国4年的关中东部迅测图12幅。又于民国33-------35年应总局要求改绘西安地形图74幅,另有5幅已成铅稿,后因撤消,将其移交测量第6队。陕甘总队测绘宝鸡附近地形图51幅。测量第二队于民国30年秋在陕豫鄂交界地区测绘地形图14幅。
5. 1:10万地图。陕局于民国6-----22年,勘测长城以南陕西所有地形图204幅,图廊为27×46cm。总局民国19年编纂陕西、河南地形图7幅,民国24年修正陕甘地形图29幅。民国22年两省调查团编纂了陕西、绥远地形图15幅。
6. 1:50万地图。民国8、11、24、36年都编印过。
民国时期地形图多为单色石印,民国24年的《陕西省1:50万地形图》曾采用六色印刷。对于地图保管,据民国30年军令《检阅地测量局之所见》记述,全国有贵阳、桂枝、重庆、西安4个地图库,另有5个地图站。民国当时的勘测图测量精度不高,图幅拼接不合,质量较差,但在当时那样的技术条件下能测绘出那么多各类地图,这都是难能可贵的。只是这种测绘是用来打内战,又让人感到可悲。而且后来又被日寇利用来打中国人更使人感到可恨。
地图的收藏
朋友和我收集的这类民国地图,主要可分为两种4部分。
第一种。一部分是民国印《陕西省五万分之一地形图》,另一 部分是日本印《北支那五万分之一军事秘密地图》(陕西及邻近地区),共约160幅,查国家图书馆《舆图要目》均未见著录。日本翻印所据原本为民国4-----6年陆地测量部与参谋本部所印制地图,翻印了两次,时间分别为昭和13年9月、昭和16年5月。因为该图比例尺较大,与十万分之一地图相比,地名表现更加细致,因此这种地图价值更大。
第二种。一部分是民国印《陕西省十万分之一地图》。图廊既不是《陕西省志》著录的27×46cm,也不是国图著录的27.4×45.4cm,而是尺寸不一,多数约为29.5×45.4~48.5cm,有民国20年印制的,也有民国37年9月印制的。而日本所印,尺寸也不是26×46.5cm,而是29.5×46.3~48.8cm,基本为昭和13-----14年制版印刷发行。翻数日本所印十万分之一地图,虽然我们收藏不多,但是发现比国图的77幅多出22幅。由此可见,这两种地图存在稀少,其文物价值不可小觑。点数第二种十万分之一地图,两部分相配成整套《陕西省十万分之一地图》当可无憾矣!
查看测绘单位,发现有国防部测量局,参谋本部陆地测量总局,留守兵团司令部,参谋本部四川陆地测量局。这几个是《陕西省志·测绘志》所不曾提到的。进一步比较还会产生一些疑问:前面所讲的“军事委员会军令部陆地测量总局”与出现的“参谋本部陆地测量总局”有何关系?又从“ 参谋本部四川陆地测量总局”来看,似乎各省的陆地测量局又是应该属于参谋本部总局来领导,而不隶属于军令部总局。这究竟又是怎么一回事?更重要的是,日寇怎样得到咱们的地图,又是怎样制印出来的,到底印量如何?这都是我们后人该搞清楚的大问题!《陕西省志·测绘志》该对这类地图有个记载!我只大概了解,日军在七七事变后,为进一步侵略中国,由日本陆地测量局于昭和12-----16年(1931------1941)年翻印民国各省绘制的地图作为军事秘密图来用。
我们现在研究历史,找寻日寇侵略中国的罪证,这两种地图无疑是很有价值的文物遗存,是很有说服力的。这更让我们时刻牢记勿忘国耻,激励我们为祖国繁荣而奋发向上!奥运地图采用环保型纸印制来源
近日记者看到,关注《
北京奥运场馆旅游交通图》的多是外地来京旅游的人。来自湖南的刘女士说:“我特别想看奥运会,到时候一定会买这份地图。”打开《北京奥运场馆旅游交通图》,刘女士一眼就看到了国家体育场,她身边的小孩也兴奋地喊起来:“鸟巢!鸟巢!”
展开北京奥运场馆旅游交通图,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北京的31个奥运场馆图案。设计人员介绍说:“人们第一眼就能看到场馆所在的位置,这就是所谓的第一平面概念。”为了这个第一平面概念,地图上所有的奥运场馆全部采用手绘。在奥运场馆图案旁边,标注着奥运项目图标,让人一眼就能看出这些场馆将进行哪些比赛。到达场馆的公交线路也标注得一清二楚。
为了更方便人们到达奥运比赛场馆,北京奥运场馆旅游交通图调整了局部比例,放大了奥运场馆相对集中的北三环至北五环区域,使奥运场馆周边的路线更加清晰。
和普通地图最大的不同是,北京奥运场馆旅游交通图全部采用绿色环保的PP纸,这种纸有个通俗的名字叫“撕不烂”。任凭记者怎样撕扯,手中的地图依然完好无损,避免了普通地图多折几次就损坏的问题,无形中延长了地图的使用寿命。此外,这份交通图还防水,就算雨水浸泡,地图依然完好如初。
据出版单位介绍,开始他们就着手设计奥运地图,修改次数他们自己都记不清了。北京奥运地图共分六期,首期就是场馆篇,其他五期分别为环境篇、人文篇、科技篇、交通篇和成果篇,平均每三个月推出一期,一直到奥运会结束。每次新地图出来前,他们都将根据最新的公交线路变更、地名变更等新情况进行调整修改,6期加起来预计印量将突破百万张。
此外,针对不同的主题,奥运地图将呈现不同的特点。如环境篇,第一眼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将是绿地、公园;人文篇将突出北京的名胜古迹。在色彩选择上,6期北京奥运地图的封面都有各自的主打颜色。北京奥运场馆旅游交通图采用传统的中国红;环境篇采用国槐绿;科技篇采用长城灰;交通篇采用青花蓝;人文篇采用琉璃黄;成果篇则采用橙色。
据悉,率先出版的北京奥运场馆旅游交通图每份售价18元。和普通地图相比,北京奥运地图不仅具有突出的实用价值而且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