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海始终是西方文明的中心,我们全部的宗教、哲学、科学与艺术都在这里萌发、演变、分化,及至最终成型。一个内陆海,锁住了人类几千年的目光;一片永恒而高贵的蓝,蕴藏了太多的
美丽与哀愁。 地中海,大自然的中心,人类的精神家园。
地中海位于亚、非、欧三大洲的交界处,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赋予这片大海和它的海岸以巨大的魅力。天空与气候,海峡与群山,动物与植物,城市与岛屿……数千年来,自然界沧海桑田的变化在此热烈地上演着。
在作者眼中,地中海是流动而充满人性的。西方宗教、哲学、科学和艺术滥觞于此,一个个荡气回肠的伟大民族孕育于此,整个人类的奋斗和抗争也浓缩凝聚于此。从
默默无闻到群雄逐鹿,从繁盛的巅峰到权力的旁落,地中海从几千年前奥德修斯启程开始,一路走来。它的美丽和哀愁,苦难与挣扎,源源不断地从作者笔端铺展流露出来。
江河也罢,湖海也罢,其命运终究是和人类的命运紧紧地连接在一起的,如果缺少了人类的参与,大海终将寂寞。
埃米尔·路德维希(Emil Ludwig,1881~1948),德国作家,籍通俗传记而名满天下。学法律出身,二十五岁始写剧本与诗歌。一战时期任德国报纸驻外记肯,游历欧美。切身体验混乱动荡之现实世界。注重人物曲折心路历程,擅写人物多面复杂性。文笔简练通俗,富于表现,感人罕深。所写传记熔真实与想象、历史与现实于一炉,既能让读者近距离观察其笔下人物,又能让读者从传主身上获取面对纷繁复杂世界之应对良策。
一九一八至一九一九年写出长篇小蜕《狄安娜》。一九二0年写出歌德传记,并藉此成为强调人物个性之“
新传记派”作家。此类传记已译成英文者有《拿破仑》(1927)、《俾斯麦》(1927)、《威廉·霍亨索伦》(1917)、《歌德》(1928)、《人之子》(耶稣传记,1928)、《林肯》(1929)、《兴登堡》(1935)、《克娄巴特拉:一个女王的故事》(1937)、《罗斯福:命运和权力的研究》(1938)、《三幅画像:希特勒、墨索里尼、斯夫林》(1940)、《贝多芬》(1943)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