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可开采量
地面沉降控制在10毫米/年,地下水位下降不超过-60米前提下的各地下承压含水层的开采总量
指本市地面沉降控制在10毫米/年,地下水位下降不超过-60米前提下的各地下承压含水层的开采总量。
简介
浅层地下水可开采量是指在经济合理,技术可行且利用后不会造成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水质恶化、海水入侵地面沉降等环境地质问题和不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情况下,允许从地下含水层中取出的最大水量。
以现状条件下浅层地下水资源量、开发利用水平及技术水平为基础,根据评价区浅层地下水含水层的开采条件,在多年平均地下水总补给量的基础上,合理确定现状条件下的浅层地下水可开采量。
平原区地下水可开采量的计算方法
( 1)可开采系数法。在浅层地下水已经开发利用的地区,多年平均浅层地下水实际开采量、地下水位动态特征、现状条件下总补给量等三者之间关系密切相关、互为平衡。首先,通过对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分析,依据地下水总补给量、地下水位观测、实际开采量等系列资料,进行模拟操作演算,确定出可开采系数,然后,再用类似水文比拟的方法,确定不同类型水文地质分区可采用的经验值。进而计算评价区的地下水可开采量计算式:
Q 可采 =ρQ 总补
式中: Q可采—地下水可开采量;
ρ —可开采系数( ρ≦1);
Q 总补 —地下水总补给量。
对于开采条件良好[单井单位降深出水量大于 20m/(h.m)],地下水埋深大、水位连年下降的超采区, ρ的参考取值范围 0.875~ 1.0;对于开采条件一般[单井单位降深出水量在 5~ 10m/(h.m)],地下水埋深大、实际开采程度较高地区或地下水埋深较小、实际开采程度较低地区, ρ的参考取值范围 0.75~ 0.95;对于开采条件较差[单井单位降深出水量小于 2.5m/(h.m)],地下水埋深较小,开采程度低,开采困难的地区, ρ的参考取值范围 0.6~ 0.7。
( 2)典型年实际开采量法。据实测的地下水位动态资料与调查核实的开采量资料分析,若某一年的地下水经开采后,其年末的地下水位与年初保持不变或十分接近,则该年的实际开采量即为区域开采量。具体计算时,可在允许范围内多选几年,对求出的 Q可采经分析后合理取值。
( 3)扣除不可夺取的天然消耗量法。浅层地下水补给量和消耗量是在地下水的交替转换过程中形成的,且随着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地下水各均衡项在不断的变化中。充分发挥地下水库的多年调节作用,尽最大可能的把地下水资源提取出来,物尽其用是水资源管理的目的。但是,受水文地质条件的限制和大自然平衡的需要,必有一部分水量被消耗掉,地下水资源量扣除天然净消耗量即为地下水的可开采量。天然净消耗量包括潜水蒸发量、河道排泄量、地下水溢出量和由于下部承压水开采而形成的向下越流排出量等。将现状条件下的多年平均地下水总补给量扣除天然消耗量,即可得到多年平均地下水可开采量。
山区地下水可开采量的计算方法
山丘区地下水多发育在孔隙构造裂隙断裂构造岩溶裂隙、溶洞等地带及一些河谷平原、小型盆地。因此,应重点在这些地区进行地下水可开采量的计算。
( 1)对基岩山丘区以其计算系列中最小的年河川基流量,结合现状条件下的实际开采量,确定该评价区的多年平均地下水可开采量。
( 2)对岩溶山区以其计算系列中接近平水年份、单泉年平均流量不小于 0.1m/s的泉水出露总量(包括分布在山前地带和岩流山区内的泉水出露量,以及已计入河川径流量的泉水流量),确定为该评价区多年平均地下水可开采量。
( 3)对缺少资料的基岩裂隙水,可将计算系列现状开采条件下的多年平均实际开采量定为可开采量。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12 00:51
目录
概述
简介
平原区地下水可开采量的计算方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