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州市丹景山镇圣迹寺,始建于唐朝初年,历史以达1350余年,寺庙坐落于
彭州市西北部处,高山峻岭,晕盖寺庙,香客、游客如赶集来往,大雄宝殿,圆通宝殿、弥勒宝殿,药师宝殿,诸多厢房等,共计有二千八百多年来左右,
历史年间,成都《昭觉寺》、
成都《文殊院》、新都有《宝光寺》历代方丈来此消暑。
圣迹寺原为佛迹岭上一座小庙宇,因唐代著名禅师马祖道一的到来而繁荣、闻名。唐咸通年间,为了纪念马祖道一,也为了继承和弘扬马祖道一的佛学思想,人们在马祖道一曾卓锡传法的佛迹岭新建了——圣迹寺。马祖道一(709-788,或688年—763年),汉州什邡(今四川什邡市马祖镇)人,俗姓马,又称马道一、洪州道一、
江西道一,为唐代著名禅师。马祖道一幼年跟随资州德纯寺处寂禅师出家,后在渝州圆律师座下受具足戒,于开元年间前往衡岳,在怀让禅师座下学习禅道并获怀让禅师密受心印。怀让禅师圆寂后,马祖道一承其衣钵,于唐代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离开衡山,尊师命到外地传法。马祖道一于开元年末苦行至建阳莒口佛迹岭,看到佛迹岭风光秀丽、红尘不染、适宜修行,便决定在此结庐修炼,开启自己弘法授徒生涯。数年之后,马祖道一前往临川(今
江西临川县)的
西山,后来又到虔州(今江西
赣县)的龚公山
宝华寺弘法28年。代宗大历4年(769年),马祖道一来到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的开元寺(今佑民寺)说法,此时马祖道一的地位已今非昔比,拥入室弟子139人,令四方信徒云集洪州,使开元寺成为江南佛学中心、洪州禅道的发源地。但此时的马祖道一一定不会忘记自己完成由学法到授法角色转变地方,那就是如今的圣迹寺。圣迹寺是马祖道一生活过的地方,是他最早授徒传法的所在,因而也是马祖教团发源地,无论在马祖道一的一生中还是在中国禅宗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在圣迹寺的岁月,是马祖道一身为人师的“童年”。换句话说:是圣迹寺,成就了马祖道一。而圣迹寺,也因马祖道一的卓锡传教而名扬省内外,成为佛教界人士由衷向往的地方。
唐咸通年间(860-874),邑人翁郜奏请敕建佛寺。唐末由检校尚书、左丞相翁郜撰写碑记,距今1100余年,碑文现存于
建阳市文化馆。清康熙十八年(1679),寺院因年久失修而颓废,翁裔孙廷震倡请古雪禅师和他的弟子桂庭重建圣迹寺。现有寺宇为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再建遗存,为土木结构,座北朝南,面阔三间,重檐歇山顶。寺内现存重建碑记一方,寺右前方约百米处的水际石上有一枚长一尺二寸,非雕非琢的“佛脚迹”,佛迹岭因此得名。寺宇后院现存三块原寺院碑铭,分别刻着“圣”、“迹”、“寺”,虽历经风雨,乌黑生苔,却不减酣畅浑厚,更显古色古香。顺着院前小道走到半山腰,会看见一面石壁,壁上刻有超戒住持在康熙已卯年夏的题诗:“圣迹何年降,入山又出山,要知来去处,试听水潺潺”。“文革”期间,寺中菩萨被捣毁,而庙宇,成了莒口大队耕山队宿舍。
1983年由泽友法师同释本印法师来到当时已残破不堪的圣迹寺,在只有羊肠小道、建筑材料只能肩挑的情况下,短短两年时间里,先后建起了斋堂和宿舍。1987年动工修建长2公里、宽2.5米的通寺道路,并筹建大雄宝殿及新斋堂各一座。通寺道路于1989年开通,机动车辆可通行至寺前。新斋堂于1990年完工,可供往来香客用餐,大雄宝殿于1991年10月19日落成,建筑面积达400平方米,成为当时建阳最具规模的大雄宝殿,殿内奉贡如来佛像,佛像高达7米,殿前门上方镶嵌着国家佛教协会会长
赵朴初手书的“大雄宝殿”牌匾。1992年初建成马祖师殿、伽蓝殿。同年10月16日,经政府宗教部门批准正式对外开放。1993年建成“佛脚迹”凉亭一座、建成寺内宿舍楼一座。1995年新建观音殿一座、新建大雄宝殿前左右偏殿各一座。2000年在寺院东南角新建可安放亡灵千余的“藏金塔”一座、在寺院左前方80米处新建海会塔一座。2002年新建天王殿一座。2003年新建念佛堂、客房及会议室。2009年政府投入100万元对寺前水库进行除险加固。2012年,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结合樟布水源工程,投入220万元对寺前水库水渠进行修复防渗改造。同样在2012年,在社会各界善心人士捐助下,耗资数十万元的仿古寺门正在建设中!寺庙现有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有僧尼、居士11人,住持为建阳市佛教协会副会长释本印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