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母大堂
上海市旅游景区
圣母大堂,又称为新乐路教堂,是位于上海新乐路的的东正教教堂,是上海教区的主教座堂。占地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30平方米,是典型的东正教堂风格的建筑。
历史沿革
圣母大堂(新乐路大堂)为中华东正教会上海教区的主教座堂,位于亨利路(今新乐路)55号。
民国16年春,闸北主显堂被军人占用,同时,由于大部分俄侨已迁居法租界,西蒙拟在法租界兴建一座大教堂来作为主教座堂。
民国16年3月,上海俄国东正教会和俄侨社团召开代表联席会议,会上成立了以西蒙为首的筹建委员会,决定发行5元、10元、100元的“献给上帝”认捐券。上海俄侨响应西蒙号召,共认捐了1.5万元。俄侨富孀利特维诺娃个人捐款4.5万元。由于费用巨大,一时难以筹足款项,只得先在该地建造一所木结构临时教堂——天使长加夫里洛教堂,暂时作为主教座堂和上海教区管理处。
民国19年夏,西蒙再次召开上海俄侨社会组织代表会议,决定发行“教会债券”3万元,继续筹集建堂资金。民国22年2月西蒙主教病故后,魏克托尔主教继续主持圣母大堂筹建工作,同年6月4日举行了奠基仪式。这次建堂集资,除发行“教会债券”外,俄侨妇女圣母大堂筹建委员会共募得捐款3.6万余元。赖尔工程师将打桩费1.5万元全部免掉,戈斯工程师则包下全部屋顶建设费用,并无偿为教堂安装电气设备。负责教堂设计的是著名的俄侨建筑师、画家利霍诺斯,技术监督是工程师津济诺夫,全部建筑费用共达15万元以上。
民国25年2月圣母大堂落成,上海教区主教约安兼任堂长。民国31年5月,中华正教会任命罗果仁大司祭为堂长。民国38年5月,约安主教离沪去美。1951年5月,俄罗斯正教莫斯科牧首阿列克赛任命杜润臣主教主持上海教区教务。1962年2月杜润臣病故,圣母大堂举行最后一次宗教仪式后停止了宗教活动。1988年7月,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对该教堂进行了维修。
1994年3月18日,新乐路55号东正教堂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建筑保护单位。
景点简介
东正教堂是1933年兴建的拜占庭建筑风格的教堂,坐落于新乐路襄阳北路。教堂室内四壁简朴,但在拱顶部位及拱顶与之相邻的墙壁处却藏有在历次修缮过程中被涂料所覆盖埋没的9幅精美的油彩壁画。市房科院组织各专业的科研人员成立了专门的科技攻关小组,精心研制出壁画的专用修复及保护材料,采用特殊的修复工艺,在不破坏原壁画及原来基层的基础上,2007年9月底成功地揭开了笼罩在壁画面上的层层面纱对其进行了修复保护,使被多层涂料湮没了近半个世纪的9幅精美的壁画重放异彩。
东正教在上海最盛时为1931年日本侵略我国东北后,那时外籍东正教徒从全国集中到上海,曾有7个教堂。建国后外籍侨民纷纷离境,东正教徒逐渐减少。仅存新乐路教堂依然保存十分完好。
堂体造型古朴圆浑,屋顶止五个鼓形穹顶,施以美丽的孔雀蓝色,与奶白色的墙面,在蓝天白云下浑然一体,显得格外壮丽,时常吸引不少美术学校的学生和绘画爱好者来此写生。
建筑风格
圣母大堂外形类似莫斯科救世主教堂,属于拜占庭式建筑,体现了俄罗斯民族形式的建筑特征。教堂的穹顶是以木构架支起的一层金属外壳包裹,浑圆而又饱满,底部略为收缩,状似洋葱。主穹顶高达35米,由4个小穹顶拱卫,蓝色的穹顶群和蔚蓝色的天空融成一体,显得端庄、肃穆。教堂的外形线条简洁,主体部分已近简单的多面体,正墙顶头露出拱顶尽端,这些半圆的尽端,使轮廓充满活力而又有变化,令人感到活泼舒展。教堂内部宽敞,前台可容纳300人的大型合唱队,大堂可供2500名信徒做礼拜。
上海圣母大堂位于亨利路(今新乐路55号)沪上新乐路襄阳北路口,是一座具有古俄罗斯风格的东正教堂。该堂建于1931年,近已修葺一新,堂体造型古朴圆浑,屋顶止五个鼓形穹顶,施以美丽的孔雀蓝色,与奶白色的墙面,在蓝天白云下浑然一体,显得格外壮丽,时常吸引不少美术学校的学生和绘画爱好者来此写生。另在今皋兰路有一分会,建筑风格与此堂基本相同。曾作为研究所证券公司及一高级私人会所。现为“阿罗哈圆顶音乐餐厅”。
交通信息
交通:94路襄阳北路终点站、地铁一号线陕西南路站,02、24、41、42、45、104、128、831、835、911、920、926、旅游7、10号线。
旅游指南
徐汇区年平均气温15.5℃。冬季1月份平均气温3℃左右。夏季8月份平均气温27.5℃左右。据记载,徐家汇极端最低气温为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1月19日的零下12.1℃,极端最高气温为民国23年(1934年)7月12日的40.2℃。其中春、夏两季是最佳旅游季节。
圣母大堂地址
地址:徐汇区新乐路55号(近襄阳北路)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13 19:07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