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弗朗西斯科山岩画
圣弗朗西斯科山岩画
圣弗朗西斯科岩画位于墨西哥北部的下加利福尼亚州,形成于公元前1100年至公元1300年,由于当地的干燥气候和险峻地势,保存完好。圣弗朗西斯科岩画大部分描绘的是人和动物,有些画大小与实物相等,1993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岩画简介
(概述图片资料来源)
圣弗朗西斯科山岩画,墨西哥的南下加利福尼亚州北部。圣弗朗西斯科山在下加利福尼亚半岛的中部,这里大部分是险峻的岩石山地和荒凉的沙漠地带,常年干燥高温。正因为有这样的自然环境,这里留下了古老的岩画群,数量多,规模大,而且保存完好。岩画被绘制在大山洞窟的岩壁或洞顶上,这里地势险峻,人迹罕至。作品形成于公元前1100年—公元1300年。岩画画面大部分描绘的是人与动物,有些画大小与实物相等。在岩画中经常可以看见携带武器的人,据推测,描绘的可能是战斗或狩猎场景。动物中有美洲狮大山猫、鹿、龟、鱼等,有好几种动物早就在下加利福尼亚半岛销声匿迹。这些有岩画的洞窟不仅是居所,也是祭祀场所,有的还是捕获动物的陷阱。岩画上的颜料是用碎火山岩制成的。
这里发现的岩画都是史前在这个岛上居住的人们的作品,人们对该地区的考古了解得益于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在1992-1994年间所做出的工作。系统的调查和精心选择的挖掘岩动力或露天的岩画使人们逐渐对这些画和他们的作者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认识。放射性测年研究表明这些遗址主要繁荣于1500-500年以前。这些画中相当大的一部分在两个方面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一方面是浓烈的色彩完好的保存下来,另一方面是这些画都放在不能触及的地方。有人推测这些高于地面9米处的岩画是利用脚手架完成的。
岩画特点
在发现者哈里·克罗斯比的描述中,这些岩画通常比实际的尺寸要大得多,其中的动物画面往往处于一种栩栩如生的运动状态,而人物则往往处于呆板的静止状态。在这里的数以百计的岩画遗址在半岛的中部得以保存,这里是极为干旱,年降雨量不足100毫米。尽管这里是荒凉的地区,但在岩画中却记录了非常之多的动物种类,其中有驼鹿、大角羊、叉角羚、美洲狮和野兔等。还有鸟类和海洋动物,诸如鱼、海龟和黄貂鱼等。颜料来自于当地的矿物资源,主要色彩有红、黑、白、黄(极少)。图案通常由白色画边框,其内或者填满色彩或是画上彩色的条纹,许多人或动物的身上都带着箭或者矛。
非遗信息
岩画现状
对岩洞的观察表岩画中的绘画正表现出令人担忧的迹象,这些岩洞是由原来水或者峰的侵蚀作用形成的浅的冲沟发展起来的,有时大块的火山角砾岩在下部侵蚀地层不能支撑,他们可能会垮落下来,换言之,形成这些岩洞的过程同时也是毁灭这些岩洞的过程。现代的保护者的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测定岩洞恶化的速度并采取办法减缓这一过程。
参考资料
墨西哥圣弗朗西斯科山岩画.中国证券报·中证网.2011-05-17
最新修订时间:2022-04-15 12:37
目录
概述
岩画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