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渗滤处理系统是一种人工强化的污水生态工程处理技术,它充分利用在地表下面的土壤中栖息的土壤动物、
土壤微生物、植物根系以及土壤所具有的物理、化学特性将污水净化,属于小型的污水土地处理系统。
在国外,土壤渗滤工艺在70年代的日本即得到应用,日本的Niimi和Masaaki在20世纪80年代开发出土壤毛管浸润沟污水净化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的出水水质优于二级处理出水。美、法、德、以色列等发达国家也都在大力推行与土壤渗滤技术相关的土地处理工艺,美国大约有36%的农村及零星分散建造的家庭住宅采用了此类技术处理生活污水。此外,这些国家还将与土壤渗滤工艺相关的土壤渗滤技术应用于市政污水的深度处理,如以色列将污水处理厂的二级处理出水经过自然土壤层的渗滤后回灌于地下含水层中,以便在旱季抽出回用。
在我国,自90年代初,其在污水处理特别是在分散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1992年
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建造了一个实际
规模的污水地下毛管渗滤系统;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所在“八五”科技攻关项目中对土壤渗滤系统应用于中水回用进行了探讨。2001年,清华大学在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中,对土壤渗滤系统处理滇池流域面源污染中的村镇生活污水进行了研究,并建造了日处理水量35 m3的土壤渗滤系统示范工程,取得了良好的生活污水脱氮除磷效果。
近年来,国内外对地下系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填充介质、污染物净化机理、运行调控等方面,但对系统结构、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微生物学特征、病源微生物的去除等关键因素还缺乏统一的认识,仍存在着结构单一、脱氮效果差、运行不稳定、土壤孔隙易堵塞等问题。
北京大学与
日本筑波大学、昆明市环科所等单位合作,在昆明海埂公园开展过土壤渗滤系统处理公厕污水的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实现污水资源化,系统投资低,运行能耗低,管理简便,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土壤渗滤处理系统构建出公园内一处新的生态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