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诞,为农历“二月二”,是土地公公的圣诞日,也称
祭社、
暖寿、做众、做牙、社日节等。
二月二“土地诞”也称“
社日节”,社日分为春社日和
秋社日,
春社是立春后第五个戊日,秋社是立秋后第五个戊日(戊,五行属土)。我国南方普遍奉祀土地神,土地神又称”社“、”社神“、”土神“、”福德正神“,客家人称”土地伯公“。土地神是广为敬奉的神灵之一。“土地诞”习俗主要是祭祀土地和聚社会饮,借敬神、娱神而娱人。在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区,既有类似
龙抬头节习俗,又有以祭社习俗为主的”二月二“习俗。从上古开始,社神就成为了祭祀系统中的祀典之神。时至今日,古老的“社神”已有了很多变化,但祭祀土地神的习俗一直保留下来,并随着华人的迁徙,在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也开花结果,落地生根。
《
香山县志》载:“二月上戊祭社,烧大彩爆竹。”据史料称:土地诞俗称土地公、护土神、土地神和土神等。习惯上称春社,是古代人们春天祭祀社神(即土地神),以祈求丰收的日子。《
白虎通义》载:“地载万物者,释地所以得神之由也”。土地神在人的日常生活中处于重要地位,不但家族大,而且分布广。在居家中有居家土地神,村庄有村庄的土地神,城市有城市的土地神,有的将土地供奉在家门口,有的则供在村落的社庙中。总之土地神的职责就是保佑着一方土地之内的人物康泰,人口清洁,出入平安了。因此,土地神崇拜是古代先民的原始崇拜,这是因为先民们觉得地载万物,取材于地,所以历史上的二月二土地诞,各乡村民都大肆操办,以祈求地润万物,五谷丰登。这一习俗自古传承。
分祭猪肉,聚众宴饮,奏乐欢娱。社祭作为民众欢聚节日的习俗,在龙抬头这天也会上演。《广州府志》引《番禺志》载:“二月二日土地会,大小衙署及街巷无不召梨园奏乐娱神。”昔日那祭社的盛况及人们聚众宴饮的欢娱场面,在这些记载中可见一斑。
据《
中山市志》称:解放前,中山农村许多地区在这天公祭街头路边的
神社(
土地公,古称为护土神),祈求风调雨顺。入夜焚烧用禾杆束制成的巨大花炮,其中带有两个小炮,称“猪仔炮”,相传拾获者有添丁的征兆。习惯上这种形式,称为“抢花炮”,中山的客家人较为重视此俗,曾有“抢花炮”的社火活动。由此可见,中山过去二月二土地诞是较隆重的习俗之一。中山在历史上除了二月二土地诞外,尚有“二月二龙抬头”之说。在古代的农事活动多靠天雨,而春耕多在二月初开始,因而自古以来,先人多在二月二日龙抬头之日,备齐三牲果品设坛祭祀龙王,人畜两旺,祈求丰收。
佛山传统“诞”日特别多,从二月初二开始到五月十三就有“土地诞”“北帝诞”“天后诞”“关帝诞”等不下十个“诞”日,其中不乏一些诸如“金花诞”“婆娘诞”的“诞”日。土地诞日有历史的土地诞“抢头炮”活动。“南粤民众在岭南大地上繁衍生息了十余万年,他们创造了许多具有地域特点的民风民俗,这些古老的习俗惯制仍然是岭南的象征。” 对于广东民俗文化的这段简介,也成为对佛山节庆文化最好的诠释。
在东莞厚街本地人眼中,是“土地诞”的重要日子。厚街本地人除了会在门口挂起一对蒜苗,给土地公贺寿,保佑自家平安之外,不少社区还保留土地诞分烧猪的习俗,还有传承百年“抢炮头”活动,寓意“抢好运”。每年夺得“炮头”者,将奖品如数归还或者是加倍归还,以便“土地诞”送鸡、鹅的活动能年年举行,寓意将好意头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