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处置
陆地处置废物的方法
土地处置又称土壤处置或土地耕作处置,是陆地处置废物的一种方法。基于林用表层(约15~20cm)土壤的生物化学作用,使废物中可生物降解的成分,经过微生物分解、浸取、沥滤、挥发等过程,一部分便结合到土壤底质中去;一些碳会转化为二氧化碳;当土壤中含有适当的有机氮和磷酸盐时,残余磷还可被微生物细胞群吸收,最终使废物中的有机物像天然有机物一样固定在土壤中,既改善了土壤的结构,又增加了土壤的肥效,而废物中不能生物降解的组分,则永久贮存在土壤中。处置过程中的生物降解率取决于废物组成、土地耕作深度、废物与土壤中微生物的接触程度、土壤的温度、pH以及其中适宜氧和营养物的存在等,土地处置不适用于含有危险性组分的废物。
原理
基于土壤的离子交换、吸附、微生物生物降解、降解产物的挥发等综合作用的过程。当土壤中加入可生物降解的有机废物后,通过微生物的分解、浸出、沥滤、挥发等复杂的生物化学过程,一部分便结合到土壤底质中,一些碳会转化为CO2,挥发到大气中。当土壤中含有适当的氮和磷酸盐时,碳可被微生物细胞群吸收,最终使有机废物像天然有机物一样被“固定”在土壤中,这样既改善了土壤的结构,又增加了土壤的肥效。未被生物降解的组分,则永远地存在于土地处理区这个永久性的仓库里。可以说,土地处置是一种对有机物分解处理,对无机物永久贮存的综合性处理处置方法。
影响因素
1)废物成分
适用于土地处置的废物必须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而且应限制盐和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虽然土壤具有络合或鳌合阳离子的能力,但这种作用是十分有限的,如果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超过限度,就会杀灭微生物,影响有机物的生物降解。用土地处置法处理污泥时,每千克干污泥中的重金属最高含量限定为:Cd10mg,Hg10mg,Cu100mg,Ni200mg,Pb1000mg,Zn2000mg。此外,废物中不含有能引起空气、土壤或地下水污染的危险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