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霖法师
南京兜率寺前主持
圆霖(1916.9.17—2008.5.6):俗姓杜,名振山。号大雄山人、山僧。安徽淮北濉溪县人。少时早慧,亲近佛门,尤喜书画,名动乡里。20岁时师从民间画师刘启唐,22岁结交皖北名宿梅雪峰,并参加宿县书画社,曾作《慧可断臂图》,初显慧根。
圆霖大师简介
圆霖(1916.9.17—2008.5.6):俗姓杜,名振山。号大雄山人、山僧。安徽淮北濉溪县人。少时早慧,亲近佛门,尤喜书画,名动乡里。20岁时师从民间画师刘启唐,22岁结交皖北名宿梅雪峰,并参加宿县书画社,曾作《慧可断臂图》,初显慧根。后独游名山大川,足迹遍及皖豫川鄂,又在洛阳师从李荔贤、刘桂林,绘事日精。后至沪上大南门灵山寺听诵莲花经,受了愿法师启迪,顿悟尘缘,萌岀家之念。32岁至南京江浦县老山西华峰狮子岭兜率寺,拜体义法师为师,剃度为僧,法名圆霖。至1982年时年67岁任主持。山居期间,圆霖潜心佛学及书画,游五台清凉曾作《五台山全景图》现藏太原博物馆。五十年代始与林散之结为莫逆,引为知己,至七十年代曾为林作《散之夫子造像》,经林散之、赵朴初后跋,现藏马鞍山林散之艺术馆。圆霖善画佛教人物,早年工笔一丝不苟;晚岁写意,简约恣意,惟见墨线勾勒,赭色淡然,素雅平澹中益增佛界之庄严。圆霖又喜作山水花草,所绘峨嵋九华五台普陀佛教名山,无不意趣高古,虚静空灵,勾染皴擦深得新安画派之神髓。
法师于上世纪80年代起担任南京兜率寺主持,对兜率寺原有古建筑进行修复、翻建,新建了山门、天王殿、玉佛殿、三圣殿、东院门等建筑。2004年还在狮子岭上建起了标志性建筑物大慈塔。园霖法师工于笔墨丹青、尤擅佛教人物造像、亦工书法,这些建筑中和上面的大部分佛雕像、佛画、题款等多由其亲力为之。法师担任兜率寺住持以来,佛事之余,每日坚持挥毫写字作画,一生作品数以万计,栖霞寺、鸡鸣寺、泰山庙等寺院均藏有他的墨宝。法师生前慕名而来的信众、居士每有求书画者,法师都不辞辛劳,满足所求。香港、台湾及美国等地佛教界人士也常常请他赐书画。如今,寺内许多佛像也是他亲手所塑。2003年1月,上海画报出版社还出版了《山僧圆霖书画集》。
法师于2008年5月6日21时40分在兜率寺安详圆寂,世寿93岁。5月10日,南京市佛教协会在兜率寺为圆霖法师举行了隆重的遗体入龛仪式,南京市佛教协会会长隆相法师及南京各寺院200余僧众和近万信众参加入龛仪式。上午9时,隆重举行圆霖法师荼毗法会,江苏省人大、政协,南京市人大、政协等各级机关送花篮和派人参加。
如今,兜率寺香火旺盛、朝圣者络绎不绝,全国各地及海外佛界高僧也多有来访并慷慨捐赠,佛教圣地美名远远传扬。2006年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圆霖禅画简述
1.禅画是心地的花朵,禅画是本地的风光,禅画是度世的标指,禅画是修行用功的方便,禅画是六根假借笔墨纸砚等因缘透过炉火纯青的色法直入心法进而实现对心色二法的超越和解脱,禅画是书道行者修行的境界功夫和方法的一合相。
2.圆霖老和尚的画作朴茂、庄严、神妙,和气,线条定而不滞,逸而不飘,题材简单而又深远,直心写意,当下承担,足以为禅画典范。从老和尚画作中我们认识到,禅画与禅宗的见地和修为的关联性,才是禅画之所以为禅画的原因所在。禅宗以文殊般若为核心,以普贤行愿为根本;禅画作者的大智慧即为“文殊般若”,笔墨技法即为“普贤行愿”。
3.禅画是以大智慧为根本,以高超的笔墨功夫为依托,依循禅宗心无所住的大境界来完成对笔墨技法的融合和超越。作为禅修的方式,禅画作者会意于笔墨之间、融心于点画之中,在表达禅墨洗心、自行化他的同时,更体现了禅画作者的见地和修行的境界。所以说禅画是功夫、境界完美融合而又超越的大因缘的产物。
4.若把一切的笔墨、技法和构型归属于书画的“有为法”的范畴,那禅画即是具备了一切“有为法”,而又超越之,不拘成法,不着一境,“随心应手”地显现变化不拘的线条和点画。达到真正的“无为而无不为”。这就需要作者以开般若智慧的“此心”为根本,以“有为”的笔墨技法为妙用,来表现禅画的“清净本然”。
5.老和尚以“有法”来成方圆,又以“无法”自成自然,巧妙地展现了“法法本无法,无法法亦法”。这也为书画的研习提供了新的借鉴,首先对一切书画的“有为法”粒粒咬住,把功夫做到位、做透;另一方面,不断净化本心,回归到“恰恰无心用”,再以“无心”之心融化“有为法”,然后“用心恰恰无”地去书写和绘画。
6.老和尚的画不拘泥于固定程式,而更注重“传神”、“凝神”,无不以“见笔”二字为究竟处。正所谓“形相尽打却,心神具宛然”。老和尚作书作画时而遵循常规格局,时而又另辟蹊径,却又处处“发而皆中节”,以对所有“形”和“相”的超越,寥寥数笔,一点一划,处处体现出作者超然脱俗的心灵印证。
7.圆霖大师擅绘佛像,名满天下。早年造像多受唐吴道子、五代贯休、宋代梁楷、法常,画风严整细腻,稳实平整。佛像双眉细长,耳鼻润扩,比例匀称,丰瘠适中,颇具珠玉圆美之形,亦具《佛像度量经》所载“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特征。
8.晚岁绘画佛像风格日趋简率、直接,法相古拙,晕染清简,笔笔凝重。多绘“西方三圣”、“无量寿佛”、“布袋和尚”、“观音大士”、“雪壁达摩”。或慈悲庄严,或粗犷沉实。神态庄严生动,对之令人当下心净。偶有放笔力作,墨色华滋,施彩姿肆,掺糅渗化,晶莹苍拙,神意焕发,得之自然,又能通于天地,极具天成之趣。其流动洒脱,凝重沉雄,堪与古贤媲美,古拙天趣,真力弥满。
9.晚岁山水,则更趋超绝。画面黑白分明,气象万千。既能浓墨渴笔,力扫千钧;又能水墨淋漓,中藏内美。可谓干裂秋风,润含春雨,穷极变化。不但能在浓淡枯湿的渗化中,体现峰峦浑厚、草木华滋的风格;又能将乱头粗服、老苍简约、天光岚影、云烟动荡的气势表现得极为生动活泼。《五台胜境》、《峨眉烟霭》、《普陀春色》、《九华秋声》四大佛国圣地的的庄严胜境,亦是他晚年反复绘写的经典力作。
10.其书法,晚岁渐从弘体脱胎而出,尤以行草最为得势。用笔方圆兼备,左盘右旋;字形参差呼应,不囿成法。宛若蛩虫蛟龙,执拗遒劲,纵横开张,而又不乏天真之气。
11.老和尚晚岁更得大自在境,倾心“逸笔”,删繁就简,大开大阖,纵横涂扫,以一当十,寥寥简笔即能传神写照,把所要表现的物象风度、神韵,勾画得惟妙惟肖。《十六尊者》、《鹿野苑度五比丘》、《灵山法会》、等皆笔简意赅,义理深刻,无丝毫造作之气,直令人心领神会,颔然赞许。可谓于宋代梁楷之后,一千年来承袭“逸笔”“禅意”画之又一大家。
12.圆霖大师,世寿九十有三,梵行六十余载。平生律己谨严,自奉薄约,善以身教,见者莫不动容,法师悲愿如海,毕生以笔墨勤为佛事,六十年隐居山林,一生誓以救渡众生为己任,萃其心力,专意修持。以书画为禅,见性布道。法师尝云:“修行第一,书画第二,爱好书画,乃是山僧旧习,然能以此弘法利生,非无益也”。大愿所在,成就了一件件无上妙品,每件作品皆是一场演说佛法的“灵山法会”。
13.大师自谓“山僧”,隐居深山,不求闻达;作画自谓“山僧旧习”,随缘而作,并不营求;常钤“随缘书画”印章,百城烟水,珠落有缘。所谓以艺道弘扬佛法,不离本分,非同世间书画家之汲汲营求。
14.圆霖大师书画名扬海内外,每日信众盈门。禅师对索画求字者一概尽力满足,一视同仁,并不因贫富贵贱、供养丰歉而区别对待,清净平等,古德家风。常常教诫弟子,世间的名闻利养,富贵荣华,轮回大梦一场空,一句佛号,如救头燃,西来心印,大事因缘,达此方畅佛祖本怀。
15.大师一生随缘书画数以万计,多应请而作,非为名利,且皆随缘布施,散落四方,老和尚从来心无挂碍,松风禅月,任运自然,一直过着一箪食、一瓢饮,晨钟暮鼓的清苦的修行生活,诚为古尊宿风范,一生保持山僧本色。
16.圆霖大师以笔墨之因缘使得佛菩萨的慈悲广布人间,德风所向,草木蒙恩,有幸得者,无不法喜充满,福缘增长。愿有缘看到老和尚禅墨的人,能抛开自我,断绝恩义,全身心地接受老和尚的法甘露,真正把禅画化为禅,用老和尚的“智慧香”成就自己的“自庄严”,以不辜负老和尚的笔墨之恩。
17.圆霖禅师于佛像之外,还随缘创作了大量的山水、花卉、书法作品,笔墨灵动、意境高远,然而皆不离佛祖本怀,旨在教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圆霖禅师题梅花“始知明月是前身”;题兰“种兰半月不烧香”;题竹“未出土时先有节,到凌云处仍虚心”;题荷“浊世遍开九品莲”,等等,无一不是冰雪情操、水月情怀。其书法作品多取材于佛经偈语,如,“光明晃耀如星月,智慧境界等虚空”、“大愿悉成满,百福自庄严”等,开演了佛法的无上境界。
18.圆霖大师书画,线条绵厚,朴茂,力能扛鼎却处处安详含蓄、清净自在。大笔纵横,淋漓挥洒,将中国画的表现方法推向极致。是回归本心实证得禅的境界后清净心的自然流露。孤峰顶上,灵光独耀,其洞察大千世界之智慧、担当济世度人之慈悲、寻求解脱之心曲,超拔空门之自在无碍,总能在一件件饱含无尽禅机的书画作品中透露消息。
19.在佛法日渐式微的时代背景下,老和尚悲心所在,以书画为大众结佛缘,并借书画作开示,以“不立文字”又别开一方便之门。以笔墨作载体,以书画表正法,随类赋彩,因缘施教。“虚空有尽,我愿无穷”,法师行愿大千,假笔墨线条表达大乘佛法大担当的济世本怀,以禅墨利益众生,度化友情。落墨果断肯定,瞬间万变,直下承担又不着前境,见者无不升起欢喜和信心。晚年线条笔墨更趋大自在大解脱,处处表达真如空境。
20.中国美术史学泰斗、中国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90高龄的王伯敏教授为这次纪念展题写了“园霖法师墨宝”,并有“画到青空空即色,丛林坐寂砚生潮”之句相赞。中国美术学院资深教授孔仲起先生题写了“得大自在,放大光明”。西泠印社执行社长刘江教授题写了“十指参成香色味,一拳打破古来今”。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学术委员会主任、西泠印社副社长陈振濂教授则以“若云舒卷自如,如水随圆就方”恭赞老和尚的书法妙品。
圆霖大师禅画展
圆寂五周年展
主办:中国国际茶文化书画院
南京市佛教协会
同道堂文化机构
时间:2013年5月1日——5月10日
地点:杭州南山路1号(西湖苏堤口)
杭州苏东坡纪念馆
圆霖大师(1915——2008),隐修高僧,当代禅画宗师。自号山僧,安徽濉溪人。世寿九十三岁,出家梵行六十余载。曾任南京兜率寺方丈,南京市佛教协会名誉会长。修行之余以书画为佛事,以禅墨接引众生,悲愿如海,直指人心。是继五代贯休,南宋梁楷,牧溪之后一千年来中国禅画又一高峰。
禅画是中国画的最高境界之一,以大智慧为根本,以高超的笔墨功夫作为依托,依循禅宗心无所住的大境界来完成对笔墨技法的融合和超越。作为禅修的一种方式,作画者会意于笔墨之间、融心于点画之中,在表达禅墨洗心、自行化他的同时,更体现了作者的见地和修行的境界。所以说禅画是境界、功夫和方法完美融合而又超越的大因缘的产物。圆霖老和尚的画作朴茂,庄严,神妙,和气、线条定而不滞,逸而不飘,直心写意,当下承担,题材简单却又深远,足为禅画典范。而“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圆霖大师的观音菩萨。”并称为“三宝”也早已在收藏界传为佳话。
2013年5月6日的圆霖大师圆寂五周年之际,中国国际茶文化书画院、南京市佛教协会、同道堂文化共同主办《禅画——圆霖大师圆寂五周年纪念展》由杭州名人纪念馆、苏东坡纪念馆东坡艺苑承办,定于5月1日—5月10日,“五一”长假期间在杭州南山路1号(西湖苏堤口),精选大师精品遗珍面向大众公开展览并出版纪念展画册,以纪念这位修行大德、禅画宗师。禅宗的大因缘在中国,禅画是佛教与中国文化独特的产物。中国美术史学泰斗、中国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90高龄的王伯敏教授为这次纪念展题写了“圆霖法师墨宝”并有“画到青空空即色,丛林坐寂砚生潮”之句相赞。中国美术学院的资深教授孔仲起先生题写了“得大自在,放大光明”。西泠印社的执行社长刘江教授题写了“十指参成香色味,一拳打破古来今”。相信这次纪念画展也会为禅画研究的开展、佛教文化研究的深化和“五一”长假的杭州旅游文化增添光彩。
走进大师
圆霖法师(1915-2008)
金秋十月,秋高气爽,“走进大师——圆霖法师作品展”将于10月28日起在杭州恒庐美术馆展出。
圆霖法师号大雄山人、山僧。1916年出生于安徽濉溪,自幼聪慧,尤喜书画雕塑,闻名乡里。青年时只身远游,结交贤达。32岁时于南京老山狮子岭兜率寺出家为僧,并至五台山研究佛学,其间曾作巨幅五台山全景图,为太原市博物馆所藏,后回南京江浦狮子岭兜率寺做方丈,是一位有学行的当代著名高僧。圆霖法师在书画界享誉已久,藏家更是将圆霖的观音菩萨与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相媲美。法师擅绘佛像,亦工山水、花卉,书法师从弘一法师,朴拙圆满,浑然天成;绘画受黄宾虹先生影响,浑厚华滋,古趣盎然。其所绘黄山九华,意趣高古;修竹兰花草,虚静空灵。作品一派真气弥漫,法由心出,删繁就简,笔墨线条凝重古拙灵动相溶,干枯浓淡皆率意自然,色彩朴实无华而境幽意远,直逼宋元明清。
美院的一些老师和恒庐美术馆馆长特意到南京狮子岭兜率寺拜访圆霖法师。法师与众人畅谈起西湖的诗意江南及美院的人文气息,随后一向低调且不以“大师”自居的圆霖法师对于来杭办展的事欣然应允了。但事后因法师年事已高、身体欠佳等原因,杭州终未成行。五月,法师圆寂后,法师的弟子和友人为了了这份“缘”,定于金秋在杭州举办这次展览。圆霖法师一生作书画数以万计,均以书画广交善缘,作品也皆随缘散去,遍布十方。故此本次展览作品均为法师历年所赠众人墨宝之荟萃,实属难得一见。
开幕时间:2008年10月28日15:00
展览时间:2008年10月28日-11月3日
主办单位:杭州西泠书画院
杭州恒庐美术馆
协办单位:南京市佛教协会
江苏省缘源书画院
徐州市佛教协会
杭州佛学院艺术研修院
最新修订时间:2023-03-22 21:42
目录
概述
圆霖大师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