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规座
南天星座之一
圆规座(英语:Circinus)是既细小又黯淡的南半天球星座,最初由法国天文学家尼可拉·路易·拉卡伊于1756年创立。英语名字为“圆规”一词的拉丁语,这个星座代表的是绘图中用于画圆的圆规。圆规座内最亮的恒星是圆规座α(南门增二),视星等为3.19。它是一颗变化轻微变星,同时是夜空中最亮的快速振荡Ap星。圆规座AX是一颗肉眼可见的造父变星,而圆规座BX则是一颗被认为是由两颗白矮星合并而成的黯淡恒星。圆规座内有两颗与太阳类似且拥有行星系统的恒星:HD 134060拥有两个小的行星,HD 129445则拥有一颗与木星类似的行星。超新星SN 185于公元185年在圆规座出现,现存有中国观察者的记录。在最近的20世纪圆规座内还出现过两颗新星。
基本信息
圆规座是南天星座之一,在豺狼座南面,天燕座北面,半人马座和南三角座之间,紧靠半人马座中最亮的南门二,整个星座完全浸沉在银河中。1752年法国天文学家拉卡伊为纪念使人们得以远航南半球的重要工具指南针而划定的一个星座,并命名为“指南针座”。亮星是三颗星等+3到+5的星。
圆规座在热带和南方全年都可以看见,最好的观测时间是5月份下旬、6月份以及7月份上旬。圆规座的午夜顶点在8月份,过了8月份想看圆规座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历史发现
1752年法国的天文学家尼古拉·路易·德·拉卡伊在天空中划定了一个星座,为纪念人们使用指南针才得以远航南半球,把这个划分的星座命名为“指南针座”。后来,因为这个星座中3颗较亮的星,1颗在南面,其它2颗在北面,排列成一个很尖的三角形,很像人们使用的一种数学工具——圆规,天文学家们就以“圆规座”来命名这个星座。
天体位置
圆规座在豺狼座南面,天燕座北面,半人马座和南三角座之间,紧靠半人马座中最亮的恒星——南门二,整个星座完全处在银河之中。主要的邻接的星座有半人马座苍蝇座、天燕座、矩尺座、豺狼座等。
星体特点
圆规座与半人马座、苍蝇座、天燕座、南三角座、矩尺座和豺狼座相邻,旁边有半人马座α和β两颗恒星。由于它的赤纬为−50°至−70°,因此整个星座只能在北纬30度线以南的纬度看到。圆规座的正式边界由比利时天文学家尤金·德尔波特于1930年划分,形状为14边形。这些边界位处赤道坐标系统的赤经坐标13h 38.4m至15h 30.2m之间,以及赤纬坐标−55.43°至−70.62°之间,圆规座于下午9时经过上中天的日期是每年的7月30日。
圆规座三字母简写的建议写法为“Cir”,与国际天文联会于1922年采用的一致。
星座主要星体
圆规座α
用小型望远镜可以发现这是一个显眼的双星。与明亮的黄色主星相伴的是一颗星等为3.2的红色星,从地球看其与主星相距15.7弧秒。在邻近的圆规座星系,数股巨大的力量正在里头较量,使得炽热的气体(粉红色)从这个螺旋星系的核心被抛射出来。大部分圆规座星系被扰动的气体,集结成两个气体环。
研究历史
由于大气中臭氧,氮分子等对紫外线的强烈吸收,天体的紫外光谱在地面无法进行观测;在红外波段,则由于水汽和二氧化碳分子等振动带、转动带所造成的强烈吸收,只留下为数很少的几个观测波段;在圆规座射电波段上,低层大气的水汽是短波的主要吸收因素,而电离层的折射效应则将长波辐射反射回圆规座空间;至于x、γ射线,更是难于到达地面;由于分子散射,地球大气还起着非选择性消光作用。而空间天文观测基本不受上述因素的影响。
圆规座空间观测会减轻或免除地球大气湍流造成的光线抖动的影响,天象不会歪曲,这就大大提高仪器的分辨本领。今天的圆规座空间技术力量已能直接获取观测客体的样品,开创了直接探索太阳系内天体的新时代。
现在已经能够直接取得圆规座行星际物质的粒子成分、月球表面物质的样品和行星表面的各种物理参量,并且取得没有受到地球大气和磁场歪曲的各类粒子辐射的强度、能谱、空间分布和它们随时间变化的情况等。
现代空间科学技术是空间天文发展的基础,近二十年来,它给圆规座空间天文观测提供了各种先进的运载工具。目前,空间天文观测广泛地使用高空飞机、平流层气球、探空火箭人造卫星空间飞行器、航天飞机和空间实验室等作为运载工具,进行技术极为复杂的天文探测。特别是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是圆规座空间天文进行长时期综合性考察的主要手段。
自六十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发射了一系列轨道天文台以及许多小型天文卫星、行星探测器和行星际空间探测器。美国在七十年代发射的天空实验室,是发展载人飞船的空间天文观测技术的—次尝试。今后的空间天文观测将主要依靠环绕地球轨道运行的永久性观测站来进行。
圆规座空间天文探测常常需要准确证认辐射源的方位,有时需要在短达几秒钟的时间内完整地记录一个复杂的瞬时性爆发现象;有时则要求探测仪器在极端干净的环境中工作,免遭太空环境的干扰。现代空间科学技术常常能够满足这些严格的要求,为上述运载工具提供极为准确的定向系统、复杂而又可靠的姿态控制系统、大规模高速信息采样和回收系统以及各种任意选择的运行轨道,给圆规座天文观测以良好的保证。
圆规座空间天文迅速发展的另一个因素是实验方法的不断完善。圆规座空间天文的实验方法和传统的光学或射电天文方法有很大区别。由于电磁辐射性质的不同,特别在高能辐射方面差别更大,因此,对它们的探测多半需要采用各种核辐射探测技术,利用电磁辐射的光电、光致电离—电子对转换等效应,来测量辐射通量和能谱,并根据空间天文的特点加以发展。目前在空间天文中从紫外线软X射线直到高能γ射线,按照能量的高低广泛使用光电倍增管光子计数器电离室正比计数器闪烁计数器、切连科夫计数器和火花室等多种探测仪器。
在这些辐射波段里,一般的光学成像方法失去作用,必须应用掠射光学原理进行聚光和成像。现在,已经使用掠射X射线望远镜,但还只应用于圆规座远紫外和软X波段。在硬X射线和γ射线波段目前还没有任何实际有效的聚光和成像方法。圆规座空间天文探测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证认各种辐射源,并确定其方位。上述各种探测器本身不具有任何方向性,因此发展了定向准直技术。这种技术在X射线天文中,应用得最为充分,如丝栅型、板条型、蜂窝状等不同类型的准直器已广泛使用。
圆规座空间天文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最初阶段致力于探明地球的辐射环境和地球外层空间的静态结构,这个时期的主要工作是发展空间科学工程技术。第二阶段开始探索太阳、行星和行星际空间。第三阶段是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起,开始探索银河辐射源,并向河外源过渡。六十年代初以来,在太阳系探索和红外、紫外、x射线、γ射线天文方面,都取得十分重大的成就。
圆规座空间探测首先在近地空间、行星际空间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发现日冕稳定地向外膨胀,电离气体连续地从 太阳向外流出,形成所谓太阳风。这些成就改变了原来的日地空间的概念。行星际空间探测清楚地揭示了行星际磁场的图像,天体物理学家由此而得到启示去寻找它与太阳本身的关系,并且产生研究太阳光球背景场的兴趣。 圆规座行星际空间是一个天然的等离子体实验室,它提供了地面实验室条件下无法比拟的规模和尺度。太阳风作为无碰撞的等离子体,通过对行星际空间中丰富的动力学现象的观测而得到最充分的研究。
圆规座行星、月球的探测主要是依靠对行星、月球作接近飞行或在上面登陆的行星探测器来进行的。很自然,最先得到探索的行星是地球。1958年范爱伦设计了地球“探险者”1号,并在1959年通过这个卫星的测量发现了范爱伦辐射带,对这一问题的继续研究又揭示了地球周围存在着一个复杂的巨大磁层,这是空间探索在行星科学方面的首次重大进展。接着开始对月球和其他行星的一系列探测,在这一阶段得到很多有意义的资料,动摇了地面天文研究的许多结论。
在圆规座空间进行红外天文探测始于六十年代后期。用高空飞机、平流层气球、火箭等手段进行红外探测已取得许多重要成果。七十年代初期,几次火箭巡天探测,在波长4、11和20微米波段发现三千多个红外源,描绘出一幅完全不同于光学天空的新图像。红外源包括了星前物质、恒星、行星状星云、电离氢区、分子云、星系核和星系等。中、远红外的探测还发现一些星系、类星体等存在着预想不到的强辐射,如3C273、NGCl068、M82等。在某些情况下,它们的红外亮度比它们在其余波段的全部辐射还要大三、四个量级。这种强的红外辐射机制迄今未能解释。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以来,紫外天文探测有了新的飞跃。由于使用了装载在轨道太阳观测台卫星上的扫描式紫外分光光谱仪,获得空前丰富的紫外发射线光谱资料。这些资料具有极高的空间分辨率,对色球—日冕过渡层的物态研究颇有价值,从而为建立更精细的过渡层理论模型提供了实验依据。
圆规座
恒星紫外辐射研究的主要课题是一些有关恒星大气模型的问题。圆规座空间观测表明,早型星在紫外波段有强烈的紫外连续谱和共振线。这种辐射与恒星大气的模型的关系十分密切,因而可以用来研究恒星大气。晚型星的紫外辐射类似太阳,主要来自色球和星冕。最近的一些观测证实,有些晚型星存在明显的色球层或外围高温气体。这反映色球、日冕结构可能普遍存在于恒星中。 紫外探测对星际物质的研究有特殊用处,因为星际物质包含有尘埃,它对不同波长的电磁辐射消光不同,这是研究星际尘埃本身的主要依据。
根据大量空间观测得到的紫外波段消光的特点,人们得知星际尘埃包含有线度约为0.1微米的石墨尘粒。星系的紫外探测也已开始。观测证实星系存在强烈紫外辐射,并且显示出较大的紫外色余,这也许是星系中存在大量热星的表现。六十年代初期开始的大量X射线探测,已经给我们展示了一幅与光学天文截然不同的宇宙图像。太阳X射线天文的主要贡献是弄清了太阳X辐射中的三个成分——宁静、缓变和突变成分。宁静成分的X辐射起源于太阳色球外层和日冕区的热辐射,具有连续辐射和线辐射。缓变成分与活动区上空的日冕凝聚区有关;突变成分则和耀斑爆发或其他日面偶发性活动有关,人们常称为X射线爆发。
星座神话
圆规座并没有对应神话故事,由法国天文学家拉卡伊于1763年所创,表示测量员用的圆规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1-24 08:46
目录
概述
基本信息
历史发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