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果甘草(Glycyrrhiza squamulosa Franch.),多年生草本;根与根状茎细长,外面灰褐色,内面淡黄色,无甜味。茎直立,多分枝。叶长5-15厘米;托叶披针形;叶柄密被鳞片状腺点。
总状花序腋生,具多数花;总花梗长于叶;
苞片披针形,膜质,被腺点及短柔毛;花萼钟状;
花冠白色。
荚果近圆形或圆肾形,顶端具小短尖,成熟时褐色,表面具瘤状突起,密被黄色鳞片状腺点。种子2枚,绿色,肾形。花期5-7月,果期6-9月。
形态特征
多年生
草本;根与根状茎细长,外面灰褐色,内面淡黄色,无甜味。茎直立,多分枝,高30-60厘米,密被黄色鳞片状腺点,无毛或疏被白色短柔毛。
叶长5-15厘米;托叶披针形,长2-3毫米,疏被白色短柔毛及腺点;叶柄密被鳞片状腺点,疏被短柔毛;小叶9-13,长椭圆形至长圆状倒卵形,顶端圆,通常微凹,基部楔形,边缘具微小的刺毛状细齿,上面深绿色,下面灰绿色,两面均密被鳞片状腺点。
总状花序腋生,具多数花;总花梗长于叶,密被鳞片状腺点和疏生的短柔毛;
苞片披针形,膜质,被腺点及短柔毛;花萼钟状,长2.5-3.5毫米,密被鳞片状腺点及疏生短柔毛,萼齿5,披针形,长1-1.5毫米,上部的2齿稍连合;花冠白色,背面密被黄色腺点,旗瓣卵状长圆形,长57毫米,宽2.5-3.5毫米,瓣柄长约1毫米,翼瓣长4-5毫米,龙骨瓣直,稍短于翼瓣。
荚果近圆形或圆肾形,长5-10毫米,宽4-7毫米,背面突,腹面平,顶端具小短尖,成熟时褐色,表面具瘤状突起,密被黄色鳞片状腺点。种子2枚,绿色,肾形,长约2毫米,宽约1.5毫米。花期5-7月,果期6-9月。
栽培技术
整地
栽培甘草应选择土层深厚、地下水位低的砂壤土,耕翻30厘米左右即可。目前多实行平作,极少作高床;为排水良好及灌溉,也可将地整成小畦,施入基肥。整地最好是秋翻,春翻必须保墒,否则影响出苗、保苗。
浇水
应视土壤类型及盐碱度而定:砂性无盐碱或微盐碱土壤,播后可灌水;土壤黏重或盐碱较重,应播前灌水,抢墒播种,播后不灌水,以免土壤板结和盐碱度上升。人工栽培甘草的关键是保苗,一般植株长成后不进行浇水。
除草
一般在出苗的当年进行中耕除草,从第二年起甘草根分蘖,杂草很难与之竞争.不需要中耕除草。
施肥
播前要施足底肥,以厩肥为好。每年生长期可于早春追施磷肥,甘草根具根瘤,有固氮作用,一般不缺氮素。
病虫防治
锈病
被真菌侵害后,叶的背面出现黄褐色的疱状病斑,破裂后散发褐色粉末,是病原菌的
多孢子堆和复孢子,8、9月形成褐黑色的冬孢子堆。
防治方法:把病株集中起来烧毁。初期喷洒0.3-0.4
波美度石硫合剂或97%敌锈钢400倍液。
褐斑病
被
真菌感染后,叶片产生圆形和不规则形病斑,中央灰褐色,边缘褐色,病斑的正反面均有灰黑色霉状物。
防治方法:病株集中起来烧毁。初期喷1:1:1-16的
波尔多液或70%甲基托布律可湿性粉剂1500-Z00O倍液。
白粉病
被真菌中的半和菌感染后,叶片正反面产生白粉。
防治方法:喷0.2-0.3
波美度石硫合剂。可用0.2-0.5波美度石硫合剂加米汤或面
浆水喷洒。
蚜虫
又叫
蜜虫、腻虫,成、若虫吸茎叶汁液,严重时造成茎叶发黄。
防治方法:冬季清园,将植株和落叶深埋。发生期喷50%
杀螟松1000-20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1500-2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500倍液,每7-10天喷1次,连续数次。
红蜘蛛
8月份左右发生,9月份左右危害严重,主要侵食叶片和花序。叶片被害后,叶色由绿变黄,最后枯萎。此虫多藏于叶背面。
产地生境
产中国内蒙古、河北、山西、宁夏、新疆。常生于河岸阶地、路边、荒地,盐碱地也能生长。蒙古也有。
生长习性
甘草多生长于北温带低海拔地区的平原、山区或河谷。土壤多为沙质土,酸碱度以中性或微碱性为宜。甘草具有喜光、耐旱、耐热、耐盐碱和耐寒的特性。
繁殖方式
种子
播种前用60℃温水浸泡数小时,用碎玻璃渣与种子等量混合研磨半小时,也可用浓硫酸(浓硫酸:水为1:1.5)浸种约1小时即可。春播在3-4月,秋播在8-9月。条播按行距50厘米开浅沟,沟深3厘米,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然后覆土。穴播者按穴距10-15厘米开穴,每穴播种3~5粒,每亩用种量2-3千克。播后保持土壤湿润,可在苗床上盖草,土层干旱时要浇水,播后两三周出苗。
根茎
在春、秋季,挖出根茎,截成5厘米左右的小段,每段应有芽1-2个,埋到地下,深度根据土壤湿度约20厘米左右。
分株
在甘草老株旁能自行萌发出很多新株,在春季或秋季挖出栽植。
药用价值
甘草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中药材,可以起到保健效果。中医方面认为,甘草服用之后可以促进五脏六腑的健康,去除体内邪气,同时增强筋骨延年益寿。平时生活中科学的服用甘草,还可以起到保健脾胃、滋阴润肺、治疗延后疼痛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