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囊薹草
莎草科薹草属植物
圆囊薹草(Carex orbicularis Boott)是莎草科、薹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具地下根状茎。短,匍匐。秆丛生,高可达25厘米,纤细,三棱形,粗糙,叶短于秆,叶片平张,边缘粗糙。苞片基部的刚毛状,短于花序,无鞘,上部的鳞片状。小穗顶生,圆柱形,侧生小穗雌性,卵形或长圆形,花密生;最下部的具短柄,雌花鳞片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顶端稍钝,果囊稍长于鳞片而,近圆形或倒卵状圆形,平凸状,下部淡褐色,上部暗紫色,密生瘤状小突起,小坚果卵形,花柱基部不膨大,7-8月开花结果。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具地下根状茎。根状茎短,具匍匐茎。秆丛生,高10-25厘米,纤细,三棱形,粗糙,基部具栗色的老叶鞘。叶短于秆,宽1.5-3毫米,平张,边缘粗糙。
苞片基部的刚毛状,短于花序,无鞘,上部的鳞片状。小穗2-3(4)个,顶生1个雄性,圆柱形,长1.2-2厘米,柄长3-9毫米;侧生小穗雌性,卵形或长圆形,长0.5-1.5厘米,花密生;最下部的具短柄,柄长2-3毫米,上部的无柄。雌花鳞片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顶端稍钝,长1.8-2.5毫米,宽1-1.2毫米,暗紫红色或红棕色,具白色膜质边缘,中脉色淡。果囊稍长于鳞片而较鳞片宽2-3倍,近圆形或倒卵状圆形,平凸状,长2-2.7毫米,宽2.3-2.5毫米,下部淡褐色,上部暗紫色,密生瘤状小突起,脉不明显,顶端具极短的喙,喙口微凹,疏生小刺。小坚果卵形,长约2毫米;花柱基部不膨大,柱头2个。花果期7-8月。
产地生境
分布于中国甘肃、青海、新疆、西藏,西亚和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俄罗斯、印度西北部、巴基斯坦也有分布。生长在海拔2800-4600米的河漫滩或湖边盐生草甸,沼泽草甸。对土肥要求不严,适应性强,特别适应中国西北地区干旱,土壤脊薄的特点。
生长习性
圆囊薹草具有以下生长习性:
繁殖方法
圆囊薹草的种子自繁能力很强,室内发芽率平均为94.5%。由于种子特别细小,繁殖可采用两种方式:其一,育苗法。为节省种子,获得壮苗,在温室或塑料棚育苗,到苗高10厘米时移栽,每簇5-6棵,栽时浇透水,有5-6天就能恢复生长。其二,直播法。每1平方米播8-10克。最好选沙质壤土,pH值不超过8,全盐量不超过2克/千克为宜。当年采收的种子到8月中下旬播种为好,出苗整齐,发芽率高。
栽培技术
圆囊薹草返青早,对土壤水肥要求不严,管理简单,建坪的头3年杂草较多,要经常除草,修剪留茬高度可稍高,一般为6-8厘米,每年修剪5-10次,3年后,草坪生长良好,自我更新繁殖能力强,一次建坪可多年利用。建坪前期生长缓慢,杂草易侵袭,但栽培时间越久,竞争力越强,分栽3年后,杂草只占到3-5%,草质软,自然高度达25-30厘米,并且这时表现出密度大。
主要价值
圆囊薹草颜色嫩绿,根系深,一次建坪可长期利用,分栽后虽然有杂草,但不影响其观赏价值。由于圆囊薹草养护管理简单,取材容易,繁殖简单,可大量节约建坪和养护费用。绿色期200-210天。
参考资料
圆囊薹草.中国自然标本馆.
最新修订时间:2023-05-26 22:19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