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直接投资环境
投资名词
国际直接投资环境是指一国的投资者进行国际直接投资活动时所面对的各种外部条件和因素。
特点介绍
(1)国际直接投资环境涉及的范围广,包含的内容多,是一个庞大、复杂、不规则的系统。
(2)国际直接投资在东道国国内会引起诸如税收、外汇管理、国际收支、国际结算、进出口贸易等一系列问题。
(3)由于投资者、东道国、以及国际金融组织之间对投资的目的、管理程序和方法,以及意识形态等方面的问题存在着很大差别,导致投资环境复杂化。
(4)国际直接投资环境的稳定性差,风险大。
分类
(1)从客观角度即国际环境、国内环境和区域来了解
① 国际环境是指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国际政治局势,双边关系,新技术的出现及产业结构的调整情况,发达国家剩余资本的增长情况,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形势,以及各国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文化背景等等。
② 国内环境是指东道国国内的政治经济情况。
③ 区域环境是指投资所在地的具体环境。
(2)从具体方面即软环境和硬环境方面来了解
① 软环境。
一般包括东道国法律体系的构成、健全性、稳定性,是否和国际惯例相通,以及在吸引国外投资方面是否有各种法规,如合资公司法,所得税法,诉讼法等。
② 硬环境。
指客观具有的物资基础环境。如交通运输条件、邮电通讯设施、能源供应、市政工程建设、公用设施单位建设等。
因素分类
一、国际直接投资环境的法律因素
法律环境是指本国和东道国颁布的各种法规,以及各国、各地区之间缔结的贸易条约、协定和法规等。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各种行为规则的总和。一个国家的法律体制,特别是涉外法律体制是投资者关注的焦点。这是因为投资所在地的法律和法规对投资者的投资活动起着制约的作用,同时也是保障投资者投资权益的基础。健全的法律体制应体现为法律体系的完备性,各项法规的稳定性以及法律实施的严肃性。除了全面了解和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各自不同的法律外,企业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还要认真地研究和掌握世界上区域性政治和经济组织的有关规则和法律,以及与企业活动相关的国际公约、条约和国际惯例等。
1.法律制度
尽管世界各国法律制度各不相同。但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现行法律制度,大致可分为两个体系:普通法系和成文法系。普通法系又称习惯法、英美法、不成文法,是指以英美两国为代表并包括受其法律传统影响的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法律体系。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印度、埃及以及原英国殖民地国家和地区均采用普通法系。普通法系起源于英国的法律制度,其特征是:采用判例法,实行“先例约束力原则”。倘若没有判例或法令,则由法官自行裁定。因此,在普通法系的国家和地区,从事国际经营的人员遇到法律纠纷时,研究先前相类似案例的法院判决是很重要的。
成文法系又称大陆法系,是指欧洲大陆各国及受其影响的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法律体系。该法系以法国、德国、西班牙等为代表,也包括受这些国家影响的一些拉美、非洲和亚洲国家。成文法系起源于古罗马,特征是:
①强调法律条文而不是依赖判例;
②法律的实施虽以法律条文为依据,但由法官加以引证与解释(法官享有很大的对法律的解释权)。
成文法系旨在制定出针对所有可能发生的法律问题的法律条文,以适应很多不同的事实和情况,因此这种法律条文必然是比较笼统或具有弹性的。
成文法和普通法除了上述一些基本的区别外,对一些具体的法律问题,两大法系的解释也是很不相同的。例如,根据普通法,工业产权的所有权是按使用在先的原则确定的;而成文法则是按注册在先的原则确定。对于协议的执行,在成文法国家里,某些协议必须以适当的方式经过公证或注册后,才有强制执行力;而在普通法国家,只要能够提出证据证明其存在,就可以认为是有约束力的;等等。
2.投资国法规
世界上各个国家出于对本国利益上的考虑,对本国的资本输出都有相关的法律和政策上的规定,其中既有鼓励性的规定,也有限制性的规定,如我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要受到各级政府不同投资额度的审批权的制约。因此投资国的法规和政策对企业国际化经营活动的影响也是很大的。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首先必须了解并遵守本国政府颁布的法规和政策。包括有关经营、贸易、投资等方面的法规。如本国对资本的输出是否有相应的政策保障和税收优惠措施;对本国企业的海外投资是否有保证制度;对外投资涉及的产品或技术是否会受到出口管制的限制;海外投资企业的产品返销回来是否会受到限制,等等。
3.东道国法规
企业在国际投资时必须熟悉、精通并遵守东道国法规。各国法律可以对产品、定价、分销、促销等市场营销活动进行调节。这些法律在不同的国家有很大的差异,企业要进行国际直接投资环境活动,就必须了解各国法律及相互差异,遵守东道国的法律规范。
(1)针对外资进入的法规与政策。东道国出于发展本国经济的需要,
在维护国家主权和本国经济利益的前提下,对外资的进入通常制定相应的法规与政策,如外国投资法、外资企业法、合营企业法、涉外税法等。相关的法律和政策通常涉及对外资的定义、对外资资的审批程序、对外资投向产业的鼓励、限制或禁止的指导政策、对外资股权比例或股权转让的相关规定、对外资的税收及税收优惠措施等。这些法规和政策对国际企业能否顺利进入东道国有着直接的影响。
(2)针对外资企业经营活动的法规与政策。如东道国颁布的各种法
规,如公司法、证券交易法、商标法、广告法、专利法、竞争法、反倾销法、商品检验法、劳工法、环境保护法、消费者利益保护条例、外汇与外贸管理法、出口国的出口管制政策等,将直接影响到企业在跨国经营过程中投资形式的选择、人事雇用政策、经营战略与策略的制定、企业税负等问题。
4.国际法规与国际惯例
国际法规通常是指国与国之间签订的条约、公约和协定等。这些条约、公约和协定在相当程度上对缔约国具有约束力。这些条约不仅在调整成员国间的经济关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还广泛影响到非成员国,有力地促进了国际经济的发展。国际企业开展经营活动必须符合投资所在国缔结或参加的有关国际经济贸易方面的条约。
二战后,为了协调国际经济关系,各国也相继成立了一系列的国际组织,如世界银行、国际标准化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这些国际组织的规章和规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各国的涉外经济立法,它影响到国际企业的经营活动。另外,一些区域性或国际性的保护消费者利益和保护竞争的条约和协定也会影响企业的经营活动。
国际惯例是在国际交往中逐渐形成的不成文的法律规范,其特点是:经过长期的实践,虽不成文但一经当事人在合同中认可采用,就有相当的约束力。不懂得国际惯例,企业在国际经营活动中就会遭到不必要的损失。
二、国际直接投资环境的经济因素
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虽然有着很大的差异,但都是以追求经济利益为基本前提的。因此,经济因素是影响投资的直接因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是否发达,市场是否成熟,对外来投资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
虽然当今世界各个国家普遍实行的是市场经济体制,但不同国家的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不尽相同,市场经济的发展水平也不平衡。如有的国家的市场经济体制带有较强的自由性,表现为政府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干预程度很低;有的国家的市场经济体制则带有较强的计划性,表现为政府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干预程度较高。加之各国在贸易政策、工业化政策、地区开发政策和外汇管理政策上的不同,从而对直接投资的方向、区域、方式等有着不同的影响。一般地说,发达和成熟的市场经济以及相对自由的经济政策,对投资者有着较强的吸引力。
2.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发展前景
当今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有的国家经济上主要依赖原料资源和农产品,仍然处于传统社会阶段;有的国家则处于经济起飞阶段,工业化水平逐步提高,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有的国家则处于成熟阶段,经济上完全工业化,生产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不同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经济发展前景的优劣,决定着其在投资需求方面存在的差异。经济发展水平高,前景好,意味着有更多的投资机会。因此,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发展前景是跨国公司在对外直接投资中,衡量投资机会的重要指标。衡量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发展前景的指标主要包括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制造业产值及其增长趋势、国家的城市化发展程度、国际收支状况等。
3.市场规模及其准入程度
一个国家的市场大小,有无市场潜力,市场对外来产品的准入程度,都直接关系着投资机会的大小,关系着投资后经营前景。衡量市场规模的指标主要有人口数量及其增长速度,人口分布状况、人均国民收入水平、市场消费水平、消费性质和消费结构,以及市场的竞争态势、物价水平等。衡量市场的准入程度则要看投资所在国的贸易和关税政策、对外资企业产品内销的政策等。
4.生产要素市场的完善程度
投资者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从事各项投资活动,不可能在封闭的状态下进行,资本的正常运行需要有健全的市场体系,一般需要有健全的商品市场、资本市场、劳务市场、技术市场以及金融市场等。如企业生产的产品能否有容纳吸收的消费市场,东道国是否能够为企业提供有效的资金融通渠道,东道国是否能够获得质量优异的劳动力资源等。这些都是跨国企业能否从事正常生产经营活动,获得经营资源和经营利益的基本条件。
5.科技发展水平
科技发展水平通常反映在科技发展现状、科技发展结构、科技人员的素质和数量、科学技术的普及程度、现有工业技术基础的水平、产业结构的现代化水平以及与企业经营相关的原材料、制造工艺、能源、技术装备等相关的科学技术发展动向等多个方面。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对直接投资的吸收和容纳程度,影响投资者对投资取向的选择。通常如果一个国家的N-技发展水平高,则有利于促进企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企业采用现代化的组织运行方式和管理方式,因而对投资的吸引力大,投资也易于向资本密集型或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相反,则对投资的吸引力小,投资易于向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
6.社会基础设施
社会基础设施主要是指一个国家的交通运输条件、能源供应、通信设施和商业基础设施等。运输条件是指各种运输方式(包括公路、铁路、航空和水运)的可获性及其效率。能源供应是指各种能源的可获性及其成本。通信设施是指各种信息传递媒介的发达程度及其传递信息的质量。商业基础设施是指各种金融机构、广告代理、商业网点、营销调研组织的可获性及其效率。
社会基础设施的水平是投资者关注的重要J'l-部物质条-f@,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活动能否顺利进行。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的社会基础设施越完善,企业经营活动的效率就越高。良好的社会基础设施对国际企业有很大的吸引力。如一个国家的交通运输条件,会影响到企业在该国的厂址选择和营销策略;一个国家通信设施的现代化程度直接影响企业的信息传递;商业基础设施越好,则可以在融资、保险、销售渠道、广告、大众传媒等方面为企业开展经营活动提供便利条件。
7.世界经济特点
对经济环境的分析,除了以上因素外,还必须了解整个世界经济的主要特点,比如世界经济形势、国际经济关系等,其中要重点分析国际贸易体系国际金融体系。国际贸易体系包括贸易方向、商品结构、国际收支、贸易政策、区域性贸易集团等。国际金融体系包括汇率、国际金融机构、国际支付制度和储备体系等。国际企业从事跨国的生产经营活动,随着商品和货币的国际转移,必然要受到国际贸易体系和国际金融体系的制约,因此对这些因素也必须要有充分的了解。
三、国际直接投资环境的社会文化因素
社会与文化因素是指企业所在的国家或地区的人们的处世态度、价值取向、道德行为准则、教育程度、风俗习惯等。社会与文化因素和政治因素不同,政治因素一般带有强制性,而社会与文4-1=因素则带有习惯性,是指一个社会在长期的发展中慢慢形成的,虽未明确成文,却在无形中制约着每一个人的习惯因素。这些因素对投资的国别选择和项目选择以及投资实现的难易程度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而成为评价投资环境不可缺少的内容。
1.语言与文化传统
直接投资不仅是资本的投入过程,在跨国经营过程中,也是投资者不可避免地要涉及与东道国的语言与文化传统的沟通和融合的过程。不同的国家有着语言上的差异,语言的差异代表着文化的差异,从事国际直接投资最直接的障碍是语言,而理解异国文化进行沟通的主要工具也是语言。语言包含丰富的知识、历史、情感和态度,虽然有时能理解不同语言表达的字面意思,但却很不容易理解其中的内涵和文化背景。不同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造成了人们不同的社会观念和思维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外来投资者与东道国之间的沟通难度,形成一种投资障碍。如企业采用相同的市场策略,面对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的市场,在有的国家可以获得成功,在有的国家则可能导致碰壁;采用相同的管理方式,面对具有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组织成员,也会有不同的效果等。因此,投资于语言与文化传统相近的国家或地区,或者投资于具有相对开放的社会文化背景的国家和地区,更有利于取得投资的成功。
2.宗教信仰
宗教是文化中处于深层的要素,宗教对人的信仰、价值观念和态度的形成影响极大。世界上有三大宗教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宗教信仰是社会与文化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人们内在的心理活动和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有着重要的影响。不同的宗教有不同的文化倾向或戒律,从而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方式、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不同宗教所具有的不同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可以导致人们在价值观念、生活态度以及生活习性和偏好上的差异,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如不同的宗教节日,人们有不同的消费习惯,可以使市场形成各种各样的消费高峰,而一定的宗教教义可以直接造成人们在消费行为和消费模式上的差异。因此,宗教信仰必然影响着投资者对投资方向和市场定位的选择,对企业及其成员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产生影响。
3.教育水平与人口素质
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和人口素质通常反映在国家的教育制度和结构、教育的普及程度、教育与社会的结合程度、国民对教育的态度、人口结构等方面。教育水平和人口素质与吸引直接投资的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教育是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传递的手段之一。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往往与其经济水平是统一的,各国在教育体系、教育方式及其内容等方面的差异,会给企业的国际营销活动带来影响。教育水平的高低反映了人们的文化素养,影响着投资者在投资水平、投资结构及其投资项目上的选择。教育水平高的国家和地区,人口素质相应也高,有利于吸收高水平的投资活动。教育水平和人员素质低,会导致生产和技术的落后,缺乏合格人才,劳动效率低,影响投资的效益并影响东道国的消费结构、购买行为和审美观念,从而影响企业的经营活动。
4.社会心理、价值观念与风俗习惯
人类的大多数行为受其价值观念的支配,一定的社会中的人们的态度和价值观念就构成了一定的社会心理,其基本内容包括人们的价值观念、对物质利益和物质分配的态度、对新事物的态度、对经营和风险的态度以及民族心理、民族意识等。这些社会心理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一个国家对外资的接纳程度、对外资经营的态度、与外资合作的意愿等。
价值观念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评价标准。价值观念决定着人的是非观念、善恶观念、主次观念等,最终决定着人的行为。由于价值观念的差异,人们对待时间的态度,对待新事物的态度,对待变革和风险的态度。对待成就和财富的态度都有所不同,因此人们的消费行为和消费方式均会有所差异。
时间观念是价值观念的具体内容之一。不同文化环境中的人对待时间往往存在不同的态度。企业在国际投资过程中,必须把不同国家人们的时间观念与其办事效率结合起来考虑。
对待新事物的态度,也会由于不同文化环境下价值观念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向传统观念较强的市场推出新产品时,由于消费者更习惯沿袭祖辈的生产和消费方式,不轻易相信广告宣传,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不必强调产品新在何处,而最好把它与传统的产品联系起来。要努力使消费者相信,新产品保持了传统产品的大部分或全部特点‘,并具有许多新的优点。
风俗习惯是人们长期自发形成的习惯性的行为模式,是一个社会大多数人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风俗习惯遍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婚丧习俗、饮食习惯、节日习俗、商业习俗等。世界不同国家的风俗习惯千差万别,甚至在同一国家里,不同地区也有极不相同的习俗,从而对企业的国际投资活动产生不同的影响。
一国的商业习惯深深地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由于文化的差别,致使各国的商业习俗与惯例也有很大的差别。成功的国际投资者应该对国外的商业惯例感觉敏锐,入境问俗,并且恰如其分地与之相适应。
四、国际直接投资环境的自然因素
自然环境一般是指非人为因素所形成的环境条件,主要包括自然资源、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因素。各国的自然地理环境,以及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利用程度和利用效益有着很大的差异,其对企业跨国经营活动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如自然资源蕴藏的品种、数量、开采的难易程度和开采成本,投资所在地与未来市场的距离,交通运输条件以及气候对投资项目的影响等。当代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所奉行的是全球战略,其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在全球范围内达到资源利用与生产配置的最优化,寻求最大的竞争优势,因此自然地理环境对投资方向有着重要的影响。
1.自然资源状况
自然资源状况主要是指资源的分布、质量以及可使用性。比如石油、矿藏、森林资源、土地资源、水力资源等。自然资源是自然界提供给某国的各种形式的财富。对于资源短缺的国家而言,企业可以向其出口产品;对资源丰富的国家而言,企业则可以利用其资源,在当地投资建厂进行生产,并就地销售所生产的产品。
自然环境的发展变化也会给企业造成一些环境威胁和市场机会,所以企业的管理当局还要分析研究其自然环境方面的动向。这个方面的主要动向是:某些自然资源短缺或即将短缺;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变动很大;环境污染程度El益增加;许多国家政府对自然资源管理的干预逐步加强等。
2.地理位置、地形、气候
地理环境是国际直接投资的不可控因素。了解各国的地理差异对经济状况的影响是对国际直接投资环境重要的评估标准之一。一个国家的地势、气候、高度、湿度、温度都是影响产品与设备的使用和性能的气候特征,地理条件可以明显地影响产品的适应能力,影响国际直接投资效率。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23 19:26
目录
概述
特点介绍
分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