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时讯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国际新闻资讯栏目
《国际时讯》是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于2000年11月27日推出的一档资讯全面、报道客观、思想敏锐、语言明快的国际新闻资讯栏目。
栏目简介
《国际时讯》是一档资讯全面、报道客观、思想敏锐、语言明快的国际新闻资讯栏目。
栏目改版后,除了保持以往鲜活、时尚的风格外,将继续强化其作为央视国际新闻栏目的特征,力争呈现给观众一个全方位的、多维的、多姿多彩的世界;同时为观众提供更具现场感、更富独立思想、更有预见性、看得更明白的国际新闻。
栏目发展
2000年11月27日,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CCTV-1)的新闻节目改版,《国际时讯》开播,每周一至周六17:00播出。
2003年5月1日,因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试播,《国际时讯》改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每天18:10播出,片头未变。
2005年9月12日起,因《实话实说》改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每周日18:10首播,《国际时讯》取消周日播出。
2006年6月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全新改版,《国际时讯》更换黄色包装,演播室更换为央视旧址250演播室的媒体广场景区,并改为周一至周六18:00播出,播出时长20分钟。
2007年12月1日起,由于新闻频道需在每周六18:10播出《奥运舵手》特别节目,《国际时讯》取消周六播出,原周六18:00的节目时段改为播出《整点新闻》。
2008年3月24日,配合新闻频道的小改版,《国际时讯》再次改版,包装也做了修改,周一至周六播出30分钟,周日为15分钟(2008年9月1日后周六版改为15分钟)。景区也由媒体广场景区改为演播室景区,每天20:00播出。
2008年5月12日-8月24日期间,由于汶川地震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原因,栏目临时改为在229演播室录播,播出时间也临时变为每天17:00且播出15分钟(此时段为央视一套时期《国际时讯》播出时段),至北京奥运会结束后才恢复在250演播室直播并恢复到每天20:00播出。
2009年8月3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对晚间栏目做了改版,《国际时讯》延后到22:00播出,周一至周五播出,时长25分钟。,8月11日起安排在凌晨2:30的重播。栏目与傍晚播出的《共同关注》和晚间播出的《东方时空》同时更换统一包装,包装与《朝闻天下》《新闻30分》一致,演播室更换为央视旧址150演播室,原来的片头曲、片花、片尾曲取消,改为新闻频道统一包装,结尾不再显示制作人员名单。
2010年2月1日,《国际时讯》改为高清改造后的250演播室直播,节目包装进行微调。
2011年开始,《国际时讯》增加“时讯惊奇”新板块,主要的新闻都是国际上的奇闻异事。
2012年,栏目再次增加“时讯现场”版块。
2012年4月2日,《国际时讯》播出马岛战争30年特别报道。
2013年腊月二十九当天,《国际时讯》启用高清改造后的150演播室。此后至2018年除夕前一天栏目均使用150演播室播出。
2014年国庆期间,《国际时讯》推出国庆特别节目《揭秘》,在此期间《国际时讯》与《环球视线》合并,时长为60分钟。
2018-2019年春节期间,《国际时讯》推出春节特别节目,在此期间《国际时讯》与《环球视线》再次合并,时长为60分钟。
2019年6月底开始,《国际时讯》由原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改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节目中心管理。
2019年10月16日,响应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9月召开的高质量发展改版,央视新闻频道再次改版。《国际时讯》更换片头,但片头曲、片花、片尾曲不变,演播室更换为总台新闻中心N07演播室。
2020年8月14日,《国际时讯》首次使用演播室的AR特效,此举被称为《国际时讯》开播20周年的创新与突破。
2022年11月4日起,《国际时讯》周五版播出时段改为22:30(特殊情况下会调整播出时间)。
2023年7月19日,《国际时讯》临时改到N11演播室进行直播。
2023年10月9日至12日,随着巴以局势的升温(详情见“2023年10月巴以冲突”),《国际时讯》推出“关注巴以爆发新一轮大规模冲突”特别节目,期间栏目时长达到一小时,并邀请评论员与嘉宾进行讨论。
发展事记
原版版块设置
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时,《国际时讯》分为四大板块:时政、发现、文化、地球,各板块之间以小片头衔接。
时事
萃取当日国际时事精华,着重加强对国际时事的事实性报道和特写式报道,突出新闻的原汁原味。
发现
追踪世界新事物,展示人类新发现。科学无国界,科技发展推动全人类的进步。《国际时讯》本着科学态度,通过报道世界科技发明、医疗保健、IT产业、考古发现等领域的成就,弘扬科学发现探索精神。
文化
展示世界多元文化,关注人类生存状态。《国际时讯》报道的“文化”是一种“大文化”,力图展示人类一切优秀成果和文明积淀,推动世界文化的多元发展,提高民族文化品位。《国际时讯》在着重报道民族文化、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及时关注世界流行文化、时尚娱乐的发展。世界电影、音乐电视、时装发布、艺术设计、绘画雕塑、拍卖、民族风情、海外趣闻等的报道已成系列、成规模。
地球
关注地球,关注人类的生存环境。着重讨论人与自然的关系,广泛关注地球环境变化,生物多样性,动植物的变化等,以彰扬保护地球意识。
开播
2000年11月27日起,中央电视台一套每周一至周六17:00《国际时讯》无疑是一朵奇葩,它以独特的节目定位,精雕细刻的新闻,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固定受众。可以毫不客气地说,只要你具有好奇心和渴求知识的精神,看过《国际时讯》,你就会对它爱不释手。
《国际时讯》或者是有些过于前卫,抛弃了政治,多了更多的国际人文,科技,自2000年11月27日开播以来受到许多观众尤其是青年学生的好评。它主要由时事、发现、文化、地球四个板块组成。其主要特色是在抓好硬新闻的同时,把世界各国科技、文化、环保方面的软新闻吸纳到节目之中,体现一种人文精神,追求清新自然的风格。
质疑
后来也引发了一些无聊人的质疑,《国际时讯》在宣传中称自己的最大特点就是尽量保持新闻的“原汁原味”。因此,节目中采用了大量的同期声,播音员的解说和点评被压缩到最低限度。无聊人认为新闻节目安身立命的法宝恰恰在于其说教能力,保持原汁原味势必会多了观众个人的感受,这在当时是非常不合适,中国国民素质相对不如发达国家,容易走火入魔,无聊人士建议弄成像其它新闻节目,多一些编辑的判断,引导观众健康,有素的观看新闻。
改版
后来,就是从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进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播出以后,《国际时讯》的节目变的通俗多了,时间由原来的25分钟调整为50分钟,因此节目安排也由原来的四个板块调整为三个板块。时政板块保持不变,另外再根据节目安排从发现、文化、地球中选出两个板块播出。进入新闻频道后,《国际时讯》的另一个变化是,每周日推出一档20分钟的新闻专题节目《国际时讯特别报道》,探讨其中深远的社会意义。
主播心声
《国际时讯》元老级主持李梓萌,李梓萌的经历很简单,从远在沈阳的高中考入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又在临近毕业的半年,进入中央台播音组实习,这其中的一些曲折,艰辛,李梓萌一语带过:“和很多高中生、大学生一样,经历过黑色7月,经历过等待分配工作的焦躁不安,没有太多特别的,比较大众化。”
看《国际时讯》自然会看到李梓萌,虽然李梓萌的年纪很小,但也算《国际时讯》里的老兵了,跟着《国际时讯》从开播第一天起走过风风雨雨。屏幕上的李梓萌除了大方、亲和之外,瘦削的脸庞还透着一股干练,有点厉害。屏幕下呢,第一眼看到她,黑色的外衣,暗红的围巾,瘦高瘦高的个子,颇具T形台上模特的风范,属于走在人群中吸引目光的那种人。
问起李梓萌最初的职业梦想,她不假思索地说——间谍。“这在我们那个年代很正常啦,关于飞虎队,霸王花的影片充斥着我们的视觉,小女孩嘛,比较好奇,比较爱做梦。”
李梓萌是在高三的时候知道北广这个学校,知道自己崇拜的许多“国脸”都在这里度过年轻的时光,而从小到大李梓萌在主持方面一直比较有特长。她做间谍的梦想随着年龄的增大开始动摇了。“其实,那个时候印象中的主持人这个职业是很光鲜,很唯美的。”
李梓萌讲到她同事收到的一封小观众的来信,信中写道:我真羡慕你每天早晨,开着红色的跑车,后面跟着宠物小狗,走进央视的主播台。“读完信后大家都乐了,也许这种想法有些太过天真,可仔细回想,我们在那个年龄的时候也可能有过类似的幻想。”李梓萌一点不讳言自己的普通,学生时代的虚荣,在这一点上,流露出她的率直。
真正让李梓萌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是在中央台实习的时间。幸运之神开始降临——《国际时讯》要开播了,主持人虚位以待。“《国际时讯》的制片人和主编对于选择主持人是很慎重的,从北京多个名牌院校挑来各路‘精兵强将’轮番试镜,当时我正在上《整点新闻》,播音组的老师觉得我业务能力还可以,就推荐我去试一试,结果经过反复磨合,在老师的鼓励下、领导的信任下我很幸运地和《国际时讯》一起走过了开播的第一天和日后的风风雨雨。”在问起怎么看待自己的幸运时,李梓萌给了一个很理性的回答:“我觉得幸运与坎坷并不矛盾。”话外面的意思是,天道酬勤,幸运只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
“我的幸运有两点:一个是我进入中央台在播音组实习、工作,一个是我有机会和《国际时讯》的同仁们合作。可能听起来会有些冠冕堂皇,但我确实是这么想的。首先在播音业务上播音组的老师对我的帮助毋庸置疑是非常大。和这些成功人士在一起,会学到很多做事、做人的道理,知道对待工作要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为人要谦虚谨慎、热情真诚;其次,《国际时讯》里高手云集,其中很多人的年龄都跟我相仿,大家都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这也激励我更加刻苦学习、积极进取、求实上进、勤奋向上。”
主持团队
播出信息
参考资料
栏目介绍.央视网.
国际时讯.百度视频.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2 11:10
目录
概述
栏目简介
栏目发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