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志愿服务协调委员会
非营利性的非政府国际组织
国际志愿服务协调委员会国际志愿协调委员会(以下简称CCIVS)系一非营利性的非政府国际组织,1948年4月22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创立。该组织创建的目的在于追求和平,反对战争,弘扬人道主义,重建家园,协调各志愿者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因创始组织均以劳动营为主要活动形式,故最初定名为 “国际志愿劳动营协调委员会”(Coordinating Committeefor International Voluntary Work Camps -- CCIVW),后随着活动内容的丰富和形式的多样化,更名为“国际志愿服务协调委员会” (Coordinating Committee for International Voluntary Service -- CCIVS) 。
发展历史
国际志愿服务协调委员会(CCIVS)创建于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本着和平、反战与人道主义宗旨,一面协调各会员组织以劳动营为载体,率领广大青年投身于重建家园的事业,一面积极倡导和平、民族团结、互敬互谅,推动各国青年的友好交往,为促进各国人民间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加速战后各国人民生活正常化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
194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立了国际志愿协调委员会(CCIVS)。
60年代
60年代中后期,欧洲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日益健全,一度由志愿者包揽的慈善性工作逐渐转由政府职能部门承担。
同时,冷战的集团斗争导致CCIVS内部分化为泾渭分明的两派,他们之间互相牵制,严重制约了其潜力的发挥及进一步壮大。
80年代
80年代中后期,美、英等国相继退出教科文组织,迫使教科文组织不得不大幅度削减给予非政府组织的经费,CCIVS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财政危机。更为严峻的是,组织内部笼罩着失落、迷惘的气氛,许多人对志愿服务的宗旨、社会效能和组织生命力产生了怀疑和分歧。
1989年在突尼斯召开的第二十四届代表大会甚至未能制定出一个框架性工作协议,CCIVS一度濒于解体。
80年代末、90年代初,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瓦解,对党派斗争、政客空谈深感失望的欧美青年越来越关注失业、健康和环境等涉及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某些国家的政治家也认识到,引导青年投身志愿服务、以民役替代兵役不失为缓解就业压力、消化过剩人力资源和避免社会动荡的一种良策,非政府组织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
CCIVS顺应这种形势,在千方百计寻求财政支援的同时,针对失业、种族冲突、文盲等主要社会问题,及时调整了工作方针和重点。
同时,随着非洲和中东欧地区非政府组织的大量涌现,CCIVS抓住时机积极发展新会员,不断壮大声势。
机构性质
国际志愿服务协调委员会是非盈利性非政府的国际性组织。宗旨是旨在通过弘扬志愿服务促进各国、各地区人民,特别是青年间的友谊、理解与合作,推动发展中国家的进步,深化各界人士、特别是青年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
国际志愿服务协调委员会(CCIVS)的志愿组织服务是纯粹的民间性民事服务,是非政府行为,专业性弱,自我选择性相当大,完全出于自愿。
国际志愿服务协调委员会所发动的各种组织,反映全世界呈现各种问题的社会政治状况。然而,该委员会持有一种鲜明的态度:尊重各国历史进程并通过审议殖民主义、新殖民主义和不独立现象等当代问题为丰富其会员组织作出贡献;
同时,对于建立确保和平、正义和人格的和谐发展的经济社会秩序有所贡献。为了这一目的,国际志愿服务协调委员会通过提供情报、组织研讨会和会议,特别是团结一致的行动,以及提高对会员组织各种计划的资金援助,以协调和促进志愿服务活动。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CCIVS的基本宗旨是促进志愿服务在各国及国际上的广泛开展、推动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为人民间的理解与友谊而努力,并始终如一。
但今天它所从事的劳动营项目已同最初阶段大相径庭。劳动营不再意味着单纯的公益性体力劳动,它往往被附之以旅游、观摩和研讨等内容,志愿者也多为并无一技之长的学生或社会青年。
劳动本身的价值、或者说实际作用已降至次要地位,而通过共同劳动、共同生活来开拓青年视野和促进文化交流已上升为首要目的。
组织机构
国际志愿服务协调委员会由与主任、副主任和秘书合作的志愿劳动营组织的各代表组成。代表大会为最高权力机构,每三年召开一次,由每个成员组织的代表组成,负责审核组织章程的修改,批准会员组织的变动,批准三年的行动计划等。执行委员会由代表大会选举的25名成员组织的代表组成,六个月举行一次会议。监督大会决议的执行情况,协调各会员组织间的活动;监管组织资金的分配、使用;选举一个主席、四个地区性副主席和一个司库以及秘书处工作人员。秘书处设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负责协调日常行政工作以及各组织间的活动,负责人为主任。
CCIVS已拥有来自五大洲的成员组织130余个,其中62个正式会员,70个联席会员,类型及具体情况千差万别。截至1998年12月,该组织在100多个国家共有140个多个成员组织,包括国际性志愿服务组织,也包括从事志愿服务的全国性和地方性非政府组织。
大者有约200名专职工作人员和几千名志愿者,而一些小组织总部仅有1至2名依靠福利为生计、没有正式职业的“专职”工作人员从事日常联络、协调等秘书性工作,联系的志愿者也不过百人以内。
在其成员组织中,来自欧洲和非洲的各占32%,21%来自亚洲,7%来自美洲,1%来自大洋洲,国际民役服务组织(SCI)、青年和平运动(YAP)等国际性非政府志愿组织约占7%。尽管亚非的发展中国家非政府组织的迅速发展和加盟打破了CCIVS长期由欧洲组织一统天下的局面,但由于经济、历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新兴组织的作用依旧有限,在人员和经费等方面仍依赖着丹麦的国际合作协会、法国的国际民役服务组织、德国的青年志愿服务组织等发达国家组织的资助。
实际就CCIVS本身而言,也仅仅起到提供协调、论坛机制和对外联络交涉媒介的作用,在经费和人员方面也不同程度地依赖各会员组织及其他合作伙伴。
业务领域
根据不同主题举办劳动营或培训班是CCIVS各会员组织的主要活动形式,涉及领域极为广泛,由最初的和平、人道主义援助和社区重建,发展到种族融合、生态平衡、反酗酒、禁毒禁烟、扫盲、技术培训、南北合作、卫生保健等。当然,各地因经济文化背景的差异而有所区别,欧洲组织一般以失业、健康、环保和社会融合为主题;亚、非地区则侧重技能培训、扫盲和社区发展等方面。
据统计,1994年共有2.2万余名志愿者参加了CCIVS各会员组织举办的劳动营,其中涉及社区和农村发展的活动占30%,环境保护占25%,教育占20%,文化遗产保护占10%,种族和解占10%,救灾援助占5%。从发展的长远趋势分析,有关促进南北合作和救灾援助的劳动营在其项目中所占比重将日益加大。
国际志愿服务协调委员会(CCIVS)对志愿服务的划分,分为三个层次:3个月以内的服务为短期,3个月至一年的为中期服务,一年以上的为长期服务。CCIVS的成员组织,多从事的是中、短期服务,像劳动营、研讨会、人员交流等活动,开展长期服务还存在一些困难。
CCIVS出版物有《国际志愿服务协会委员会通讯》(季刊,英文),每年出三期;《非洲和亚洲劳动营组织》;《欧洲和北美洲劳动营组织》;《志愿者手册》等。
1993年以来,该组织与中华青年联合会交往密切,成为中国在国际志愿服务领域的合作伙伴之一。1997年,中华青年联合会作为国际劳动营的组织者之一,第一次参加国际志愿服务协调委员会。
工作特色
二战冷战结束后,由于许多国家及地区的民族种族矛盾趋于尖锐,争端迭起,因而旨在缓和冲突、推动民族间和睦友好的项目也就成为CCIVS及其成员组织活动的工作重点之一,并且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将是CCIVS项目的特色之一。
比如,1995年它在法国举办了冲突地区志愿服务研讨会,邀请前南地区、北爱尔兰、黎巴嫩以色列、阿尔及利亚和亚美尼亚的志愿者交流了在缓和冲突方面的工作经验,1995年夏同教科文组织在黎巴嫩合作举办了国际青年营,10月组织布隆迪志愿者代表团考察了北爱尔兰志愿者的和解项目等。在其二十六届代表大会通过的志愿服务工作规划中,还特别把冲突地区的志愿服务专门立项。
CCIVS内部也开始看到,举办青年营或研讨会仅仅是志愿服务的一种形式,有必要进一步丰富志愿服务的手段。其1995-1998年工作规划提出一系列拓展长期志愿服务的举措,如加强与环境、和平等相对“专业”的非政府组织在相关领域的合作,建立技能型志愿者专业服务网络等。
组织关系
密切的关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CCIVS有着较深的历史渊源,它不仅缔造了CCIVS,而且自成立至今,教科文组织的青年和体育活动处一直是它最重要的合作伙伴,无论是历史上、经费上还是工作范围上,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双方已经形成合作伙伴关系
1、历史上,双方已经形成合作伙伴关系。教科文组织的许多项目都是通过CCIVS协调会员组织寻找志愿者来实施的,它还委托后者出版了一系列有关志愿服务的理论专著及技术手册。
提供预算经费
2、在经费方面,教科文组织每年都把对CCIVS的拨款列人专项预算,为它提供50%以上的活动资金。以1994财政年度为例,教科文组织为该组织提供的各种拨款及资助占其总费用的64.96%,联合国青年基金的赞助占8.6%,会费占7.25%,欧洲联盟捐款占4.8%,其余部分来自出版物和一些商业机构的捐款等(1995年,日本三菱公司韩国教科文全委会都分别为其项目提供了捐款)。但鉴于教科文组织本身的经费困难,对CCIVS的捐款额也在逐年下降。
工作范围的交叉
3、在工作范围方面,CCIVS与教科文组织有越来越多的交叉点。主要原因还是冷战以后,两大对立集团的一方已经坍塌,导致欧美的防务体系有所改变。欧洲绝大部分国家都在裁减兵源,缩短兵役期限。这使社会上的闲散青年比例大幅度增加。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也就成为社会各界瞩目的焦点之一。
国民服务的概念源于兵役。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国均出现拒绝服兵役现象,以后便派生出民役概念。即拒服兵役者必须从事非武装军事服务和国内外民事服务。上述兵役和民役又可称为国家军事服务和国家民事服务。后者是一种政府行为,其特点是:专业性强,服务者本人的选择性小,待遇优厚,有时比军饷更高。而CCIVS所从事的志愿服务区别于上述两种服务,是一种纯粹的民间性民事服务。其特点是:非政府行为,专业性较弱,自我选择性相当大,完全出于自愿,生活津贴很低,甚至没有。
冷战后,社会青年数量的增加,给社会带来压力,失业人数急剧增长。特别是两德统一后,原东德青年很多成为失业者,在政府的资助下,这些人便开始从事志愿服务工作。某些国家好的作法促使教科文组织开始利用非政府性的志愿服务形式,来配合解决青年失业等社会问题。为此,教科文组织于1995年1月组建了一个新的志愿服务部门(以下简称VLT),以便将分散的合作项目系统化、规范化,在实践和理论上将志愿服务推向更高层次。但VLT在教科文组织内部的建制尚不明确,与CCIVS的关系也不明确,只是刚开始初步工作,正着手整理这一领域的有关国际性非政府组织档案,以确定未来合作方向及伙伴。
为此,CCIVS在谨慎筛选新会员、避免额外的负担和义务的同时,也在积极扩充实力和规模,力争成为VLT非政府方面的首选合作伙伴,为今后争取项目资金和开展活动未雨绸缪,拓宽道路。
此外,CCIVS也在积极探询与联合国系统内其它部门和机构合作的可能性,如联合国儿童基金组织及从属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等等,以进一步丰富项目内容,增强经济实力。
面临的困难
CCIVS在协调国际志愿服务的工作中,遇到不少困难,其中突出的矛盾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扩充组织和经费不足的矛盾
从规模来看,CCIVS确实有了相当大的发展,已拥有62个正式会员,70个联席会员,若干个观察员。其中绝大部分来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这些组织的活动经费基本上依赖CCIVS和其他组织的资助。包括欧洲的许多志愿服务组织的依赖性也很大。
在涉及国际乃至洲际的人员交流和项目时,仅国际旅费就是一笔可观的开支。因此,为向教科文组织靠拢,CCIVS急于扩大组织,以便申请教科文组织的咨询地位,从而获得教科文组织方面的政策支持和经费保证。但矛盾在于候选组织基本上都是既无实力、也无财力的小组织。如何才能既扩大组织规模,同时又能加强组织实力,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尚看不出有什么好的办法来解决这类问题。但CCIVS采取了一些比较实用、突破章程规定的作法,如日本的NICE组织规模较小,但它最大的优势是有三菱公司做后盾,经费来源较有保证,故在该组织联席会员期限尚未满时,就被选入了执委会。
(二)提高工作效率与精简机构的矛盾
CCIVS已经注意到,它本身的领导机构越庞大,对其工作效率的影响也就越大。每次执委会均有不少组织因各种原因不能出席。即使能派代表出席的组织,也是依靠资助才能成行。所以在前几届代表大会时就提出了精简执委会成员的提案,即减少章程规定的24个执委席位,但每次代表大会均未通过。大会只能采取一些办法,使实际获选组织未超过法定席位。第二十六届代表大会又提出精简方案,决心从根本土修改章程,使执委席位减至14席。但却遭到南亚和非洲代表的强烈反对。
他们认为,志愿服务组织本身就是非营利性的,不能以经济实力来作为衡量其作用的唯一标准,而且发展中国家的组织在CCIVS里比例很高,占60%左右。若减少执委名额,将极大降低CCIVS的代表性,同时也极有可能重蹈履辙,出现以欧洲为中心的形式。
(三)长期合作与各国政策的矛盾
按照CCIVS对志愿服务的划分,三个月以下为短期服务,三个月至一年为中期服务,一年以上为长期服务。
CCIVS成员组织从事的主要是中、短期服务,特别是在跨国合作方面,这种现象更为突出。而中、短期项目仅仅局限于劳动营、研讨会、人员交流等。因此,长时期以来,CCIVS一直在考虑如何拓展自己的服务领域,以便扩大自身影响,增强组织实力
。但中、短期服务确实难以做到这一点。所以,CCIVS始终在考虑如何进行技术性、专业性更强的长期服务项目。 虽然各国都存在着志愿服务行为,以及志愿服务实体,但各国对志愿服务的概念没有统一的界定,各国外交部门更难以规定签证类别,这就使得很多有志于从事长期志愿服务的人员得不到签证。可以说,签证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极大地限制了CCIVS国际合作和志愿服务领域的拓展。
因此,不少人提出,通过CCIVS与教科文组织的特殊关系,呼吁教科文常驻团发挥有效作用,促进各国政府部门对国际志愿服务项目给予重视和帮助。
发展方向
百年历史
从志愿者的产生,至今走过了近百年的历史。百年中,志愿者一直紧跟时代步伐,志愿者组织的服务活动也一直面向社会,由战争救护、重建家园、安置孤儿等与战争相关的救助服务转向新时代、新纪元的主题、经济建设、环境保护、社会进步,等等方面。可以说,志愿者的服务是极具时代感的服务活动。
CCIVS
从长远来看,非政府性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已经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与关注,也获得了各国政府机构的重视。CCIVS将会进一步扩大组织,重点考虑吸收有实力的组织为新会员。
同时,也将通过VLT,进一步加强与教科文组织的合作关系,发展与其他有关组织机构的合作,如联合国志愿服务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并且扩大工作领域,极力推进长期的技术性服务项目。
志愿服务不再是富人对穷人的施舍,而是一种改变着世界的活动,使这个世界更加团结,更加充满希望。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06 10:17
目录
概述
发展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