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务(International Business)是一门普通高等学校专科专业,属经济贸易类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三年。
发展历程
2004年10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教高〔2004〕3号),其中国际商务专业属经济贸易类专业,专业代码为620305。
2015年10月26日,教育部发布《
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国际商务专业名称保留不变,专业代码由620305变更为630503,属经济贸易类专业。
2018年2月27日,教育部发布《高等职业学校国际商务专业顶岗实习标准》。
2021年3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印发《
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其中国际商务专业名称保留不变,专业代码由630503变更为530502。
培养目标
该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国际商务的基本理论政策、商品进出口业务的一般运营与管理、电子商务实务等基础知识,具备良好的交流沟通、组织协调与管理、熟练的外语应用、进出口业务具体操作与管理、通过互联网处理业务的能力,从事国际商务有关业务的运营与管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培养规格
基本修业年限:三年
1.具备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2.具备熟练使用外语处理一般国际商务的能力。
3.具备良好的交流沟通、组织协调和和业务管理能力。
4.具备良好的客户维护与管理能力,能从事跨境电子商务业务的一般业务操作和管理工作。
5.具备熟练使用常见跨境电商平台进行网店建设、运营和管理能力。
6.掌握国际贸易基本理论与政策,进出口业务各环节的一般业务操作和风险防控。
7.掌握网络营销理论知识和信息处理工具的使用技巧。
8.熟悉市场经济常识和一般规律,掌握国际企业经营与管理基本知识。
9.了解国际商务法律及相关惯例。
课程体系
总体框架
国际商务专业共设置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与实习实训三个课程模块。
理论课程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心理健康教育、体育、军事理论、形势与政策、数学、信息技术、大学英语、大学语文、创新创业教育、安全教育、劳动教育等。
1.专业基础课程
国际贸易地理、商务谈判、国际商法、市场营销、商品认知、国际商务管理等。
2.专业核心课程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实务、商务英语、国际金融、国际经济贸易法、国际企业管理、跨境电商实务,跨境电商营销实务,外贸单证实务、外贸跟单、国际货运代理等。
3.专业拓展课程
基础会计、国际结算、国际经贸前沿,跨境电商规则与法律基础,报关实务、商务英语听说等。
实习实训
学生通过国际商务(类)专业顶岗实习,了解企业整体运作、组织架构和企业文化,熟悉相关的规章制度;较全面地熟悉和掌握主要岗位的典型工作流程、工作内容,掌握基本的核心专业技能,初步具备岗位独立工作能力;养成爱岗敬业、精益求精、诚实守信的职业精神,增强和提升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符合中国企业法定分类的国有经济、集体所有制经济、私营经济、联营经济、股份制经济和涉外经济(包括外商投资中外合资及港、澳、台投资经济)中各类与国际商务业务有关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合法经营、管理规范,能够提供专业对口或相近顶岗实习岗位的企事业单位。在此前提下,尽可能选择经营管理理念先进、资质等级高、业务面广、规模较大、经营水平较高的企事业单位。
国际商务专业的就业岗位群分为四大类:外贸类岗位、国际营销类岗位(市场及销售)、货代类岗位和电商类岗位。
外贸类岗位是指从事进出口业的采购、销售、制单、报关及报检。
国际营销类岗位主要是从事市场研究、品牌策划、市场推广与宣传,实现销售目标。
货代类岗位是完成接单、订舱拖车/内装、报关、文件、费收和其他工作。
电商类岗位主要是利用互联网平台,完成产品的推广、宣传和销售。
在校内进行市场调研与分析、进出口业务、商务管理、图像采集与处理、电子商务代运营等实训。在国际商务企业进行实习。
教学条件
教师队伍
学校和实习企业(单位)应建立实习指导制度,应当分别选派经验丰富、业务素质好、责任心强、安全防范意识高的实习指导教师和专门人员共同组建实习指导团队,全程指导、共同管理学生实习。
(1)企业指导教师
企业指导教师应具有专科以上学历或初级以上技术职称或具有相应的职业(岗位)证书,具备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一般由具有3年以上实践经验的业务骨干担任实习指导教师。
(2)学校指导教师
学校指导教师应有“双师”资格,具有一定的相关岗位实践工作经验,熟悉学校顶岗实习的规定和要求。
设备资源
实习企业(单位)能为实习学生提供顶岗实习必需的资料、设施设备、业务操作规范培训,并派有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员指导顶岗实习;能对实习学生进行规章制度教育、日常考勤管理和业务管理;能对实习学生进行岗前安保知识培训提供必要的实习安全保护措施、劳动防护用品、保险等,负有实习安全保护的责任。
实习企业(单位)能提供2人及以上的与专业相关的实习岗位。但顶岗实习学生的人数不超过实习单位在岗职工总数的10%,在具体岗位顶岗实习的学生人数不高于同类岗位在岗职工总人数的20%。
实习企业(单位)应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不得安排学生到酒吧、夜总会、歌厅、洗中心等营业性娱乐场所顶岗实习;应遵守国家关于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的规定,并不得安排学生在法定节假日实习、安排学生加班和夜班,不安排超越实习学生年龄、体力和专业知识以及承受能力的工作。
能提供学生顶岗实习期间所需的基本生活保障等优良的实习环境,应向顶岗实习学生按工作量或工作时间支付合理的实习报酬,不得截留应给予学生的各种津贴、补助。
质量保障
实习学生应在顶岗实习结束时提交顶岗实习企业(单位)证明材料,必须提交以下成果中的任一项:
(1)顶岗实习总结报告一篇(3000字左右)。
(2)实习期间形成的调研报告、分析报告、工作方案或论文。
(3)实习期间完成的实物作品图文说明材料或音视频说明材料。
顶岗实习总结报告主要内容包括:顶岗实习基本情况,顶岗实习评价,顶岗实习技术总结,顶岗实习思想道德总结,对顶岗实习的意见和建议等。
(一)考核内容
实行学校和实习企业(单位)共同考核制度。着重考核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职业素养与岗位胜任能力,可围绕工作态度与敬业精神、组织纪律与职业道德、专业业务水平与实际工作能力、成果与业绩等开展。
(1)考核实习学生的岗位职业素养。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耐心细致,严谨认真,保密意识,吃苦耐劳,坚定意志等品质;熟悉实习企业制度文化,遵守实习企业规章制度,灵活应变的处事能力;创业创新精神,团队合作意识,团队合作能力。
(2)考核实习学生的岗位业务能力,比如外贸业务处理能力、商务订单处理能力、市场营销推广能力、客户管理能力、电商运营能力等,具体要求见上面实习内容的要求。
(二)考核形式
采用企业(单位)考核与学校考核、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建议采取岗位工作技能展示、实习汇报答辩展示等多种灵活表现方式。
(1)企业指导教师对实习学生的考核包括实习过程评价和实习业绩评价两部分。实习过程评价主要考核学生在岗位实习时的工作表现,实习业绩评价主要考核学生岗位实习任务完成情况。建议二者的比例为1:1,考核结果填写在顶岗实习企业鉴定表中。
(2)学校指导教师对实习学生的考核包括总结材料评价和实习答辩评价两部分。总结材料评价主要看学生的实习笔记顶岗实习报告(或实习期间形成的调研报告、分析报告、工作方案或论文或实习期间完成的实物作品的图文说明或音视频说明材料),实习答辩评价主要通过汇报答辩看学生实习的实际成效。建议二者的比例为1:1,考核结果填写在顶岗实习学校鉴定表中。
(三)考核组织
学校和实习企业共同组织顶岗实习考核工作。由企业指导教师与实习企业相关负责人组成企业考核小组。由学校指导教师与二级院系相关负责人组成学校考核小组。
(1)企业(单位)考核原则上占总成绩的60%~70%;学校考核原则上占总成绩的40%~30%。
(2)考核实行等级制,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级,优秀为85~100分,良好为70~84分,合格为60~69分,不合格为60分以下。学生考核合格者获得学分。学校为合格学生颁发由实习企业和学校共同认定的高等职业院校国际商务类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经历证书,并纳入学籍管理内容。
(3)顶岗实习结束后两周内,学校顶岗实习考核小组要组织全体实习指导教师总结实习工作,并撰写书面指导实习总结报告。各组实习指导教师在实习结束一个月内将实习工作总结学生顶岗实习手册(含实习笔记、实习报告、顶岗实习企业鉴定表、顶岗实习学校鉴定表等)交院系存档。
(一)管理制度
顶岗实习工作主要由学校管理,学校组织学生顶岗实习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并据此制订具体的管理办法,采用顶岗实习信息化管理平台,建立学校管理、实习企业(单位)管理学生自主管理及家长配合管理的顶岗实习四方合作的日常管理体系,规范顶岗实习的过程控制。顶岗实习管理制度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1)学校与顶岗实习企业(单位)的合作协议与管理制度。
(2)顶岗实习实施办法。
明确顶岗实习实施机构、组成、分工、流程、工作要求和提交的实习成果等。
(3)顶岗实习指导教师工作职责。
明确企业指导教师及学校指导教师工作职责和工作量考核办法。
(4)顶岗实习学生管理办法。
顶岗实习前,校、企和实习学生三方应签订顶岗实习三方协议书,明确学校、企业(单位)和学生的各自责任、权利和义务所有实习学生都需与校方签订实习安全承诺书,对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交通安全、生产安全、设备安全、生活安全做出规定。
(二)过程记录
学校和实习企业(单位)应加强学生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促进顶岗实习管理工作不断规范化,确保学生顶岗实习的正常秩序。
实习学生应按要求签订顶岗实习协议书、实习安全承诺书按规定办理顶岗实习所有相关手续。实习学生按要求认真撰写实习周记,记录每个工作周的实习过程和实习心得,为撰写实习报告积累素材,并定期交给学校指导教师检查、留存。
企业指导教师负责记录实习期间学生岗位变动情况,审阅学生实习记录及实习成果并签字确认;撰写顶岗实习指导日(周)志,记录实习指导过程和指导心得。
学校指导教师定期联系实习学生,针对顶岗实习中的各项问题进行指导,并填写注明时间和指导内容的顶岗实习教师指导记载表。
学校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实行每月一次沟通交流制度顶岗实习指导日(周)志和顶岗实习教师指导记载表是实习企业和学校对实习指导教师进行业绩评价和报酬发放的重要依据。
(三)实习总结
1.实习学生总结
实习学生应按要求认真撰写顶岗实习报告,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反映顶岗实习过程与体会,总结顶岗实习的不足与成果。
2.指导教师总结
指导教师的总结应包括指导过程情况汇报和学生考核情况汇报。
3.专业总结
专业的总结包括顶岗实习的组织情况、实施情况开展的汇报。还应包括专业相关度、岗位吻合度(含轮岗和学生岗位适应性)、实习时间与实习条件满足度、实习管理制度实效性、实习目标达成、三方实习满意度、实习中存在的问题或成功经验与改进措施等。
对于统一安排学生去企业(单位)顶岗实习的,学校应与实习企业(单位)联合建立顶岗实习交流、总结与表彰机制。召开顶岗实习座谈会,交流实习心得;评选优秀实习生、优秀指导教师,召开顶岗实习总结表彰大会,学校和企业指导教师代表分别做顶岗实习工作总结,优秀实习学生做顶岗实习经验交流汇报,并进行实习成果展示交流,为优秀实习生和优秀指导教师颁发荣誉证书;增强实习学生和指导教师的成就感和荣誉感,促进顶岗实习质量不断提升,稳步提升顶岗实习工作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培养模式
学校一直以来围绕打造“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立校企人力资源共建共享机制,设立共建专业项目教师工作室、实践教学能力发展中心,聚焦提升教师科研创新能力、专业建设能力和岗位实践能力,加强专业一体化建设,围绕校企合作建设制定指导意见,将跨境电商的新平台、新技术、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结合行业发展研究与本地经济重点开展应用性研究,及时转化到教育中,加大新型课程研发建设力度。多管齐下,推动外贸新业态与教育紧密结合,教育与实践高度契合,打造产教融合典型示范。
经济学院国际商务专业(校企合作)聚焦区域优势产业集群,加快推进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模式迭代升级,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本地国际商务的经济发展培养适应人才。专业建设上深入推进“共研、共建、共享、共搭、共施”的融合性、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心态。形成具有区域示范引领作用的UBL“产学研用创”五位一体的建设新范式,创新产教融合方式,推进应用型专业深度转型发展。以“标准、内容、团队、场景、管理”五大输出为核心,重构专业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机制,建设开放和跨界融合的国际商务与多学科交叉专业教育,形成高度关联、贯通融合、持续创新的国际商务、跨境电商产学一体教育体系。
代表院校:山东女子学院
基于“精专业、强外语、融文化”的高职国际化人才培养理念,学校系统重构一、二、三课堂,创新高职商贸类国际化人才培养框架,修订完善学生培养的国际化素养学分,将其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科学引导国际化素养培育与评价考核。第一课堂开设国际化特色模块课程,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嵌入国际化素养学分;第二课堂开发国际化人才培优项目,分类分层开展,拓展国际化视野;第三课堂开拓国际化服务实训,选派优秀学生开展国际志愿服务、海外文化交流、境外带薪实习,以国际实践项目为载体提升综合实践技能。
围绕学校国际化人才培养聚焦的“一带一路”重点国家,学校联合行业企业共建国际化育人平台,实现了研究成果转化为育人资源与培训素材、教育智库专家转化为企业海外培训师、行企专家转化为国际化人才培养行业导师、政府国际交流活动转化为国际化人才培养载体、企业海外基地转化为国际化人才培养实训项目与实践实战基地五大转化。
学校通过建设专业类、语言和文化类国际化课程,开发国际化培优项目和拓展国际化实践实战项目,提升学生国际化服务能力。精专业体现在国际化人才专业知识更博、职业技能更精、职业素质更高;强外语体现在国际化人才应熟英语、会二外;融文化体现在国际化人才除具备一般性的国际化素质与能力外,还需对中华传统文化及特定国别区域文化有更多了解,具备较强跨的文化交际能力。
代表院校:浙江金融职业学院
发展前景
职业证书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及专业简介(截至2019年)》)
专业衔接
就业方向
面向国际市场采购专员、国际市场营销推广专员、国际市场销售专员、跨境电商营销专员、国际商务专员等岗位(群)。
开设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