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哲学奥林匹克(IPO)是一项面向全世界20周岁以下哲学爱好者的
国际奥林匹克竞赛,由国际哲学团体联合会(FISP)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共同主办,每年由一个国家承办。
赛事简介
国际奥林匹克学科竞赛中的哲学项目设立于1993年,由国际哲学团体联合会(FISP)主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和管理,各参与国申请承办,每年5月举行。最先由保加利亚索菲亚大学哲学系发起,参加IPO赛事的国家从最初几届的3-5个,到2000年代发展到10多个,至2010年代呈加速上升趋势,2010年超过20个,2012年为38个,2016年达到44个国家参赛。2017年49个。2019年47个国家。
从已经举办的27届来看,大多在欧洲国家举办,美国是2010年才开始参加的,也因为它,增加了西班牙语作为笔试语言。亚洲国家只有日本和韩国做过主办国。以前成绩比较好的也多是欧洲国家,但近些年亚洲国家也开始取得好成绩,如土耳其、阿根廷、印度等。最为令人惊叹的是,2016年的竞赛,设立的3个单项冠军中,韩国参加的2位学生占了两席(即韩国学生100%获得冠军)。
比赛目标
IPO的目标是(三促进):
1、促进中学哲学教育、增加中学生对哲学的兴趣;
2、促进学生严肃、好奇和创造性思考,推进对科学、艺术和社会生活的哲学反思;
3、促进对现代世界问题的伦理反思,鼓励智慧交流并且确保不同国家青年之间的个人联系机会,以促进文化和平。
比赛形式
国际哲学奥林匹克为期四至五日。参赛者抵达赛地後翌日比赛。比赛拟四条题目,参赛者从中选一,在四小时内从英语、法语、德语和西班牙语四种语言中选一种作论文一篇,但不能是其
母语或其国家的
官方语言。论文由随队导师和国际哲学团体联合会的代表共同评核。比赛设有金奖、银奖、铜奖、优异奖,授予最优秀论文作者。
例如,第27届国际哲学奥林匹克由意大利教育部与意大利哲学协会联合承办,于2019年5月16日至19日在意大利罗马召开。来自47个国家的102名学生通过各个国家的内部选拔从而代表自己的国家来到罗马参与国际角逐。组委会分别从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高尔吉亚篇》、古代印度的《薄伽梵歌》、意大利天才达芬奇的《大西洋手稿》以及当代美国女性哲学家唐纳·哈拉维的《类人猿、赛博格和女人:自然和重塑》中选取四段文字作为比赛题目,各国参赛选手可以从中选择一个主题并且从英语、法语、德语与西班牙语中选择一种非本国官方语言的语言进行长达4个小时的哲学写作。写作结果经过各国带队老师、国际评委团以及奥哲国际组委会的三轮匿名打分与评审,汇总评分后选出2名金牌获得者、4名银牌获得者、7名铜牌获得者以及若干荣誉奖获得者。
历届赛事
第32届
2024年5月16日至19日,第32届国际哲学奥林匹克大赛在芬兰赫尔辛基举行。
本届国际哲学奥林匹克大赛共有来自52个国家的110位选手参赛,最终评选出2金3银5铜以及37名优胜奖。阿联酋、马来西亚、越南、墨西哥、巴西、波多黎各等国家都是首次参赛。中国队徐子杨一举夺金,为中国在这一赛事上摘得首金。上海中学高二(5)班男生夏育嘉也从全球110名选手中脱颖而出,获得优胜奖。
中国概况
中国对这一国际人文学科竞赛关注较少,迄今参加哲学奥林匹克竞赛的只有六届10人。
1、从竞赛成绩来看,2016年,在44国共90名参赛学生中,有两位学生竞赛成绩排名分别为第57和76名;2017年一位进入到荣誉奖(35名之内),一位在50多名。2018年也有一位进入荣誉奖。2019年突破,一位获得银牌,一位获得荣誉奖。
2、从报名的人数来看,2012年1位,2013年1位,2016年7-8位报名参加,2017年20多位报名,2018年30多, 2019年来上海社科院参加选拔赛的就有33位。
3、从学生的兴趣看,越来越多人喜欢、关注,报名的选手越来越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