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博物馆日为
5月18日,由
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于1977年发起并创立。1977年
国际博物馆协会为促进全球博物馆事业的健康发展,吸引全社会公众对博物馆事业的了解、参与和关注,向全世界宣告1977年5月18日为第一个国际博物馆日,并每年为国际博物馆日确定活动主题。
节日起源
在1946年
国际博物馆协会成立和于1947年国际博物馆协会与联合国教科组织签订合作的相关协作后,1951年,由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牵头国际博物馆协会,召集博物馆界组织举办了以“博物馆运动(Crusade for Museums)”为主题的会议,并就“博物馆与教育(Museums and Education)”这一议题作讨论。设立国际博物馆日的构想就是受到这次会议上提出的博物馆可及性、普适性框架的启发。
1955年,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批准了这一项目并暂名为“博物馆国际推广运动(International Campaign for Museums)。
历史沿革
1977年,在苏联莫斯科国际博物馆协会第十二届全体大会上通过了一项决议,将举办一项年度活动——国际博物馆日。
在1992年以前博物馆日是没有主题的,国际博物馆协会只建议各国博物馆机构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博物馆方面的宣传。博物馆日拥有统一的主题始自1992年,此后每年由国际博物馆协会咨询委员会确定主题向世界发布。
1996年,中国文物博物馆界开始大规模部署和开展5·18国际博物馆日宣传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
中国博物馆学会和
北京市文物局、
北京博物馆学会联合在北京选择了四个大博物馆作为主要场所,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自1997年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和中国博物馆学会每年在国际博物馆日之前都会向中国全国发出通知,要求各地文物局和博物馆学会围绕国际博协确定的主题,组织各地博物馆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以制作宣传版面,贴宣传画和散发宣传资料,并充分利用新闻媒介等方式,宣传本地区及全国文物保护和博物馆事业建设的成就,宣传博物馆在文物征集、保管、展示、宣传、学术研究等方面业绩,扩大博物馆在社会上的影响,提高全民族的文物保护和博物馆意识。
2009年起,国家文物局开始举办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
节日活动
在每年4月,国际博协会在官网发布世界范围内的部分博物馆的节日活动安排,活动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并在全球范围内采用了一种全新的交互式地图
WeMap,鼓励其他文化机构通过在地图上分享活动、计划的形式加入到庆祝的行列中来。
节日内涵
国际博物馆日设立“旨在进一步统一博物馆的创造愿景和努力,并引起世界公众对其活动的关注”,并在会上明确了国际博物馆协会初设国际博物馆日的目的是提高公众对博物馆在社会发展中作用的认识:“博物馆是文化间增进交流、相互了解各国人民相互理解、合作与和平的一个重要手段。
节日影响
经济影响
在世界范围内博物馆财政缩减的大环境下,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博物馆解决自身日常营运以及发展的手段之一,在国际博物馆日的加持下也为其经济效益添砖加瓦。文化创意产业作为释放馆藏资源的途径是博物馆产生经济效益的源泉,展览收费、出版展览画册、教育培训、文创衍生品等产品、服务。除去博物馆中基本的展厅外,咖啡店、餐厅、文创商店(书店)、工坊等空间都作为文化产业的一部分在创收。
国际博物馆日在今天的活动中一般都支持当天免费入馆,但正是免费的机会让更多潜在的观众加入到了活动中去,经济效益作为社会效益的附赠,很多时候也在提供着社会服务,例如很多优秀的文创产品都为产品回到大众家中提供了继续教育的可能。更不用说书店中提供的最基本的展览画册以及相关的学术研究类的杂志、书籍,与活动所匹配的教育活动以及活动期间的餐饮也能提供适当的营收。而阿里巴巴公司旗下的天猫新文创也依托博物馆日与各大博物馆合作“带货”加快博物馆文创产业的商业化进程,2018年大英博物馆入驻天猫。博物馆作为一项社会公益事业的真实面貌在愈发清晰的同时,也随着快速变革的社会而有着超前的发展。我们需要更积极地去把握它,以期扩大博物馆工作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文化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