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文学是周扬1934年从苏联引进的口号。是一个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文学口号。
简介
“国防文学”是周扬1934年从苏联引进的口号,他认为国防文学是“防卫社会主义国家,保卫世界和平”的文学,并赋予它“反侵略文学”的意义。当时未引起反响。1935年12月,周立波发表《关于“国防文学”》(《每周文学》第15号),重提周扬的这一口号,“国防文学”这个口号才引起文艺界的广泛注意。何家槐、茅盾写文章支持这个口号,徐行则持反对意见。徐行在《评国防文学》中认为,真正彻底反帝的只有劳动大众,“中国民族资产者”以及其他社会阶层都没有反帝的要求,不可能建立民族革命统一战线,因此他认为提倡“国防文学”的理论家“已经陷在爱国主义的污池里面”了。这一极“左”观点,立即受到周扬和郭沫若的批评。周扬写《关于国防文学》,郭沫若写《国防·污池·炼狱》,对徐行的观点进行批评。
周扬的《关于国防文学》,发表于《文学界》创刊号,副标题是《略评徐行先生的国防文学反对论》。周扬认为,徐行的意见“代表着一部分‘左‘的宗派主义者”,错误的根源在于他“对于统一战线的理论和中国目前形势之完全的无理解”。周扬论述了建立民族革命统一战线的可能性,说“国防文学”是继承五四文学革命传统,“立脚于民族革命高潮的现实上,把文学上的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的文学。”他认为“国防文学运动就是一个最大限度地动员文艺上的一切救亡力量的运动”;“国防的主题应当成为汉奸以外的一切作家的作品最中心的主题”,“革命文学的创作必须采取进步的现实主义方法,以求在社会主义的精神上去教育勤劳大众”。郭沫若在《国防·污泥·炼狱》中,建议把“国防文学”扩展为“国防文艺”,把一切造型艺术、音乐、演剧、电影都包括进去。
何家槐的《文艺界联合问题我见》,明确表示支持国防文学。他说,“要进行胜利的民族战争——共同而且惟一的继承必需是:全民总动员和全民总武装。”“争取民族的解放不但要团结一切抗敌救国的基本力量,就是一切可能的抗敌同盟者,我们也应该团结在一起,决不应该遗漏一个爱国的中国人。”他引用鲁迅在1930年的讲演辞——“联合,最主要的条件就是共同目标”——认为“革命所凭借的不能只是一部分先进的分子,而是凭借着一般的人民”,包括《礼拜六》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