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月刊》1922年2月创刊于上海,1924年8月起迁北京出版,1925年5月出版至第2卷第3期停刊。该刊由中华民国国语研究会编辑,由中华书局发行。月刊,属于语言文字刊物。
人员编制
主要撰稿人有钱玄同、黎锦晖、马国英、郭后觉、赵元任、王璞、周作人、杨树达、陆衣言等人。
主要栏目
内容包括论著、研讨、教学、方法、调查报告等,并设儿童文学和通俗文艺专栏。
刊登内容
其中,儿童文学和通俗文艺专栏,是专供儿童和平民大众学习的园地;研讨一栏刊登关于国文、汉字改革、词类问题研究的论文;教学栏目为国语教育实践提供了交流的空间,探讨了教学实践中诸如字、词、标点以及声调等具体问题。
该刊旨在用科学的精神和方法去研究国语,推动汉语语言的统一,讨论、研究国语推行方案。所载文章既介绍中华国语研究会的发展状况、国音讲义、国语界消息、国文教学问题与方法等内容,也刊有儿童文学和大众文学方面的作品,还刊有关于语音字母、新式标点、简化字的辨析和应用等内容。
该刊刊有《国文的进化》(钱玄同)、《日本人和汉字改革》(遇公)、《新式标点符号用法指南》(马国英)、《汉字改革说》(蔡元培)、《国语改造意见》(周作人)以及《乡村地方推行国语的难处和救济的办法》(朱有成)等重要文章,关注儿童和大众的语言习惯,论述国语的改革和汉字普及等问题,探讨国语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介绍国语研究会各项活动的开展状况,传达重要会议记录。
本刊语言通俗易懂,涉及面广,对20世纪20年代的国语教育运动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是民国时期较为重要的语言文字刊物。
文化传统
附:发刊词
现在且把编辑大纲,宣布于下:
(1)用科学的精神和方法,从学理上或事势上去研究国语的,没有极精确的著述,散见于各报纸杂志,一般学者多不能遍阅。本月刊因此特定“研讨”、“批评”、“辩论”、“评述”、“解释”、“答问”、“文艺”等类,收纳这些材料,大家有了这个集中的机关,就可以把一切问题集合在一处,彼此研讨,互相印证。
(2)教授或学习国语的,经过一些时日,一定各有心得……所以本月刊特选择比较完备的各种教授法、讲义、课本、学习者的笔记等,按期披露。一方面征求素有经验的意见,一方面供给初期教学使用。
(3)宣传或提倡国语的,有的从事实上建立一种主张,有的把经过的情形记录出来,有的把方音、方言、成语、谚语等搜集了许多;若是把这些材料并在一处,加以整理、选择、配合,确是国语上的一种绝大的助力。所以本月刊特定“建议”、“记载”、“国语界消息”、“调查报告”的类,将来分类编好,以备研究者的参考,并且编辑词典、成语集等书,更不可少。
(4)小学校是现在宣传国语最得力的机关;小学生又都是快要使用国语的青年……本月刊分出一些篇幅,专载关于儿童的读物和儿童们自己发表的成绩,定为“儿童文学”栏,既可以让儿童们自由欣赏;又可以备父兄师长指导儿童们阅读之用;并且一律注音,还可以作为练习国音的读本。
(5)现在公认为国语的文学书籍和文学的国语书籍,在知识界固然很通用,很受欢迎;可是在大部分的劳动社会中,通行的出版物只有一些诲淫诲盗的旧书和黑幕式的新书,势力倒很坚固。……因此应该:(一)利用迎合他们的心理和习惯,将国民常识编成有趣味的书,务必使他们愿意看;(二)内容和文字,不要一起骤然提高,务必使他们看得懂;(三)改良汉字或字母独立,务必使他们中不识字的人有简易的文字便于学习。所以本月刊特开“通俗文学”一栏,或注音,或单用字母,将固有的民间文学或新创作的文艺分期登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