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舅府又名黄门第,位于汕头市潮阳区华美社区老寨前,是潮汕地区保留较为完整的明朝建筑式的府第。2013年被评为潮阳区不可移动文物。
历史沿革
明嘉靖六年(1527)
嘉靖帝下旨建国舅府,工程由潮阳知县蔡明复负责,建设占地达345丈(3829平方米),历时一年完工,房屋围墙用三合土构成,十分坚硬。
1942年受日军飞机轰炸国舅府外围民房及花园受损
1967年改建为仓库,用以存放农具,部分建筑受损
1986年由旅泰华侨出资修复,国舅府焕然一新
建筑介绍
建筑规模
国舅府始建于明嘉靖六年,由朝廷出资,总面积3829平方米,历时一年完工,为明嘉靖皇帝之御赐府第。府第大门左右两侧有传千古的名对联:兄黄门弟黄门一天雨露,南给谏北给谏两地风霜。
主厅
国舅府建筑方式以皇室风格建造,采用围墙式的建筑方法,围墙平均厚度为七十二厘米,一个大门可供出入,门槛高达六十八厘米,这在当时是除紫禁城外少有门槛这么高的府第了。大门为皇式铜钉门,府内雕梁画栋,屋顶为琉璃瓦加龙头,寓意千里扬威,是封建时代皇帝诏封有功的大臣的一种殊荣。走进大门,是一个六十多平方米的厅,正厅挂着嘉靖帝御赐的”紫阁名臣“和“立朝风载”两块牌匾,厅的右边墙立着嘉靖皇帝的圣旨,当时建筑造型要求宏伟壮丽,庭院明朗开阔。从这就足以看出陈国舅在朝廷中的地位。
住房及屋顶
主厅的左右分别是书房和住房花园,住房屋顶皆用黄色琉璃瓦,屋顶当中正脊的两端各有琉璃吻兽,稳重有力地吞住大脊。吻兽造型优美,是构件又是装饰物。一部分瓦件塑造出
龙凤、狮子、海马等立体动物形象,象征吉祥和威严,这些构件在建筑上起了装饰作用,屋内的木雕、石雕都被后人很好的保存下来。花园则由于时间的推移,渐渐的丧失了原来的风貌,不过花园内留存的几个石雕仍然让我们感到房屋主人地位的显赫,由于国舅府的结构是以
紫禁城的造法建的,所以也有小紫禁城之称。是为国舅陈南科、陈北科之府第。
书房
在国舅府的左边就是主人的书房,这里没有了主厅那样的繁华,相反给人一种幽静的感觉,这也是当初主人建造时候的良苦用心,清静不受任何打扰。
文物简介
国舅府位于汕头市潮阳区贵屿镇华美社区老寨前,是国舅陈南科、陈北科告老还乡后由朝廷出资建造的,国舅府总面积3829平方米,分为主厅、书房、住房和花园三部分,大门门匾‘黄门第’为明正德年间进士陈大器所书。进门为正厅,大厅的左边为书房,右边则为花园和住房,这样的建筑方式把这一闹一静很好的分开了。
文物保护
保护级别
2013年评为潮阳区不可移动文物。
2015年汕头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措施
国舅府建于明朝嘉靖年间,至今已有五百年历史了,整个府第建筑除少部分受到破坏,大体仍保持着明朝建筑的风格,国舅府一共受到两次破坏,一是
抗日战争时期被日军飞机轰炸,国舅府周边民居成为废墟,国舅府的左侧花园及几间房子受到损坏,二是1967年国舅府被改为他用,大门门匾‘黄门第’被移除(后寻回),由于府内石雕、木雕被人遮掩而逃过一劫,1986年由旅泰乡贤出资重新修葺一新。
黄门第由来
国舅府又名黄门第,是为国舅陈南科、陈北科所建,那为什么国舅府的大门石匾是写黄门第,而不是写国舅府呢?这还要从当时明朝的社会习俗说起,原来在那个时候潮汕地区的祠堂、府第,都各有各的名字,一个家庭是不会在两个房子用同一名的石匾的,所以陈南科、陈北科在当时的京城就已经建有国舅府了,再来自己家乡建显然不太合规矩,故此则以他们的官职作为国舅府门匾。
主人简介
陈北科:原名陈洸(1478~1534),字世杰,世称国舅爷,贵山都贵屿(今贵屿镇)人,陈江的从弟。正德二年(1507)中举人,六年(1511)登进士。历任户部给事中、吏部左给事中、按察使司佥事、大理寺少卿、黄门侍郎等职。职居掖署,亦兼内直’,每逢议政,皆切中时弊,且辨事公正,遂得朝中大臣佩服。后告老还乡。家居期间常寄情诗词,抒发对朝政的关切之情,还办了一些有益乡亲的事。
陈南科:原名陈江(1475~1552),字世殷,世称陈国舅,贵山都贵屿(今贵屿镇)人,陈洸(北科)的从兄。明弘治十四年(1501)中举人,正德九年(1514)登进士。历任南京户部给事中、黄门侍郎等职。宦官萧敬、刘允骄横放纵,江敢于弹劾他们,震慑了其余的宦官。当时西部边防粮饷不继,江料必有变故,特上疏请为筹备。数月后果然甘州五卫作乱,杀害了巡抚许铭,众官均佩服江的预见。家居时,倡导模仿苏州庙会格局,同时举办以怀念、赞颂张巡、许远为内容的书画展览,称“街路棚”,此俗相沿至今。
附近景点
陈氏祖祠
陈氏祖祠时思堂在国舅府南面约50米处,建于明景泰四年(1453),由
承事郎陈伯年率众陈氏后人在
华美社区老寨前修建祖祠以供奉陈氏先祖,祖祠坐东向西(偏北),后三间格局。明嘉靖十六年(1537)由
黄门侍郎陈南科对陈氏祖祠扩建为三厅两天井,左右龙虎井,左右前后俱有廊厅,祠堂屋脊上塑龙头,俗称龙头厝,建筑面积731平方米。其整体结构布局严谨、虚实相间,厅堂轩昂,庭院宽敞幽雅。中厅南北墙两侧有六条护梁柱,为产于川贵原始森林的楠木,长短二规格,当地称为“蓄地牧”,实为古时官话“铁地木”(象铁一样坚实的木料)的谐音,此六根楠木为明嘉靖帝御赐大理寺少卿
陈北科。北科历经一年余从水路运回家乡建祖祠之用,极为珍贵。
八角楼
贵屿华美“
八角楼” 座落于华美老祠后侧,始建于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乃
江苏无锡堪舆名师张帆飞设计,该楼以柳宿星座为指向,楼分八角,内为木质结构,梁用规格木材,以45度角陡拱,承载屋顶重量。屋面用琉璃瓦盖之,并以葫芦封顶。楼墙在子午卯酉四方位,安放大窗,冬暖夏凉。建筑结构严谨别致,似楼非楼,似亭非亭。既有周易之运用,又是力学的体现,为潮汕民间建筑中罕见。经受数百年之风吹雨打,仍巍然屹立。“
文化大革命”期间遭破坏,1986年恢复原貌。为保护文物,2003年重新修葺,焕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