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商学院
抗战期间中国著名高校
中国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一所著名高校“国立商学院”(1942~1946),其办学历史上承国立商业专科学校,下接国立湖南大学商学院,最终调整进入中南财经学院(今日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它取代了汪伪政权控制下的“国立上海商学院”,是抗战期间中国唯一一所独立设置的国立商科院校,在其短暂的办学时光里名师荟萃、大家云集。国立商学院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土地经济学系,为中国土地资源管理学科的先驱;同时它对合作经济学的教学、研究也走在同时代前列。
创立背景
在国立商学院成立以前,中国实际上已经有了一所独立设置的国立商学院,即1932年从国立中央大学中独立出来的国立上海商学院(现上海财经大学)。
在日寇侵华,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不少沪上高校纷纷选择内迁,以避战祸,存续文脉,如私立复旦大学迁往当时的陪都重庆。但由于种种原因,国立上海商学院并未内迁,而是滞留在了沦陷区内。
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上海公共租界被日军侵占。仍滞留在上海的国立上海商学院更加朝不保夕。至1942年2月20日,为维持教学,国立上海商学院自行改为私立。3月6日,上海商学院院长裴复恒就学校由国立改为“私立”的缘由和情势致函教育部。但及至8月,该校竟决定投靠南京汪伪政权,再度改为“国立上海商学院”。
为此,重庆国民政府教育部决定在国统区内重新办一所独立设置的国立商学院。
学校历程
国立商学院的办学历史可追溯至创办于1937年的江苏银行专科学校。该校于1937年由江苏镇江迁往湖南桃源。到1938年8月,又再次迁往湖南乾城。1939年2月,奉国民政府教育部令改成江苏省商业专科学校,设银行、会计2科,修业年限为2年。11月又奉国民政府教育部令改为国立商业专科学校,增设合作金融科,聘请侯原培任校长,修业年限改为3年。
1942年8月,国立商业专科学校奉国民政府教育部令升格为国立商学院。由程瑞霖任院长,设会计统计、银行、工商管理、土地经济等系及计政、合作两个专修科。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立上海商学院重新回到了国民政府手中,于是国统区出现了两所国立商学院并存的局面。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1946年5月,国立商学院奉国民政府教育部令,并入国立湖南大学。8月,由国立湖南大学商学系和原国立商学院共同组成的国立湖南大学商学院宣告成立。
1949年解放后,国立湖南大学商学院又和湖南省立克强学院商科、私立民国大学商科合并,共同组成了湖南大学财经学院。院系调整期间,湖南大学财经学院被调往武汉,与中原大学财经学院等兄弟院系共同组成了中南财经学院,即今日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仅此一家的银行专科学校
国立商学院的前身江苏银行专科学校是民国时期中国唯一一所银行类大专院校,再加上当时商科类大专院校寥寥无几,故其虽为省立,但影响却是全国性的。
江苏省银行、江苏省农民银行为培训基本行员,两行总经理陆子冬、赵棣华决定联合创建江苏银行专科学校,办学目的旨在培养金融界基本人才。该校成立于1937年6月1日,校址位于江苏省会镇江(其时南京为首都,并不属于江苏省管辖)登云山。修业年限定为两年,当年即招生百人。江苏银行专科学校的办学经费由两行直接拨付,可谓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名校。
江苏银行专科学校创校时以赵棣华兼任校长,杨兆熊为教务长,吴德培为教务主任。首任校长赵棣华曾任国民政府主计处主计官、会计局副局长,中华会计学会第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无论是其学术地位,还是实践履历,在当时都是首屈一指的。
至1939年改制前,在校教授包括赵棣华(校长、上海交通银行行政管理)、杨兆熊(兼秘书)、钱祖龄、王世求、端木恺、金天锡、熊铭青(兼训育长)、陈植三(兼训育主任)、赵吉士(教导主任)、朱玉吾(兼训导主任)、凌舒谟(会计科主任)、马明治(兼会计科主任)、曾乐平(兼银行科主任)、张振尧(兼银行科主任)、吴道坤(兼银行短期职业训练班主任)、童玉民、徐公美、王其章、杨大锌、刘张华、龚家烟、吴德培(兼教务主任)、陈朗秋(兼秘书总务主任)。
避祸西迁改制国立商业专科学校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后,形势急转直下。随着江苏沿江各县相继陷落,特别是无锡沦陷、日军逼近武进的情况下,省会镇江乃至首都南京都危在旦夕。刚刚成立不到一年的江苏银行专科学校随两行往内地撤退,先迁湖南省桃源县,再撤至湖南省乾城县所里镇(今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城区)。
西迁伊始,由于对战事严重性估计不足,江苏银行专科学校的拨款途径仍照旧。但随着江苏省银行、江苏省农民银行两行自身陷入困境,江苏银行专科学校原有的依托银行办学的方式已经无法维持。至1939年2月,江苏银行专科学校改归省立,定名为江苏省立商业专科学校。但江苏省早在抗战初期便已沦为焦土,此时省政府正在苏北大地上四处逃窜,根本无暇顾及远在湘西的省立商专。于是在11月,江苏省立商业专科学校正式改归国立,从此得到了办学经费的保证。
在由省立改归国立的过程中,国立商专增设合作金融科,为以后国立商学院合作经济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修业年限改为三年。1940年8月,经济部资源委员会还委托商专代办会计短期职业训练班一班,为期一年,训练速成会计人员,专供该会派用。
商专第一任校长为候厚培。他在担任校长期间,整顿校风,延聘优秀教师。他视学生如子弟,关怀备至,常将工资所得资助贫困学生,深受同学们的爱戴。
1940年12月,候厚培辞任,程瑞霖奉命到校接替。程瑞霖1935年起任教于国立暨南大学,为该校商学院院长暨国际贸易学系主任,有办理大型商学院的经验和阅历。1937年后,国立暨南大学迁入上海租界继续办学,程瑞霖受命代理校长一职。他在坚持继续办学的同时秘密从事地下抗日工作,终遭敌伪悬赏缉捕而不得不于1940年逃往大后方。
1939年到职教授有侯厚培(校长)、吴其祥(兼合作金融科主任)、陈定谟(兼合作金融科主任)、瞿国眷、孙介藩(兼出版组主任)。
1940年到职教授有程瑞霖(校长)、张永言(兼会计科主任)、张伯琴(兼银行科主任,后任国商院长)、舒宏(后任国商银行系主任)、陈友鹤。
1941年到职教授有卢伯鸥(兼合作金融科主任、注册组主任)、张百泉、李仲莹、许复(总务主任)。
升格为唯一的国立商学院
由于滞留在上海的上海商学院于1942年8月投靠汪精卫,成为汪伪政权控制下的所谓“国立上海商学院”,令国蒙辱,因此教育部于8月20日下令国立商业专科学校升格为国立商学院。同时校名中不加地名,以示正统,和“国立上海商学院”东西对峙、分庭抗礼。
国商改制后,办学规模扩大,计有会计统计、银行、工商管理、士地经济四学系,及计政、合作二专修科,修业年限也改为四年。国商升格的消息传来,全校振奋,不少毕业生也强烈要求返校继续深造。为了应对扩招压力,国商在湖南省沅陵县设立了分部。1944年冬,日寇疯狂进犯,湘桂告急,烽火频传,沅陵分部于是撤销,与国商本部合并。
原商专校长程瑞霖成为国商第一任院长。1943年夏,程瑞霖在任内不幸逝世。沈嗣庄、许复积极奔走,旨在接替院长一职。最终教育部选定张伯琴继任。
1942年到职教授有李敬思(兼银行系主任)、刘行骏、杨涛、胡伊默(兼沅陵分部主任)、黎廷弼(兼训导主任)、王印佛(贱合作专修科主任)、李继煌。
1943年到职教师有邓世隆(教授)、姚梅镇(讲师)、苏鸿培(副教授)。
1944年到职教师有萧而邝(教授兼总务主任)、武堉干(教授兼总务主任)、张辑颜(教授兼会计统计系主任)、郭文鹤(教授)、朱剑农(教授)、王学膺(教授)、田鹏飞(副教授)、蔡次薛(副教授)。
1945年到职教授有卢爱知。
复员无望,归并湖大
抗战胜利后,根据对沦陷区学校的接收办法,由汪伪政权控制的“国立上海商学院”同“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北京大学”等其他汪伪院校一样,属于关闭序列。也就是说,应由国立商学院迁往上海,接收“国立上海商学院”全部校产,对“国立上海商学院”在校师生进行甄别。
当时国商师生对复员上海寄予了极大期望。在学生中广为传唱的《还乡歌》就表达了这种期望:“好音从天降,欣喜欲狂,尝够了流离滋味,准备着还故乡!八年阔别,故乡该无恙?那小桥流水,那江南草长,那庭院绿荫,那田舍风光,那蔼然的父老,那慈祥的高堂,我曾苦忆了千百遍!如今快见面了,怎不欣喜欲狂?怎不欣喜欲狂!卷诗书,整行装,上征途,意气扬,江流似箭,关山退两傍。怎及我归心更急,恨不得插翅飞翔!行看重整家园,天伦欢聚一堂,建设新中国,乐享安康!”
但现实给了国商师生当头一棒。由于政治斗争失利,国商并未能顺利复校上海,反倒是“国立上海商学院”成功洗脱了沦陷期间投靠汪伪政权的卖国背景,被国民政府所接受与认可。1946年8月,国立商学院遵令并入国立湖南大学。新成立的国立湖南大学商学院设于国立清华大学在抗战前在长沙修建的民主楼,今属中南大学。
相关数据
在校生
1944年6月国立商学院在校学生人数统计如下:
会计统计系
银行系
工商管理系
土地经济系
分籍贯统计如下:
安徽78人,湖南77人,广东39人,湖北36人,广西26人,江苏20人,江西18人,浙江10人,贵州7人,河南5人,山东2人,四川1人,河北1人,福建1人。
教职员
1944年6月各系科教员情况统计如下:
专任教授
专任讲师
兼任讲师
助教服务
分籍贯统计如下:
湖南27人,江苏10人,安徽7人,江西3人,湖北3人,辽宁2人。
毕业生
国立商业专科学校第一届毕业生(1940年):
会计科:齐绍楹、王新谷、邹天衍、李兴成、孙俊功、杨富年、李鑫森、陈大熏、徐怡、金攸、黄福观、陆孝经、张远春、叶秉枢、谭恩承、张博荣、滕毓春、蒋祖剑、李希贤、徐本德、陈铭、胡锐隹、柯继贤、胡鹤、程泰炎、段天奎、邱仲翔、吴传湖、吴承林、张远兴、邓栋朴、卢洪德、张明琚、周慎伯、金启佑。
银行科:张松铣、叶宗敏、李韬、向多典、向彩周、黄稚琮、朱育平、谭兰珍、章兰舫、王良骅、朱鹤年、李念光、张乃钧、徐多骏、戴文治、施鼎鼐、田振农、伍文俊、康树屏、谢葆祥、叶秉机、任振东、喻嗣回、刘式永、何庆久、邓必寿。
国立商业专科学校第二届毕业生(1941年):
会计科:赵洞秋、洪绍纲、江春洲、李闳世、王延敏、陈谦、刘隆仪、朱金凤、张恕、王端生、邵惠英、曾瑶瑛、金法棣、任梧敬、蔡行达、刘弈陷、王宗懿、吴中砥、吴少慧、周全经、顾振中、顾国权、丁炳华、宋万柱、黄家灿、潘丽芬、向云贞、易志超、李奇、杨俊伦、吴文楷、王明善、趋敬嵘、王兆元、蒲安世、钟诗俊、郭元玉、缪焕华、叶建平。
银行科:艾能全、陈福荫、杨昌源、张远耀、蒋传禄、吴懋贵、周清海、胡诗浩、萧艺烨、易瑶真、唐亦民、万春森、谢广修、吴洪锵、张绍良、熊秉礼、刘祖仪、黄寿桃、张秋帆、龙成涛、趟激云、吴世熙、刘幼雨、董培森、彭瑞林、柴祖恩、董光琦。
合作金融科:王祖贤、顾振平、陈万宗、邓泽晋、万培春、杨承淮、许汝琪、王永修、陈友三、杨春浦、方运孚、张启耀、高光、王金源、姚培仁、庸贤义、朱育参、卢锡侯、熊继昭。
国立商学院第一届毕业生(1943年):
会计统计系:吴文楷、郭元玉、李锃秀、汪立琨、何仪、易庭源、邢炯、金叔安、杨俊俞、冯本淑、杨育湘、沈芬、刘静生、罗晓几、胡志懋、方明、宋振粹、冯澄宇、蒲安世、唐明后、张承烈、陈福秋、朱礼松、蓝新模、杜近仁、易志成、黄大璇、陈大海、钟诗俊、王瑞澄、王宗乐、刘佩琼、施勋华、王明善、杨清媛、萧悫风、李嘉惠、熊傅平、陈毓林、李奇、蒋仲滋、陈耀卿、趟祖英、刘峻荣、刘翠城、孙建辉、陈喜之、彭胜男、吴学娴、王兆元、赵敬嵘、金启佑、冯定文。
银行系:何庆久、叶秉机 、杜本镖、姚自华、覃正术、陈立、龙成涛、李义达、缪焕华、周起汉、刘幼雨、杨光灼、杨春浦、杨光惠、李克勤、朱身有、吴世熙、高光礽、邓必寿、任振东、高士林、黄寿桃、杨照、张启耀、张秋帆、文杰生、董培森、桂芳秾、方连孚、张商谋、苏庭春、李善余、赵激云、童文杰、袁伟、董光琦、袁志、李庆道、晏泽炳、张盛茂、陈友三、谢效信、王钧、彭瑞林、刘式永、喻嗣炯、马宁。
土地经济系:邵以增、朱育参、杨文宪、王金源、熊继昭、江家昆、姚培仁、叶先连、李道杨、程庆祚、卢锡侯、罗克来、唐贤义。
国立商学院第二届毕业生(1944年):
会计统计系:易志超、王绍羲、陈升今、刘和壁、胥方耀、陈济华、胡继玞、舒筠松、梁赞尧、王光亚、柳炳炎、晃化铮、李智珠、欧上忠、刘汉福、黄友琦、冯天嗣、吕文珍、徐发金、李亮俦、许开华、张时燮、唐泽珍、高列陶、方景顺、田荣瑛、伏辉赞、陈楠乡、曾昭敬、曾宪典、杨富年、吴中砥、王延敏、陈谦。
银行系:柴祖思、曹述芳、余振中、赵耆引、陈邦元、张品阶、戴春福、王树蓉、綦国灿、周寅梅、刘先立、彭程石、黄增颐、邓沪生、罗善作、康柏森、廖麟书、陈季麓、甘昌臣、谭继善、方景尧、周静宜、裴琼芳、鲍慎仪、赵受书、王振麟。
土地经济系:刘鑫、陈剑平、蒋绍勋、伍积有、刘明曦、刘华任、吴孝忠、马耀武、张超。
国立商学院第三届毕业生(1945年):
会计统计系:李公淦、王锡章。
银行系:束志业、黄馨倜。
课程特色
会计专业
①会计学(全年十学分,每周五小时,每周作练习一次)
本课程为一年级共同必修课程,其教授内容:(1)在使学生明瞭复式簿记方法下整个会计构造之基本原理,并使彻底娴熟簿记之方法与实务。(2)对于有关各项之理论问题,各种企业形态之会计处理方法,以及决算表之编制分析与解释……(6)详加讨论,使学生养成解决一般会计问题之能力,与进而研习高等会计之准备。
②高等会计学(全年六学分,每周三小时,每两周作练习一次)
本课程就各种营利事业之资产负债表,及损益计算书,作总合之研究。其内容分:会计之基本概念,资产估值,金钱资产,贩卖资产,递延资产,业外投资,资产折旧,使用资产,无形资产,负债,资本,公债,损益计算,成本计算,决算表之编制,决算表之分析,决算表之综合,币值变动时期会计,清算破产会计,及遗产信托会计等等。
③政府会计(半年三学分,每周三小时,每两周作练习一次)
本课程内容:(1)中央各机关及所属普通公务单位会计制度之一般规定。(2)中央公有营业会计制度之一致规定。(3)各项现行重要法规。
④所得税会计(半年三学分,每周三小时,每两周作练习一次)
本课程以研究我国所得税会计实务为主体,其内容分:所得税之范围及分类,所得税之减免,所得税之税率,所得税之计算,所得税之征收,过分利得税之内容与征收,所得税征收机关之会计制度等章。
⑤银行会计(半年三学分,每周三小时,每两周作练习一次)
(1)概论——银行会计之意义。银行之业务,银行之组织。(2)会计科目——会计科目之分类,会计科目之解释。(3)传票——传票之功用,传票之种类,传票之记法,现金分录法,采用,转帐交易之现金化,传票之改革代用传票。(4)帐簿组织——主要帐簿与处助帐簿,主要帐之改革。各种主要帐簿制度之比较。……(9)套写。(10)损益项目之处理。(11)月计损益制度。(12)决算——整理事项,表报节制,未达帐处理。(13)内部总核。
⑥成本会计(全年六学分,每周二小时,每周作练习一次)
本课程以讲授制造业之成本计算为主。其内容分:成本会计之基本概念,成本之要素,成本制度之分类,工业会计科目,工业帐簿组织,原料之采购,及收藏原料之计价与统制,工资制度,人工成本之处理,整理费用之本质,制造费用之分配,决算表之编制分步,成本会计制度,发行成本标准,成本预算统制,及统一成本会计制度等章。
⑦会计制度(半年三学分,每周三小时)
本课程内容:(1)会计制度之设计与实施——绪论,帐簿扩充之原理,材料管理及进货记录,销货记录,现金记录,制造成本帐,内部稽核之原则,准备编制会计制度之程序,普通会计科目,营业会计科目与成本会计科目之比较及其他问题。(2)会计制度案例——工商会计制度实例,其他会计制度实例等等。
土地经济专业
①土地经济学(全年六学分,每周三小时)
本课程内容:(1)土地经济学的范畴——土地经济学的意义,土地经济学的任务。(2)封建时代的土地经济——封建社会的本资,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封建社会的没落过程。(3)资本主义土地经济学说的基础——土地经济学上的自然主义的概念;土地肥沃度递减学说的检讨。(4)土地经济学上的地租实质——资本主义制度的地租问题,前资本主义经济的地租问题;土地国有后的地租问题;现代中国的地租问题。(5)资本主义进程中土地关系的演变——资本主义经济演进的途径,法兰西型的土地关系;普鲁士型的土地关系;土地关系与农民分化。(6)资本主义经济中土地所有问题——土地价格与买卖,土地的租用;土地的抵押。(7)资本主义经济中土地经营问题——土地经营与雇佣劳动;土地经营的资本运用;大农经营与小农经营。(8)殖民地的土地所有与土地关系——帝国主义与殖民地的封建关系;超经济的土地掠夺;土地所有的集中与分散。(9)资本主义土地经济的恶果(农业恐慌)——农业恐慌的本质,典型的农业恐慌事迹,农业恐慌对策的检讨。(10)中国的土地经济——现代土地关系及其动向;土地经营的影响,民生主义的土地政策等等。
②土地税(全年二学分每周二小时)
本课程内容分:(1)土地税的范畴——土地税的特质;土地税在租税系统上的地位。(2)单一地税的检讨——单一地税的种类,单一地税的理论;单一地税的批判。(3)地价税——地价税的意义,地价税与其他土地税的差别,地价税创立的背景,地价税实施的范围,地价税率及课税方式,地价税的一般行政。(4)土地增值税的流弊。(5)我国土地税法的内容——土地税的一般行政,土地及改良物估价问题,课税方法及税率,土地税法的检讨。(6)我国的田赋——田赋制度与税率,田赋的利弊,田赋征实与战时财政,田赋改征地价税的进程。(7)土地税效力的研究——财政收入上的观察,国民经济上的影响,社会政策上的效果。(8)平均地权与土地税——土地投机的形成与防止,都市土地与市民居住问题,天然富源垄断的倾向,平均地权的土地税原则和实施等等。
③中国土地制度史(半年三学分,每周三小时)
本课程内容:(1)上古时代土地与人生。(2)封建时代之采田制。(2)传说中之井田制。(4)土地私有制之成立。(5)王田制度。(6)均田制度。(7)世业口分制度。(8)两宋之土地制度。(9)辽金元之土地制度。(10)明代土地制度。(11)清代土地制度。(12)土地制度之改革。(13)平均地权之理论与实施。
④土地整理(半年三学分,每周三小时)
本课程内容分:(1)土地整理的意义——都市土地区划整理。(2)土地整理事业的内容——关于……(8)关于土地整理的权利义务——整理施行者的权利业务,土地所有者及其关系人的权利义务等等。
⑤土地行政(半年三学分,每周三小时)
本课程首列绪论,说明土地行政之意义,范围,并解释若干准备概念。本论分三编:第一编土地行政中的一般行政。分组织,经营,人事,物品等四章,各论列其一般因素,并进而究明依存于土地行政时之特殊性。第二编土地行政中的业务行政,分测量,登记,规定地价,核定税率,使用统制,地权调整。土地征税等七章,每章各就其范围,说明内容,论列程序,并进而探求如何加强行政效率。第三编我国土地行政实况,分中央,省市,县市等三章,介绍其沿革,现状,业务成绩,施行计划等项。
⑥农业合作(半年二学分,每周三小时)
本课程内容:(1)农业合作概说——农业合作之意义,农业合作之起源及种类,农业合作与现代经济组织,农业合作与社会主义及社会政策。(2)农业信用合作社。(3)农业生产合作社。(4)农业运销合作社。(5)农业消费合作社。(6)农业利用合作社。(7)农业合作之联合及兼营。(8)农业合作与农业经济等等。
货币银行专业
①货币银行学(全年六学分,每周三小时)
本课程第一学期为货币学。内容:(1)总论——货币之起源与进化,货币之本质,货币之意义,货币之职能,货币、类别、金属货币,纸币、纸币之准备制度,存款货币,国家,货币权,葛来兴律。(2)本位制度论——本位制度之意义及其类别,两本位制,单本位制,金币本位制,金汇本位制,跛行本位制,金块本位制,新金汇本位制,银本位制,纸本位制。(3)货币价值论——货换价值之意义,币材价值说及其批评,货币数量说之发展,费休之货币数量说及其批评,货币数量说之探讨,货币价值之决定。(4)货币对外价值论——货币对外价值之意义,国际贷借说与国际收支说论,货力平价说,二说之折衷论。汇兑心理说,货币对外价值之决定等等。
第二学期为银行学。内容:(1)银行之定义。(2)银行之沿革。(3)银行之效用。(4)银行之种类。(5)我国银行业之发展。(6)银行之组织。(7) 中央银行与特许银行。(8)银行之业务。(9)存款。(10)物权与债权。(11)贴现与放款。(12)票价概论。(13)汇票。支票,本票。(14)票据交换。(15)汇兑概论。(16)国内汇兑。(17)国外汇兑。(18)附属业务及核准业务等等。
②银行制度(半年三学分,每周三小时)
本课程内容:(1)绪论。甲、何谓银行制度。乙、各国银行制度概论——欧洲之单一中央银行制度,美国之联邦储备银行制度,加拿大之分立特许银行制度。(2)英国银行制度。甲、英格兰银行——英格兰银行之行政管理,关于英格兰银行之立法,一八四四年之条例,一九一四年之币制条例。一九二八年之币制条例,一九二五年金本位之恢复,一九三一年金本位之放弃,英格兰银行其他银行制度。(3)美国银行业述略——银行业之兴起与发达,土地银行,邦立银行,美国第一银行,地方银行之增加,美国第二银行,自由银行业时代之特点。乙,国立银行制度——条例之规定及其影响,国立银行之缺点。丙,联邦准备制度——联邦准备条例之规定,联邦准备条例之实行,联邦农田借款,各种营业,美国银行业之特点,美国银行业最近之发展,领袖银行。(4)德国银行制度.。甲、德国银行业述略,德国国家银行,各邦发行银行,私立银行,欧战后之发展。(5)法国银行制度。甲、前言,乙、法兰西银行,丙、股份银行,丁、抵押银行,戊、欧战后之发展。
③投资学(半年三学分,每周三小时)
本课程目的在灌输学生以近代投资之概念,作研究长期金融之基础,其内容(1)投资之演进,资金之供给与需要,证券价格之变动,投资之收益与危险,及良好投资之基本因素;(2)对证券本身各问题,如变资性,抵押性,法律地位,契约关系等;(3)说明政府公债与产业各部门所发行债券、股票之特质,并就各投资者之不同的立场,而作个别之观察与分配;(4)投资关系之结构,金融市场之影响,商业循环之变迁及政府对证券资本之控制等等。
④中外金融市场(半年三学分,每周三小时)
本课程内容分(1)国际金融市场——引言,国际金融市场之定义,国际金融市场之停滞,国际金融市场之前提条件,国际金融市场之作用,中央银行与国际金融市场,中央银行之外汇控制,金融市场上之短期放款,资金之反常移动,由投机引起之资金移动,由资本逃避所引起之资金移动,资市反常移动与正常移动之区别,世界贸易金融之重要及其市场,贸易以外之收支金融,债权之清理与抵销,及资本交易与金融市场。(2)金融市场一般之比较分析——定义,市场之机构,金融市场与资本市场之区别,职能制金融商场之组织,机关制金融市场之组织,贷款人,借款人,各市场之关系。中央银行对于金融市场之关系,信用与通货之管理,金融市场之重要性。(3)纽约金融市场——引言,联邦制度,商业银行制度,承兑市场,联邦资金市场,短期政府证券市场,商业票据市场,抵押放款市场,国际金融中心地之纽约。(4)伦敦金融市场——引言,英格兰银行制度,合资银行制度,其他金融机关,伦敦市场之筹码与作用,汇兑平衡基金之设立及其运用,国际金融中心之伦敦。(5)中国金融市场——引言。上海金融市场,汉口金融市场,华北金融市场,华南金融市场,抗战后金融市场之概观,结论。
⑤国际汇兑(半年二学分,每周二小时)
本课程内容分汇兑之原理,汇票之需要与供给,汇票之种类,银行长期汇票之效用,承兑汇票以及汇兑行市与汇兑银行之业务,并注重商业信用状之引用,与其他银行信用证明之性质,更时论及外汇票据与国际贸易之关系,外O统制与管理,以及汇兑平衡基金等问题。
⑥国际贸易(全年四学分,每周二小时)
本课程阐述国际贸易之理论与实践。先讲述国际贸易之性质与发展,比较利益定律,物价自动调整之原则,国际收支平衡之原则,国际贷款与投资,赔款与战债,国际间币制与外汇之合作问题。次述及各国对外贸易之概况,统制贸易之方法(如进出口限额,外汇统制,货币贬值等)。复次,讲述银行周转进出口业之方式(如各种汇票,信用证等)应用原料品与制造品之交易方法。再次,论及其他有关的特殊问题,如倾销问题,关税问题,商约问题,海洋运输问题等。
⑦公司理财(半年二学分,每周二小时)
本学程阐述有价证券之种类,及其应用,公司之理财机构,公司收入之管理:预算之控制,公司之发起,扩充,合并,失败与改组。兼及公司理财之各种社会问题。
学术贡献
国立商学院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土地经济学系,是中国土地资源管理学科之先驱。
校友代表
朱剑农
朱剑农(1910-1986),安徽省旌德县人。1944年应聘为国立商学院教授。建国后历任湖南大学财经学院院长、教授,中南财经学院副院长、教授,中国科学院武汉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顾问、研究员等职。他从1927年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农业经济学理论,在关于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的农村经济和土地制度方面,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领域,以及在农业经济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姚梅镇
姚梅镇(1915~1992),湖南省益阳县人。1943-1945年,先后在国立商学院和国立贵州大学执教。建国后任武汉大学法律系和国际法研究所教授,中国国际法学会理事,中国国际经济法研究会会长。他多年来致力于国际经济法研究,笔耕不辍,著述等身,是中国国际经济法学科的创始人、奠基者之一。
易庭源
易庭源教授是知名学者易中天的父亲。他于1940年考入国立商学院,修读会计。1944年毕业后留校担任助教。1946年随国立商学院并入国立湖南大学,1953年又随院系调整北上至中南财经学院(今日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易庭源教授创立了中国会计学中的“资金运动会计理论”和“利润分块理论”,是中国会计学界的著名学者。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1-20 10:12
目录
概述
创立背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