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
国民革命军队
国民革命军的编制序列中,组建过多个第11军。一、粤军陈铭枢部组建为第十一军;二、1929年5月,在第1次蒋(蒋介石)冯(冯玉祥)军事冲突中,宁夏马家军马鸿逵率部投蒋,由暂编第17师改编为第十一军,马鸿逵任军长;三、直鲁联军第6军徐源泉部改编为第十一军;四、西北军佟麟阁部组建为第十一军。
粤军陈铭枢部
1926年11月,第4军所属第10师在湖北武汉扩编为第11军,下辖第10、第24师师长,蒋光、戴戟。1927年3月10日,军长陈铭枢与师蒋光相继辞职他去,武汉国民政府任命张发奎兼任该军军长,蔡廷锴、叶挺分任师长。3月,编第9军第2师为该军第26师,杨其昌任师长。4月,第24师留守卫戍武汉,其余两师属第1纵队,开赴河南参加北伐。6月15日,北伐部队由河南返回武汉。7月,该军东征讨蒋,至九江转入南昌。8月1日,参加南昌起义。8月9日,第26师随第4军回粤,第10师脱离起义军入闽。第24师在南下潮汕途中溃散。11月,陈铭枢在福州复任军长。重新成立第24师,黄质胜任师长。12月初,该军由福建进入广东。增辖新编第5师、新编第6师、第26师等。1928年2月至1929年4月“围剿”东江革命根据地。1928年3月19日第10师到海南岛“围剿”琼崖革命根据地。1929年9月,该军缩编为第60、第61师。
历任军长:
陈铭枢(1927.11.30-)
张发奎(兼任)
朱晖日(1927.6.15-)
陈铭枢
直鲁联军旧部
1928年7月,直鲁联军第6军徐源泉部等被阎锡山改编为第3集团军第6军团第11军,旋即改隶第1集团军。12月,缩编为第48师。
历任军长:
徐源泉
西北军
1928年,第2集团军成立第11军。同年10月,缩编为第30师。
历任军长:
佟麟阁
宁夏马鸿逵部
1912 年成立甘肃昭武骑兵营,马鸿逵任营长。1920 年扩编为陆军第5昆成旅,马任旅长。1925 年改编为西北陆军第7 师,马任师长,1926 年9 月改编为国民军联军第4 路军,马任总司令。1927年4月改称第2集团军第4军。1928年11月,该军缩编为该集团军暂编第17 师,1929年5月,师长马鸿逵率部投蒋。6 月,改称第 64 师。1929年6月,以第64师为基础,在河南郑州编成第11军。1930年4月,调山东泰安。9月,增编第72师。1931年2月,第64师与第72师合并为第35师。9月由泰安调防河南信阳。1932年5月,增辖骑兵第2旅。第35师驻信阳、武胜关一带,属中路军第3纵队,参加对鄂豫皖苏区的“围剿”(1932年6月下至10月中)。1933年3月4日第35师所属第103旅第205团,第104旅第207团在光山县郭家河被红二十五军歼灭。10月,骑兵第2旅番号撤销。
1933年12月,第35师改称新编第7师调驻宁夏。1934年初,阻止第41军入境,1935年1月,第35师开赴陇东地区,先后在庆阳、合水泾川等地作战。1936年7月至8月,在甘肃盐池预旺堡与红十五军团作战。10月,担任中卫中宁及其以东地段河防。1937年1月,新编第7师改称第168师,该军增辖独立第10旅。11月,属第17集团军。1939年12月,独立第10旅取消番号,并入第168师,增辖骑兵第1、第2旅。该军除两个骑兵旅一度开赴绥远抗战外,主力长期驻守宁夏,并从西线围困陕甘宁边区。1941年3月,增辖暂编第31师。1945年抗战胜利时,军部在宁夏新城,第168、暂编第9、暂编第31师分驻金积、灵武、平罗。10月,撤销暂编第31师和骑兵第1第2旅番号。
1946年5月,整编为整编第18师,辖整编第168旅、暂编第9旅。1947年初在银川,3月26日暂编第9旅进占盐池,4月占三边。7月该整编师退守宁夏金积、灵武一线。11月8日由盐池定边出发,14日到达榆林30公里外的袁大滩,增援第二次榆林战役(1947年11月上中旬)。1948年9月,恢复第11军番号,下辖第168、第256师(暂编第9旅改称)。1949年5月与第128、第81军等组成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宁夏兵团,集结于平凉、固原地区,参加扶郿战役(1949年6月上旬至7月下旬)。7月底在固原东南被击溃,退回宁夏。8月,第256师改隶第128军,第189师编入。9月20日,军长马光宗通电要求停战接受改编,9月21日,第256师在灵武投诚。22日,余部溃散。
历任军长(整编师师长):
马鸿逵(-1943.9免兼)
马敦静(1943.9.22代理-)
马光宗(-1949.9.20起义)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5-25 18:21
目录
概述
粤军陈铭枢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