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政,汉语词汇,拼音guó zhèng,解释为国家的政事。古代官名。
解释
1、国家的政事。
2、古代官名。
出处
《
东周列国志》第六回:“石厚曰:‘臣父碏,昔位
上卿,素为国人所
信服。主公若征之
入朝,与共国政,位必定矣’”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罕氏常掌国政。”
《汉书·匡衡传》:“衡位三公,辅国政。”
《旧唐书·牛徽传》:“及茂贞平贼,自恃寖骄,多挠国政。”
《三国演义》第三回:“今日饮宴之处,不可谈国政。”
《东周列国志》第六回:“是时,周桓王欲罢郑伯之政。以虢公忌父代之。周公黑肩力谏,乃用忌父为右卿士,任以国政。郑伯为左卿士,虚名而已。”
《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七回:“自此早朝晏罢,勤于国政。”
鲁迅《花边文学·一思而行》:“只要并不是靠这来解决国政,布置战争,在朋友之间,说几句幽默,彼此莞尔而笑,我看是无关大体的。
《左传·闵公二年》:“夫帅师,专行谋,誓军旅,君与国政之所图也。”杜预注:“国政,正卿。”
《史记·殷本纪》:“或曰,伊尹处士,汤使人聘迎之,五反然后肯往从汤,言素王及九主之事。汤举任以国政。”
《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九回:“孔子知楚不能用,乃复还卫。卫出公欲任以国政,孔子拒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