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种质镇江桑树圃由“七五”国家科技计划资助
建设,于1990年建成并通过国家验收。2005年,在国家种质镇江桑树圃的基础上建立
农业部镇江桑树资源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获
农业部命名。2009年,被
中国农业科学院命名为首批中国农业科学院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该圃(试验站)依托
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现隶属
江苏科技大学),是我国蚕学研究领域唯一国家级桑树种质资源圃,采用田间栽植的方式保存桑种质,有围墙、水泥道路、普通灌溉及喷灌等设施,有与种质研究配套的抗病鉴定圃、资源繁殖圃、种茧育与丝茧育叶质鉴定蚕室。该圃(试验站)现有资源保存与科研用土地6 hm、研究温室420 m、种茧育与丝茧育叶质鉴定蚕室200 m2、实验与办公用房230 m、标本室和各类仓库480 m,有
PCR扩增仪、
人工气候箱、显微镜等各类仪器设备共55台套。可为科研人员提供方便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基本可以满足野外观测与室内研究工作的需要。
该圃(试验站)现有固定科研技术人员5名,包括研究员1名、副研究员3名、助理研究员1名,其中具有博士学位3名、在读博士2名;试验站专职田间管理人员1名。科研技术人员专业涵盖蚕学、植物学、土壤学等学科,均从事多年桑种质资源观测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人员梯队合理,专业配置齐全,有较强的技术优势。
该圃(试验站)共保存收集于我国28个省(区、市)及日本、泰国、印度、加拿大、韩国、意大利等10多个国家的桑树地方品种、选育品种、品系、特殊遗传材料、野生资源等2000余份,分属13个桑种3个变种,保存种质类型及数量均居世界首位。
开展的工作主要有桑树种质资源的考察、收集、保存、鉴定、评价、创新与利用;桑种质资源数据化、标准化整理及信息系统建设;桑树分子生物学及生物技术研究;桑树新品种选育;桑树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研究。开展桑树种质资源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品质特性、抗逆性、抗病虫性等主要性状遗传稳定性长期定位观测,桑树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资源保存安全性及试验站水、土、气等生态要素监测。
近年来,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科技部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农业部作物种质资源保护项目、农业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各类科研项目20余项。编写出版了《桑树种质资源目录》和《中国桑树品种志》,制定出版了《桑树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农作物种质资源鉴定技术规程 桑树》。
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术交流与科学普及活动,接待了法国、意大利、埃塞俄比亚、韩国、印度、泰国、美国、日本、缅甸、孟加拉国、柬埔寨等国外专家学者来访,加强了与国外的合作和学术交流,扩大了资源圃的影响;完成了1名中组部“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培训;作为镇江市科普教育基地,为中小学生开展蚕桑及种质资源科普教育;作为大学生的课外实习基地,通过开展现场实习、讲授种质资源知识、提供实验材料等方式,普及种质资源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