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中国气象局直属事业单位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简称NSMC(National Satellite Meteorological Centre),成立于1971年1月,是中国气象局直属事业单位,作为国家级科技型公益性、基础性业务单位,负责拟订中国气象卫星和卫星气象事业发展规划;承担气象卫星应用系统的业务运行和在轨气象卫星的运行管理;负责气象卫星应用系统工程建设;从事与卫星气象相关的科学技术研究;开展气象卫星数据与产品的应用和服务;承担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业务、服务和系统建设;对气象部门进行卫星遥感应用的技术指导等。
主要职责
负责拟订中国气象卫星和卫星气象事业的近期计划和长远发展规划;研究和协调气象卫星用户需求,提出气象卫星的使用技术要求。
负责国家级气象卫星应用系统的运行和管理;负责接收、处理气象卫星资料,兼顾接收、处理其它遥感卫星资料;负责中国在轨气象卫星的运行管理。负责利用气象卫星资料和其它资料生成气象卫星遥感信息产品,进行数据和信息的存档分发,提供共享服务。
承担气象卫星在天气、气候、环境等方面的监测应用。重点加强卫星资料在数值天气预报、气候预测和气候变化、自然灾害及生态环境监测等方面的应用,拓展气象卫星遥感应用服务领域。
负责气象卫星应用系统技术方案的论证;组织完成应用系统工程设计和建设。
负责气象卫星应用系统工程关键技术预研;开展卫星遥感应用基础理论和产品算法的科学研究。
负责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业务和系统建设;开展空间天气预报研究;提供空间天气监测预警服务。
负责对卫星气象遥感应用的技术指导。
受中国气象局委托,对中国气象卫星的研制、生产行使相关的业主管理职能。
中国是国际上同时拥有极轨和静止气象卫星的国家之一。中国发射的极轨和静止气象卫星已成为世界对地观测网的组成部分,担负着为国内外服务的重任,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在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指导下,卫星气象事业已从创建阶段走向发展阶段。由北京、广州、乌鲁木齐三个气象卫星资料接收站和一个资料处理与服务中心组成的气象卫星业务系统,拥有国际先进的计算机、大容量存储设备和高速数据通讯网络,每天接收、处理十多颗国内外极轨、静止气象卫星资料,资料处理量超过300GB,初步形成了由极轨和静止两个系列气象卫星组成的空间对地观测业务体系。为了更好地发挥气象卫星效益,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不断加强卫星数据和产品的应用与服务,并致力于推动卫星数据的共享,以满足用户需求。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拥有一支高水平的科研和技术队伍,围绕气象卫星工程建设和业务运行服务两条主线,不断增强自身科技实力和影响力,积极开展辐射传输机理的理论和实验研究、气象卫星资料接收处理技术和算法研究、气象卫星资料应用方法和拓展应用领域研究和空间天气监测预警等方面的研究。独立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气象卫星运行控制和地面数据处理全套软件,使中国气象卫星地面应用系统业务运行的可靠性和数据定量处理的精度稳步提高,部分算法受到国际同行好评,并被其它气象卫星运行组织采用。自主研发和处理生成的大气和地球表面环境监测多源气象卫星图像产品、定量产品和分析产品已达数十种,为气象、海洋、农业、林业、水利、航空、航海、环境保护及军事等部门提供了大量公益性和专业性服务,在防灾减灾的监测预警服务以及政府决策服务方面收效显著,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将大力加强地面应用系统的规范化建设和一流人才队伍建设,与卫星研制部门、国内外科研院所和各级气象台站通力合作,力争全面提升中国气象卫星的观测水平、业务运行可靠性和定量产品精度。
发展历程
2022年9月,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等7家单位联合发起的可持续发展卫星观测联盟正式成立。
现任领导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党委书记、中心主任:王劲松
风云气象卫星工程管理办公室主任:杨军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纪委书记,党委常委:史军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副主任,党委常委:毛冬艳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副主任,党委常委:唐世浩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副主任,党委常委:赵现纲
风云四号气象卫星光学星、微波星地面系统总指挥:魏彩英
内设机构
业务科技处、计划财务处、人事处、党委办公室、离退休干部办公室、气象卫星工程研发室、卫星气象研究所、运行控制室、遥感应用室(中国气象局遥感应用服务中心)空间天气室、卫星数据与资源室(大气遥感卫星数据中心)、北京地面站。
获得荣誉
2015年2月,获得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的“第四届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最新修订时间:2024-03-05 13:37
目录
概述
主要职责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