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方便基层群众办事创业的通知》于2015年11月27日由国务院办公厅下发。
发布信息
通知内容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方便基层群众办事创业的通知
国办发〔2015〕8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创新和改进公共服务方面积极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一些地方和领域,困扰基层群众的“办证多、办事难”现象仍然大量存在,不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严重影响了创业创新。为切实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为基层群众提供公平、可及的服务,更好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经国务院同意,现就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方便基层群众办事创业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
精神,按照国务院关于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协同推进的部署,坚持问题导向,创新工作思路,综合施策、标本兼治、立行立改,务求在简环节、优流程、转作风、提效能、强服务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群众满意度。
——服务便民利民。简化办事环节和手续,优化公共服务流程,明确标准和时限,强化服务意识,丰富服务内容,拓展服务渠道,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让群众办事更方便、创业更顺畅。
——办事依法依规。严格遵循法律法规,善于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规范公共服务事项办理程序,限制自由裁量权,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推进公共服务制度化、规范化。
——信息公开透明。全面公开公共服务事项,实现办事全过程公开透明、可追溯、可核查,切实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数据开放共享。加快推进“互联网+公共服务”,运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强化部门协同联动,打破信息孤岛,推动信息互联互通、开放共享,提升公共服务整体效能。
二、主要任务
(一)全面梳理和公开公共服务事项目录。各地区、各部门要根据法律法规规定,结合编制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以及规范行政审批行为等相关工作,对本地区、本部门以及相关国有企事业单位、中介服务机构的公共服务事项进行全面梳理,列出目录并实行动态调整。要以创业创新需求为导向,明确有关政策支持、法律和信息咨询、知识产权保护、就业技能培训等综合服务事项;以公共服务公平、可及为目标,明确公共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保障、文化体育、扶贫脱贫等与群众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事项。要对所有公共服务事项逐项编制办事指南,列明办理依据、受理单位、基本流程、申请材料、示范文本及常见错误示例、收费依据及标准、办理时限、咨询方式等内容,并细化到每个环节。公共服务事项目录和办事指南等须通过政府网站、宣传手册等形式向社会公开。
(二)坚决砍掉各类无谓的证明和繁琐的手续。凡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证明和盖章环节,原则上一律取消。确需申请人提供的证明,要严格论证,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并作出明确规定,必要时履行公开听证程序。办事部门可通过与其他部门信息共享获取相关信息的,不得要求申请人提供证明材料。各地区、各部门可结合实际,探索由申请人书面承诺符合相关条件并进行公示,办事部门先予以办理,再相应加强事后核查与监管,进一步减少由申请人提供的证明材料,提高办事效率。
(三)大力推进办事流程简化优化和服务方式创新。最大限度精简办事程序,减少办事环节,缩短办理时限,改进服务质量。加快政务大厅功能升级,推动公共服务事项全部进驻,探索将部门分设的办事窗口整合为综合窗口,变“多头受理”为“一口受理”,为群众提供项目齐全、标准统一、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建立健全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并联办理、限时办结等制度,积极推行一站式办理、上门办理、预约办理、自助办理、同城通办、委托代办等服务,消除“中梗阻”,打通群众办事“最后一公里”。
(四)加快推进部门间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加强协调配合,推进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加快推动跨部门、跨区域、跨行业涉及公共服务事项的信息互通共享、校验核对。依托“互联网+”,促进办事部门公共服务相互衔接,变“群众奔波”为“信息跑腿”,变“群众来回跑”为“部门协同办”,从源头上避免各类“奇葩证明”、“循环证明”等现象,为群众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
(五)扎实推进网上办理和网上咨询。推动实体政务大厅向网上办事大厅延伸,凡具备网上办理条件的事项,都要推广实行网上受理、网上办理、网上反馈,实现办理进度和办理结果网上实时查询;暂不具备网上办理条件的事项,要通过多种方式提供全程在线咨询服务,及时解答申请人疑问。逐步构建实体政务大厅、网上办事大厅、移动客户端、自助终端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相统一的公共服务平台,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多样化服务。
(六)加强服务能力建设和作风建设。各地区、各部门要践行“三严三实”要求,从群众利益出发,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建立健全服务规则,提升运用新技术新方法为民服务的能力。定期开展督导检查,加大问责追责力度,对存在问题的地方和单位及时督促整改,大力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庸懒散拖、推诿扯皮、敷衍塞责以及服务态度生硬等问题,坚决克服服务过程中不作为、乱作为现象。加大效能评估和监督考核力度,探索运用网上监督系统,确保服务过程可考核、有追踪、受监督,办事群众可以现场或在线评价。发挥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作用,畅通群众投诉举报渠道,完善举报受理、处理和反馈制度,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
三、工作措施
(一)尽快推出新举措。各地区、各部门要重点针对群众期盼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查找现行公共服务流程存在的不足,找准症结,尽快整改,拿出具体解决方案,成熟一个、推出一个、实施一个,同步向社会公开,以改革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本通知精神,制定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方便基层群众办事创业的工作方案,于2016年1月底前报国务院推进职能转变协调小组。
(二)回应关切促服务。各地区、各部门要将群众反映的公共服务“堵点”、“痛点”、“难点”作为改进工作、优化服务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探索建立“群众点菜、政府端菜”机制,及时了解群众需求,在改进公共服务中汲取群众智慧,主动回应社会关切,接受社会监督。
(三)协同推动抓落实。各地区、各部门要把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方便基层群众办事创业摆到突出位置,主动作为、相互协同,持续下功夫,力求新成效。面向群众提供公共服务的国有企事业单位及中介服务机构,也要按照本通知要求,切实改进工作,不断优化服务,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指导和监督。
国务院办公厅
2015年11月27日
内容解读
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重要内容。但“办证多”、“办事难”、“奇葩证明”等问题一直困扰基层群众办事和企业创业创新。李克强总理对此高度重视,强调指出,要把解决困扰群众的“办证多、办事难”问题作为推进“放、管、服”改革的重要抓手,全面梳理并简化为群众提供公共服务的流程,坚决砍掉各类无谓的证明和繁琐的手续,强调要加快部门间信息共享,真正做到便民利企。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方便基层群众办事创业的通知》日前全文对外发布,其核心目的正是推动群众办事创业更方便、更快捷、更舒心。
《通知》出台了哪些硬措施?有哪些硬约束?将给群众办事创业带来哪些便利实惠?
国务院推进职能转变协调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就此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祛除“办证多”、“办事难”、“奇葩证明”顽疾
问:不少群众反映“办证多、办事难”,以及各种“奇葩证明”,这些问题如何破解?
答: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创新和改进公共服务方面积极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一些地方和领域,困扰群众的“办证多、办事难”现象仍然存在,各种“奇葩证明”屡见不鲜,不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严重影响了创业创新。《国务院关于印发2015年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转变政府职能工作方案的通知》明确要求,切实提高公共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基层群众提供公平、可及的服务。
出台《通知》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群众满意为目标,以法律法规为遵循,进一步简环节、优流程、转作风、提效能、强服务,实现办事全过程公开透明、可追溯、可核查,切实解决群众的“办证多、办事难”问题,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群众满意度,让群众办事创业更方便、更快捷、更舒心。
列目录·砍证明·简流程
问:当前,各类无谓的证明项目多,办事程序繁杂、时限长,让人感到非常头痛,《通知》出台了哪些硬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答:为有针对性地解决上述问题,《通知》提出了以下举措:
一是“列目录”。各地区、各部门要根据法律法规规定,对本地区、本部门以及相关国有企事业单位、中介服务机构的公共服务事项进行全面梳理,列出目录。目录中的事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服务创业创新需求的事项,主要涉及政策支持、法律和信息咨询、知识产权保护、就业技能培训等;与群众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事项,主要涉及公共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保障、文化体育、扶贫脱贫等。特别是,为增强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列入目录的公共服务事项要逐项编制办事指南,列明基本流程、申请材料、示范文本及常见错误示例、办理时限等内容。公共服务事项目录和办事指南要通过政府网站、宣传手册等形式向社会公开。
二是“砍证明”。就是坚决砍掉各类无谓的证明和繁琐的手续,尽量压缩需要提供各类证明材料的弹性和空间。主要从三方面出实招:首先,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证明和盖章环节,要坚决砍掉;其次,办事部门可通过与其他部门信息共享获取相关信息的,不得要求申请人提供证明材料;再次,探索通过申请人事前承诺,办事部门事后核查监管的方式,进一步减少由申请人提供的证明材料。同时,为了防止证明材料“边减边增”、“明减暗增”,确需申请人提供的证明,要严格论证,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并作出明确规定,必要时履行公开听证程序。
三是“简流程”。为避免“程度繁”、“环节多”、“时限长”等困扰,要对办事流程进行升级再造,最大限度精简办事程序,缩短办理时限。在现有政务大厅基础上,实现功能升级,推动公共服务事项全部进驻,将部门分设的办事窗口整合为综合窗口,变“多头受理”为“一口受理”。同时,积极推行一站式办理、上门办理、预约办理、自助办理、同城通办、委托代办等服务,消除“中梗阻”,打通群众办事“最后一公里”。
推共享·促协同·网上办
问:我们很多人都经历过办一个证涉及多个部门,来回奔波“跑断腿”,针对这些问题有没有具体解决措施?
答:为了避免群众办事来回奔波,《通知》提出了多项措施:
一是“推共享”。当前,一些地方和领域存在的群众“办证多、办事难”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办事部门之间信息不共享造成的。今后要加强协调配合,推进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加快推动跨部门、跨区域、跨行业涉及公共服务事项的信息互通共享、校验核对。
二是“促协同”。改进公共服务是一个系统工程,各个办事部门要齐头并进、整体推进,在群众办事的哪一个环节出现服务“短板”,最终都会拖了办事效率的“后腿”。要促进办事部门公共服务互相衔接,变“群众奔波”为“信息跑腿”,变“群众来回跑”为“部门协同办”。需要强调的是,不但政府部门要加强协作,面向群众提供公共服务的国有企事业单位、相关中介服务机构也要实现业务协同,从源头上杜绝各类“奇葩证明”、“循环证明”等现象,为群众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
三是“网上办”。要积极适应“互联网+”的形势要求,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提升服务能力。凡具备网上办理条件的事项,都要推广实行网上受理、网上办理、网上反馈,实现办理进度和办理结果网上实时查询。逐步构建实体政务大厅、网上办事大厅、移动客户端、自助终端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相统一的公共服务平台。
严问责·明时限·确保落地生效
问:“办证多、办事难”是个老问题,此次出台的《通知》能不能真正发挥效果?
答:解决群众“办证多、办事难”问题,要综合施策,标本兼治。《通知》要求加强服务能力建设和作风建设,提升运用新技术新方法为民服务的能力,定期开展督导检查,加大问责追责力度及时督促整改,大力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庸懒散拖、推诿扯皮、敷衍塞责以及服务态度生硬等问题,坚决克服服务过程中不作为、乱作为现象。同时,加大效能评估和监督考核力度,探索运用网上监督系统,确保服务过程可考核、有追踪、受监督,力求从根本上遏制服务过程中“不作为、乱作为、不善为”等问题,真正做到敢于担当、主动服务、创新服务。
为确保改革措施真正落地生效并持续发挥作用,《通知》还提出了以下工作措施:
一是要求各地区、各部门探索建立“群众点菜、政府端菜”机制,及时了解群众需求,在改进公共服务中注重汲取群众智慧,主动回应社会关切,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二是要求各地区、各部门主动作为、相互协同,持续下功夫,力求新成效。面向群众提供公共服务的国有企事业单位及中介服务机构,也要不断优化服务,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要对其加强指导和监督。
问:群众对于解决办证多、办事难问题的盼望很迫切,相关工作有没有时间表?
答:《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针对群众在公共服务方面期盼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拿出具体解决方案,成熟一个、推出一个、实施一个,并同步向社会公开。2016年1月底前,要向国务院推进职能转变协调小组报送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方便基层群众办事创业的具体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