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贤镇,隶属于
陕西省咸阳市淳化县,地处淳化县东部。东与铜川市
耀州区坡头镇接壤,南与
三原县嵯峨镇相连,西与
方里镇相邻,北靠爷台山主峰与铜川市耀州区
小丘镇相接。总面积41.2平方千米。
历史沿革
因北魏时曾为三原县治,明、清称“故县”、“固县”,今演化为“固贤”。
1961年,成立固贤公社。
1984年,改为固贤乡。
2011年,固贤镇撤乡设为固贤镇。
2015年6月28日,陕西省调整乡镇行政区划,撤销固贤镇,并入
方里镇。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末,固贤镇辖嘴头、郭丁、贵村、丁村、固贤村、下常社、上常社、谈村、北沿渠村9个行政村。
截至2014年10月,固贤镇下辖9个行政村。人民政府驻固贤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固贤镇地处淳化县东部。东与铜川市
耀州区坡头镇接壤,南与
三原县嵯峨镇相连,西与
方里镇相邻,北靠爷台山主峰与铜川市耀州区
小丘镇相接。总面积41.2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固贤镇地处黄土高原沟壑。最高点海拔1280米,最低点海拔720米。
气候特征
固贤镇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雨量集中,秋季温和凉爽,冬季干冷少雪。多年平均气温9.8℃,年平均降水量600.8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的7-9月,以8月最多。
自然灾害
固贤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冰雹、冷冻、大风、洪涝、干旱、暴雨等。最严重的一次冰雹灾害发生在2008年7月,造成全镇果园570亩受损。
自然资源
固贤镇境内建有咀头水库(库容80万立方米),谈村沟水库(库容64.5万立方米)两座,辐射井,深井12眼。
人口
截至2011年末,固贤镇辖区总人口8737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212.1人。
经济
第一产业
2011年,固贤镇耕地面积13600亩,人均1.6亩。2011年,固贤镇粮食生产4484吨,人均513千克。主要经济作物有苹果,核桃等。苹果示范园7个500亩,新栽新品种果园3270亩,香玲核桃示范方9个,核桃面积4600亩。
畜牧业以饲养肉兔、生猪、鸡为主。2011年,固贤镇全镇肉兔存栏10万只以上,建成了以丁村肉兔养殖为中心的肉兔养殖基地,成立丁村富民养兔合作社;投资300万元建成沿渠村固兴养猪小区,生猪存栏1500头;投资85万元建成固贤水兴养鸡场,鸡存栏20000羽。
第三产业
截至2011年末,固贤镇有商业网点14个,职工28人。2011年,固贤镇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2918万元,比上年增长17%;城乡集贸市场1个,年成交额629万元。2011年,固贤镇财政总收入4.3万元,比上年增长8.5%。截至2011年末,固贤镇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30万元,各项贷款余额40万元。截至2011年末,固贤镇有邮政所1个,乡村通邮率100%;征订报纸4.2万份、期刊1.2万册,业务收入212万元。
交通运输
固贤镇境内有固洪公路、淳耀公路过境。通村公路19千米。
社会事业
文化事业
截至2011年末,固贤镇有各类图书室6个,藏书8000余册,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
卫生事业
截至2011年末,固贤镇有卫生院1个,病床20张,专业卫生人员2名。2011年,固贤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100%。
社会保障
截至2011年末,固贤镇有社区服务中心3个。
历史文化
淳化固贤镇国槐的传说
在淳化县固贤镇上常社村,离村百米的原畔之上,有一座小庙,村民谓之药王庙,其中供奉的就是闻名天下的药王孙思邈。在庙旁有一棵古槐,树身已形成空洞,洞径超过一米,周边丛生树灵芝多处,其中最大的宽约30厘米,高逾20厘米。据村民讲,此槐树系唐时当地村民为纪念药王孙思邈而建庙时所栽,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了。
相传,孙思邈一生淡泊名利,多次推却做官召请,心系天下百姓安康,经常云游四方,为老百姓解除病痛,唐高宗被其义举感动,特封其为“药王”,并赐药王金牌一枚,以示嘉奖。晚年的孙思邈隐居于京兆华原(今铜川市耀州区,与固贤镇接壤)五台山(今药王山)。一次,孙思邈采药路过上常社村,看到一伙人抬着一位妇女,向野地走去,后边跟着几个戴孝的孩童,哭哭啼啼的,不觉多看了一眼。孙思邈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那位妇人因难产昏死过去,并没有真死,只是从气色上看,和死人差不多。凭着多年从医的经验和一颗仁慈之心,孙思邈叫住人群,要求给病人看看。病人家属及村民听了有些生气,以为他是来捣乱的,就想赶走他。孙思邈只好亮出了唐王钦赐的令牌,众人才相信眼前的就是大名鼎鼎的药王孙思邈。只见孙思邈从药箱中拿出银针,在那位妇人的头部、腹部扎了几针,并轻轻捻动银针,不久那妇人脸庞渐渐有了血色,微微地睁开了眼睛。众人不觉大呼:“真神医也!”孙思邈擦擦头上的汗珠,忙开了个药方,叫主人家赶快去抓药熬药,只要汤药下肚,胎儿必定产出。按照孙思邈的吩咐,那妇人果然顺利产出一个男孩。村人被孙思邈的高超医术所折服,于是建庙祭祀,希望药王永远留在上常社,保护村民的健康。
据说,不久云阳县突发瘟疫,上常社这一代犹甚,许多人家都绝了户。剩下的人都集中到了药王庙前日夜焚香磕头,可还是有人不断死去。于是,有人日夜兼程,赶到药王山,请求药王出山救急,孙思邈赶来查看了得病村民的症状,沉默不语,他是为一味中药而发愁,正在这时抬头之间,发现庙中槐树上竟有这种药,药王不觉眉开眼笑,命令村民取下树上长的像耳朵一样的东西,和他开的几味中药一同煎服,很快瘟疫就得到了控制。村民不解地问孙思邈:“树上取下乃何物?”孙思邈答曰:“此乃树灵芝也,有清热解毒之功效,切莫损毁,子孙后代尚有用处。”故而,此树之树灵芝一茬接一茬地出现,不知已有多少代了,但从没有人打树灵芝的歪主意。村民都说正是有了树灵芝的保护,从那以后,瘟疫再也没有光顾过上常社村了。人们为了感谢药王的庇护,每年正月初一都会敲锣打鼓,进行祭拜药王孙思邈的活动,而且已经坚持了一千多年了。
据说,药王庙门几千年来,都是面向东北方向的,因为那是耀县药王山的方向,可文革时期为了在庙前碾场方便,把庙门改在了南边,不久村里就死掉了好几头大犍牛,夜里有村民又把庙门改回东北方向。现在,这座小庙连同附近的古槐在村民心里已经成为上常社村的标志物,不管出外打工,还是在外工作,一回到上常社村,他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来药王庙看看这棵古槐,心里默默诉说着对故乡的爱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