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持有期间的
利息收入以及利息的再投资收入(与此对应,股票持有期间的收入为
分红)。
第二,持有期间结束后,投资者所能获得的
价格。如果是“自然”结束——债券到期,
债券持有人获得本金;如果是“非自然”结束,例如,发行人回赎债券或发行人无法支付到期债务,则债券持有人的收入因当时市场情况、司法安排和公司契约而定。另外,如果投资者选择在到期之前卖出
债券,则市场成交价格即是投资者的最终收入。
债券价格的涨跌与
市场利率的升降成反向关系。利率上升的时候,债券价格便下滑。这种与市场利率相关的风险被称为市场风险或者
利率风险(market risk)。最为常用的衡量市场风险的
指标为“
久期”(
duration),它衡量1%利率变化所能导致的债券价格变动。一般来说,期限越长的债券、久期越长、市场风险也就越大(久期还受
票面利率、
到期收益率等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市场利率上调了1%,一年期的短期债券价格可能下降了1%,而五年期的债券价格可能下降了4.5%。
再投资风险(reinvestment risk)是指债券的未来收入(包括利息收入、到期时收到的本金等),用于再投资所能实现的
收益率,可能会低于当初购买该债券时的收益率。再投资风险在利率下降期间比较显著,因为利息收入不得不按照当前较低的
利息率进行投资。
例如,五年期债券利率为10%,一年期短期债券利率8%。为了降低市场风险(万一市场利率大幅上扬,五年期的债券价格相对于一年期债券将会显著下降),投资者选择了购买一年期短期债券并打算一年后将投资收益用于再投资。不幸的是,一年之后,在
短期债券到期收回本金时,市场利率降低到5%,这时就很难找到收益率为10%的
投资机会,而如果当初投资于五年期债券,持有到期,投资者可以获得10%的年平均收益。
从上面的例子,不难看出市场风险和再投资风险是相反的。当市场利率上升时,债券价格下降,但是已获
收入的再投资收益却上升;当市场利率下调时,债券价格上升,但
再投资收益却下降。市场风险主要是指利率上涨的
风险,而
再投资风险主要是指利率下降的风险。
债券的信用风险(credit risk)有两个方面。第一,
债券发行人可能违约的风险;第二,由于
市场对发行人违约风险预期的增强或者债券的
信用等级被下调所导致的债券价格下降的风险。信用等级是衡量违约风险的主要市场工具。
在2006~2007年中国股市和房市飞速膨胀期间,不少房地产企业发行了
企业债券,但是这些债券的价格在2008~2009年大幅缩水、信用风险急剧上升。在2009年2月,
世茂集团(ShimaoGroup)债券的价格仅为
票面价格的一半左右,而中新集团(控股)有限公司[Neo-China Land Group (Holdings) Ltd.]等小型地产开发商的债券更是跌到了票面价格的5%左右。2009年2月13日,亚洲铝业控股有限公司(Asia Aluminum Holdings Ltd.)在一份文件中提出以13.5%的价格收购投资者手中的
实物支付债券(实物支付债券通常承诺高额的利息回报。当
公司面临困难的时候则可以停止支付利息。只需扩大债务本金规模即可),以27.5%的价格回购其他
高收益债券。亚洲铝业实际上是以违约风险来“逼迫”债权人接受这一非常低的出价。
就债券而言,流动性(liquidity)指的是,投资者能够迅速、大量地买卖债券而不过多地影响债券的市场价格。不少人在理解流动性时,过分地强调“速度”,而忽略了对“
市场价格”的影响。理论上说,任何有价值的
资产都可以在瞬间被
买卖——当价格降到趋近于零时。如果只看
重资产变现速度,就会得出大多
资产流动性都很强的错误结论。
2009年2月中旬,一个投资者愿意以票面价格的95%出售信用等级为最高的AAA的学生贷款
拍卖标价证券(auction-rate security),但是市场上最高出价为票面价格的50%。从信用等级来看,该债券的信用风险几乎为零,但是它的流动性如何?如果价格定在票面价格的95%,没有任何
买家,流动性为零;如果价格定在50%或以下,立刻会有很多买家,“流动性”非常好。实际上,没有人会认为该债券的流动性很强,因为它是以大幅降价为代价的。
不少债券含有可回赎条款(call provision)——债券发行人有权在债券到期之前部分或全部偿还
债务。一些债券虽然没有明确的可回赎条款,但却有隐性的回赎条款。例如,所有的按揭证券都含有该条款,当抵押贷款人提前偿还本金和利息后,该证券将自动被
回赎。该条款给投资者带来诸多的不利。例如,债券发行人通常在市场利率较低的时候回赎债券,因为此时发行新债券的利率会较低。而在利率低的市场条件下,投资者的
再投资收益就会较低。另外,投资者不确定债券发行人何时回赎债券,这就给投资者的
投资计划带来了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