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性斜视是指单眼或双眼被固定在某一位置上,不能向其他方向转动的一种特殊斜视,与广泛纤维化综合征属于同一类型,但病变仅限于一组拮抗肌。临床上固定性斜视较少见,固定性外斜视较固定性内斜视更少见。
病因
确切病因不明,可能与先天发育或外伤导致神经麻痹继发眼外肌的改变有关。
临床表现
固定性斜视依其发病原因可分为先天性固定性斜视和后天性固定性斜视。依其眼位偏斜方向又分为固定性内斜视、固定性外斜视、固定性上斜视和固定性下斜视。
1.先天性固定性斜视
临床表现有以下7点:①多为内斜,外斜少见。②发病年龄较小,多为双眼。③眼位在所有方向均明显内斜,双眼一直处于内转位置。④眼球不能外转,强行向外牵拉,眼球也不能达中线,一般无垂直运动受限。⑤牵拉试验强阳性。⑥术中可见受累眼外肌挛缩并呈纤维条索状。⑦眼外肌肌电图检查(EMG)显示眼球内转时内直肌无放电现象或仅有微弱放电。
2.后天性固定性斜视
临床表现有以下7点:①多见于年龄在40岁以后的成年人的进行性斜视。②内斜视多见,外斜视、上斜视及下斜视罕见。③多见于单眼或双眼视力不良者,与高度近视的关系密切,个别病例有外伤史。④眼位在各方向均明显内斜,强行牵拉外转可达中线或稍过中线。⑤牵拉试验阳性。⑥术中可见内直肌异常挛缩。⑦EMG检查显示眼球内转时内直肌可有不同程度的放电现象。
检查
眼外肌肌电图(EMG)检查发现眼球内转时内直肌有不同程度的放电现象。
诊断
根据固定性斜视以下几个特点可以确定诊断:①患眼斜视,固定不能转动。②强迫转动试验时,不能将眼球牵向斜视的反方向或根本不能牵动眼球。③拮抗肌及其周围组织挛缩,麻痹肌菲薄无张力。④病理检查可见拮抗肌纤维化。⑤其水平斜视角多大于45°,垂直斜视角多大于25°。因此,临床上可依据病史、斜视度数大,及牵拉试验阳性等临床特征做出诊断。
治疗
固定性斜视主要为手术矫正,目的是解除挛缩和纤维化肌肉的牵引,使眼球恢复正位。但由于挛缩肌的直接拮抗肌肌力较弱,常需加强矫正才能获得较好效果。
1.肌肉完全断腱并结膜后退术
将眼球向斜视反方向固定,使之轻度过矫。缝线可在术后5天拆除,受累肌的拮抗肌也可做缩短术。
2.肌肉断腱加直接拮抗肌前徙术
如为固定性内斜视,则做外直肌前徙,但仍有部分病例达不到美容矫正效果。
3.眶缘固定术
本法是对上述2种术式的补充手术。对一些斜度较大的固定性斜视患者,虽然做了挛缩肌肉的完全断腱、结膜后退和拮抗肌的加强术,但仍不能使眼球正位者,可行眶缘固定术方法,用不吸收缝线将眼球固定在眶缘骨膜上,部分病例可得到美容效果。
4.阔筋膜移植矫正术
即根据应用阔筋膜矫正上睑下垂的原理,用于矫正固定性内斜视。
5.Jensen术
可以将Jensen直肌联结术应用于固定性外斜视的矫正。原则上应先行外直肌后徙,再行Jensen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