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
1990年陈道明主演的电视剧
《围城》是由上海电影制片厂影视艺术部、中央电视台、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厦门音像出版社联合摄制,黄蜀芹执导,陈道明英达吕丽萍李媛媛史兰芽葛优主演的民国讽刺悲喜剧,于1990年11月5日由复旦大学影视协会在复旦大学文科大楼5102和5104电化教室首播,12月3日,在中央电视一台正式播出。
剧情简介
1937年夏,抗战初期方鸿渐(陈道明饰)到欧洲游学四年回到上海,住在已亡未婚妻的家中,与女博士苏文纨(李媛媛饰)及其表妹唐晓芙(史兰芽饰)小姐发生了情爱纠葛,因此受到丈人(吴贻弓饰)家的冷淡。他恋爱失败后,和苏的失意追求者赵辛楣(英达饰)成为好朋友,二人接受内地三闾大学的聘请。一路上历经艰险,也遭遇无数趣事。在三闾大学任教期间,方不知不觉地卷入校内个人恩怨和乡里狭隘观念明争暗斗中,几位同事都反对他,而他和英语助教孙柔嘉(吕丽萍饰)日趋亲密更引起他们的嫉妒。赵辛楣离校从商后,方鸿渐被校方排斥。方与孙结婚回沪,但他俩因琐事争吵,终于导致无可避免的分手。所以说,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分集剧情
资料来源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职员表
演职员表资料来源
角色介绍
资料来源
幕后花絮
获奖记录
获奖记录资料来源
幕后制作
前期筹备
1984年,孙雄飞读完钱钟书的小说《围城》,得知该书虽然于1980年重版,但中国国内知道此书的人仍然甚少,触发了他改编的念头。这时《电影新作》副主编边善基送来复旦大学政治系研究生屠传德改编的电影剧本《围城》。孙雄飞请屠到家里谈剧本,他觉得电影剧本不足以反映全书的精神,所以希望屠改成八集电视剧,并由他担任屠的责任编辑。
其后,孙雄飞又与屠传德讨论数次,屠传德开始写提纲。屠传德信心不足,频频写信给孙雄飞提出合作。刚开始孙雄飞并未同意,他认为屠花了很多心力,他不想作为编辑掠美。但屠传德一人感觉力不从心,又在办理出国事宜,怕把剧本写作的事耽误。
剧本提纲写出来后,孙雄飞又读了几遍发现不少问题,特别是离开原著发挥的部分不合适,考虑再三后他决定和屠传德一起完成《围城》的改编,还希望导演黄蜀芹和他们一起介入创作,并请屠传德写信告诉钱钟书。
黄蜀芹当时在延安拍摄电影《童年的朋友》,接到来自上海的长途电话,邀请她拍摄《围城》。黄蜀芹对这部名作丝毫不了解,甚至认为这是一部打仗的作品。后来她趁天气恶劣不能出工的机会,去延安市买了两本绿色的小书《围城》,发现其中的故事和她父母的心路历程一摸一样,她的父母也是那一代留洋回国的。
1986年8月22日,钱钟书给屠传德回信,或许由于误传,钱以为剧本已经完成,但从信中意思看,钱还是默认孙雄飞他们的改编。尽管钱一再表示“不支持,但也不拦阻”的态度,后来又给孙雄飞的信中坦言“拙作和荧光屏实不相宜”,但是孙雄飞还是下定决心改好《围城》。在改编的过程中,他们曾游离原著,后来还是觉得忠于原著为好。《围城》的电视文学剧本写了十一集,于1986年底完成,前后三易其稿耗时七八个月。
而后,屠传德去美国留学深造,孙雄飞去北京参加“全国电视剧题材规划会议”时,连续三年上报《围城》拍摄计划,但始终没能推上去。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投拍的经费巨大,中央电视台一时下不了决心;二是黄蜀芹正好在这期间拍摄《人鬼情》。
黄蜀芹始终觉得有一种压力。剧本出来后她也想了三年。因为她觉得小说改电视实在很难,《围城》的格调特别,钱钟书对人生、生活、周围的人和事观察独特,具有很强的文化性。拍好该剧有两个重点:一是演员要找得好,二是三十年代的环境气氛要展现得好。戏中角色每个人都很有特点,有的只有几个镜头,也不能疏忽。小说写得聪明机智,很有学问。学问很难表达,但幽默机智应该表现,否则就是一种损失。像方鸿渐这样的人物,当时的影视作品中很少见,既有洋味又有幽默感,是从骨子里透出的一种气质。还有其他几个角色,也很难选。黄蜀芹当时想了半天,能够确定的只有陈道明、英达和吕丽萍。
1989年夏天,电视剧文学本经中央电视台副台长洪民生亲自审阅,决定投拍。主创又通过中国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倪若琳活动陈道明,邀请他领衔主演《围城》。导演黄蜀芹正式开始拍摄前的筹备工作。
1989年9月,孙雄飞和黄蜀芹一起到北京,一是黄蜀芹想找演员,再则是想见见钱钟书。1941年,钱钟书和杨绛的生活一度非常困难,尽管两人都兼了很多课,但依然生活拮据。这时黄蜀芹的父亲黄佐临的苦干剧团看中了杨绛写的两个剧本《称心如意》和《弄假成真》,并亲自担任这两出戏的导演,把杨绛的戏搬上了舞台。随后,还将一笔丰厚的稿费及时地送到钱家,解了钱杨夫妇燃眉之急。。黄蜀芹他们进入钱钟书、杨绛夫妇家中后,钱钟书提及他们夫妇与黄佐临的往事,他强调这个交情,表示不能忘本。黄蜀芹和孙雄飞将剧本奉上,请求钱钟书夫妇阅后提出修改意见。之后两天,杨绛独自坐在书案旁,读了两遍剧本,逐段写出修改意见。而后孙雄飞和黄蜀芹第二次拜访钱钟书家,杨绛在肯定剧本的基础上,就剧本的开头、称谓、钟的含义等,提出数十条修改方案。在把握人物方面,钱钟书指出方鸿渐是个被动的主角。杨绛补充说方鸿渐心肠软,意志弱,略有才学,却不能干,他的性格是被动的。
黄蜀芹等人去拜访钱钟书时,黄蜀芹提出拍一组钱钟书工作的镜头放在片头,钱钟书执意不肯,他认为作者应当躲在书的背后。于是黄蜀芹改变主意,提出拍摄钱钟书作品的各种中外版本,该剧片名也请钱钟书题字,钱钟书兴致勃勃横写、竖写了三条让黄蜀芹他们选择。
之后,黄蜀芹和摄影师、美术师去上虞等地选看外景,找到一座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营造的建筑上虞春晖中学,可以充当剧中的三闾大学。后来,黄蜀芹抽空选看另一个戏的外景时发生车祸,右小腿粉碎性骨折,从医院回到家不久,她就靠在轮椅上修改起剧本。
由于骨折,黄蜀芹病休在家,《文汇月刊》约她写她的父亲黄佐临,黄蜀芹采访了黄佐临几次,黄佐临给她讲了18岁时在英国留学时的一段自由自在的生活,黄蜀芹听了更坚定了拍《围城》的决心。《围城》中方鸿渐在回国前过的就是这种自由自在的生活,黄佐临也是1937年回国,坐船在上海航行了一个月回到上海,又到重庆国立剧专教书,学校当年也是乌烟瘴气,黄佐临1939年离开学校,绕道越南、泰国回到上海。《围城》描绘的方鸿渐等一群人经历的三年抗战时期的生活,黄佐临都经历过,黄蜀芹认为《围城》思想容量很大,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人生所有的东西都表现出来了,是部巨著,她和剧组要把它拍成大制作。
1989年11月,黄蜀芹把剧本修改了一遍,把十一集压缩为十集。黄蜀芹感到书中的警句妙语不用旁白很难表现,于是加上了旁白。《围城》原著中描绘人的命运的不可知,方鸿渐与孙柔嘉在去三闾大学的旅途中,两人住宿的房间隔着布幔,但做着同样的梦,清晨到山后散步,在坟堆讲鬼等,黄蜀芹认为这些非情节性的内容很重要,也是主题的另一种阐发,她很喜欢这些内容,因此在改编中补充了这部分的戏。原著中从上海到三闾大学一段,原先的剧本较散,黄蜀芹整理了一下,删掉了大半集。黄蜀芹认为克莱登大学的假文凭,方鸿渐与唐晓芙的恋爱,方与韩学愈教授的矛盾等,这些情节在原著中一笔带过,可是改编成电视剧,光靠台词讲不清,黄蜀芹决定用画面加旁白来处理,目的是观众看明白。
演员选择
该剧最早定的角色是陈道明饰演方鸿渐,导演黄蜀芹看过《末代皇帝》,从陈道明演的溥仪身上看到了类似方鸿渐的气质。她觉得陈道明本人性格比较丰富。有很认真的思考的样子,但是也有滥竽充数的样子。他两个都有,一个是表象的,一个在内在的。陈道明曾经三度辞演该剧,他开始担心完成不好,不敢接,但黄蜀芹和他说,他不演,剧组就不拍,陈道明最终还是答应接拍。
黄蜀芹让英达出演赵辛楣是因为语言优势给他加分不少。在得知有机会出演赵辛楣后,英达特意写了一个人物小传,结果导演看过后希望他能去做执行导演,他考虑再三还是“弃导从演”。吕丽萍能出演孙柔嘉则完全得益于她两个眼睛比较宽的特征。
1989年7、8月李媛媛听说黄蜀芹在筹拍该剧,她就很快找到原著小说读起来。11月黄蜀芹找到她并建议她演苏文纨,让她看看文学剧本。但李媛媛越深入《围城》越对方鸿渐这个人物产生创作冲动。再次和黄蜀芹见面时,还对黄说她真想演方鸿渐。她觉得苏文纨形象、气质、经历个性都与她本人相去甚远,因此向黄蜀芹推荐别的演员演苏文纨而她自己演孙柔嘉。黄蜀芹却对她说就是要找与角色气质有差距的演员来演。李媛媛见此就答应出演苏文纨。
唐晓芙一角,最早陈道明向黄蜀芹导演推荐杨澜出演,当时她还未大学毕业,清纯形象符合书中人物,但黄蜀芹去看了她主持的节目,仍然犹豫不决。史兰芽的叔叔是摄影师,经常会给她拍一些艺术照,有一张刊登在《今日》杂志封面上。《围城》剧组从杂志封面上发现了史兰芽,便认定她是扮演唐晓芙的不二人选。
李梅亭一角,是葛优在北京电影制片厂担任文学编辑的母亲托英达找黄蜀芹推荐葛优出演的。黄蜀芹看了照片,又特别去看了葛优在《顽主》里的表演,觉得合适,便定了下来。
当时的文化部副部长英若诚在清华大学念书时,曾是钱钟书门下的学生,他对《围城》丰富的内涵倾心折服,因此主动请缨,要来出演角色,黄蜀芹分配他扮演三闾大学校长高松年。当时的澳大利亚驻上海总领事麦墨瑞(Alistair Murray Mclean) 也在剧中饰演牧师一角。
饰演鲍小姐的盖丽丽和小寡妇的徐金金都是是执行导演王志华推荐的,在拍《围城》前,盖丽丽与王志华刚刚合作过电影《断喉剑》,王志华觉得她适合,能演出那种感觉。徐金金之前也与王志华合作过,王志华知道她适合这类小女人的角色,导演黄蜀芹把她找过来聊一聊,就定了下来。刘东方一角原本已经定了一位话剧中心的演员来演,但他开拍时突然有事无法前来,只好由王志华自己代替。此外,该剧中的很多小角色都由剧组工作人员出演,服装师、道具师等全部上阵,其中方鸿渐乘火车衣锦还乡时一路跟着采访的记者是摄像师沈星浩。
该剧导演黄蜀芹花了三年时间从全国范围内遴选演员,选定后还要一个一个落实。剧中有名有姓的人物有72个。从法国到上海的船上、去内地途中、三闾大学校园内,最后再回到上海,方鸿渐一路碰到各式各样的人,他们就是社会众生相。导演黄蜀芹把他们称作“七十二贤”,要求全剧72个角色个个不马虎,优先考虑具有幽默感的演员。黄蜀芹是根据书上所描写的人物特点选角的,一方面是外貌,还有就是在聊天中感受到的演员内在情感和人物之间的联系。黄蜀芹导演在选角时还有一个前提,小角色最好是上海演员。因为这是部“上海出品”电视剧,反映的是上海的风土人情。最后,整部戏大约百分之八九十的演员都来自上海。
拍摄情况
1990年4月1日凌晨0点,《围城》在上海的一条老街正式开机。
该剧导演黄蜀芹之前没有拍过二十世纪三十年大为背景的剧,对那个时代的化妆、服装、道具等不熟。为此,黄蜀芹特地聘请了一批很有经验的服、化、道创作人员。该剧的拍摄班底,集合了上影厂各个部门的技术骨干。比如美术仲永清对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特别了解,说到相关场景,脑子中就有一幅图。黄蜀芹对该剧的服、化、道创作人员说戏要成功,时代感一定要对头,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气氛要十足。创作人员从仓库里找到当时的《良友画报》、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外国邮轮的照片、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画报上的女人烫发发型和服装等给黄蜀芹看。剧中苏文纨的服装是根据杨绛的指点设计的。杨绛认为苏文纨是大家闺秀,只是归国途中在船上穿裙子,回国后一直穿旗袍,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旗袍一般的开叉到小腿部,只有舞女等才开叉到大腿上的。诸如此类的细节剧组的细微之处剧组都十分严格。
导演黄蜀芹还注重场面后景不同层次的区别,对三十年代的房子一律要求木质感,即使海外来的海轮,也要求木板木甲,还特别要求甲板上要有一个黑人一个白人在拖地板,以此营造一个真实的国际环境。在国内环境上也注重南方各种层次的环境区别。如大官邸,苏文纨的家,豪华、富丽,客厅沙龙很讲究。苏、方两人月夜的抒情戏,在黄昏时光拍摄,背景是整幢房子,让人产生一种城堡感。石库门弄堂的味道、三闾大学的回形走廊、沿途小镇房子、街道、车站、客栈,虽然背景的造型层次不一,到均力求有一种城堡感。
《围城》根据小说改编,厂里的工作人员都人手一册《围城》,一闲下来就捧着看。该剧片酬不高,名演员也就几百元一集,王志华10集的导演工资总共2500元。剧组所有的资金,绝大部分用在了拍摄上。当时的电视剧一般3天拍一集。为了追求艺术效果,《围城》摄制组不图快,10天拍一集,足足拍了100天,并首次像电影一样采用双机拍摄。双机拍摄时,演员可以像舞台演员一样自由表演,摄像机也可以精确捕捉到表情和反应,但也大大增加了工作量和成本。现场拍摄时,黄蜀芹坐在轮椅上看监视器,当时的监视器非常小。而且,监视器只有一台,要看另外一个摄像机拍摄的内容时,还要把前一个的接头拔下来,如此反复切换。《围城》让黄蜀芹想到“皇帝的新衣”,她觉得,这部小说就是专门揭露人性弱点、处处讥讽装蒜的,因此她对演员的要求是,要直觉、即兴、鲜活的表演,不要假深沉、伪抒情,总之,别装蒜。黄蜀芹不会要求演员如何去演,但会提醒,机器跟着人走,谁表演里的细节多,镜头就给谁。因为《围城》就是这样一部细节丰富的小说。这种双机拍摄模式,也给了演员更多即兴创作的冲动。
1990年10月,《围城》拍摄完成。为了赶时间,导演刚剪完一半的片子,王志华就开始筹备后期配音工作。当时,距拍摄完成大约隔了一个多月,大家又都赶回来上海录音,基本每个演员都是自己配音,包括英若诚在内。
播出信息
基本信息
资料来源
宣传活动
1990年10月12日至13日,“《围城》观摩研讨会”在北京广播电影电视部的专家楼举行,有五十多位专家和新闻界人士出席,会议期间,总政文化部的陆文虎陪同小说《围城》的德文译者莫妮克也来观看了电视剧。
剧集评价
愚夫妇及小女皆甚佩剪裁得法,表演传神;苏小姐、高校长、方鸿渐、孙小姐、汪太太等角色甚佳。其他角色亦配合得宜。此出导演之力,总其大成。(作家钱钟书 评)
该剧的艺术成就突出。若说该剧自始迄终流荡着清回倜傥、细腻蕴藉的汩汩才气与诗情,恐怕并不为过。它的成功,可说是编导演与摄录美同步完成的杰作,所以才能使全剧在整体构造上,达到艺术精品所能达致的美学境界。要做到结构严谨有致,对于从名著改编移植的剧说来,并不容易。至少要求做到情节取舍得当,发展线索经过剪裁之后依然十分流畅,不粘滞无阻隔,人物性格丰满、完整,画面情境构造,能够保持住原著的精华,使转换成屏幕形象的画面语言既简洁厚实又相当传神。既然故事发生在40年代,对时代气氛的渲染,自然也不能疏忽。这些《围城》剧组都做到了,它所受到的赞誉,证明该剧不仅未使文学原著受到损害,还以自己的艺术光彩,踵事增华,为文学名著向大众普及,做了好的张本。
该剧的人物塑造,非常引人注目。陈道明的方鸿渐,从人物的整体设计,到每一情节与重大场面的艺术处理,都注意到了形体与角色内心的高度统一。方鸿渐的吃相、坐相、站相,设计细致、准确,与人物性格可以说是铢两悉称,完全合拍。比如,他就餐时两眼盯着菜肴不遑他顾的俗相;与人交谈,有时心不在焉,白眼向壁那副意马难拴的神态;他在不该那么发笑的场合,发出不该发出的冷笑、憨笑、蠢笑、傻笑来,显得那样不知分寸,不合时宜,但在性格密码的破译上,却又以这些笑声极具说服力地说明,剧中主人公是一个既无心计,又无风度,更无外交手腕和灵活应变能力的人。所以,他在一连串的生活挫折里,总是贻笑大方,被人算计,自遗伊戚。与之旗鼓相当的,是李媛媛的苏小姐。这一角色似乎更会用眼睛说话。对方鸿渐说来,有时她的眼睛就是刀刃,就是不愿听也得听从的纶音天语。英达的赵辛楣,人如其人,妙在使人感到,不是他演戏,倒像剧中人在演他。在角色驾驭上,吕丽萍似乎也把剧中人的性格琢磨透了,所以她才别出心裁。用那不紧不慢的腔调说话,用滴溜溜转动、可怜巴巴求援的眼色看人,这样一来便把孙柔嘉这个年纪不算大,心机却很多,善于韬晦露拙的人演活了。总之,全剧角色众多,虽不能称道每一个角色都惟妙惟肖,每一位扮演者都功力悉敌,但可以说每一个角色都很称职,主要角色都演得非常出色。这一部长达10集的电视剧,能在艺术创造的高水平上,保持全剧形象体系的和谐统一和完整。(影视评论家刘扬体 评)
该剧的导演和表演都很出色,演员选择很理想,主要演员尤好,他们把书中的重要人物演活了。(政治理论家胡乔木 评)
该剧虽然布景简单、设施简陋,但胜在选角贴合,人物出彩,像是从书中走下来,演绎惟妙惟肖。剧中留着中分头的陈道明,演出了方鸿渐骨子里的青涩清高。他的表演技巧“一惊一乍”:总是神情落寞地游离于周边环境,每被旁人问及时,先是吃一惊,才回过神来。这个冲突制造出强烈的喜剧效果,也不断强化了人物性格:方鸿渐是尴尬的局外人。英若诚把面不善心不慈、世故狡猾的校长表现得入木三分。史兰芽有姣好的面容,善睐的眼神,知性的气质,把都市中生活优越的富家小姐唐晓芙刻画得异常生动。第一美人“汪太太”由于慧扮演,演得妩媚辛辣,高贵犀利。(《文汇报》 评)
对于该剧而言,由于受电视剧表现形式的限制,它不能像小说那样充分地表达作者深沉、睿智的精神境界,与洞彻人生后审视世界的特殊心态——从容地、站在高处俯视人生世界,同样也难以充分表现出知识分子群落所特有的特殊精神状态与文化品格,而这些恰是整部作品的思想精髓。这一极为微妙的、电视剧形式通常难以传达的命题,却借助于音乐非常成功地表现了出来。在剧情展开的进程中,尤其是在片头,作品时常以画外音的形式,把能够表现出作者思想、态度,以及作品基调的一些精辟的警句,以宁静、客观、从容的语调解说了出来,与此同时,宁静、舒朗、客观、理智,而又淡雅、从容的音乐也随之出现,极为巧妙、精微地传达出了作者高雅、脱俗、睿智,冷静地站在人生边上俯视世界的精神状态,同时透出浓重的文化韵味与书卷气息,将作品的基调较为完整准确地传达了出来,最终使整部电视剧成为珠联璧合的一个艺术整体。(河南大学音乐史教授陈宗花 评)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12 14:38
目录
概述
剧情简介
分集剧情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