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汉字
围(读wéi)是汉字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春秋时期文字。本义是围绕,后引申为周围,又引申为计量圆周的单位。
字源演变
古字作“囗”(wéi),后在春秋时期,分化出“圍”,表示众人被围在一个四周封闭的空间内。战国时期图2,围字有了比较大的变化,其内部更显得被围的人多且杂,《说文》中篆文发生微微形变,其内部“囗”的上下是正反写的“止”变形,外部再用“囗”包围,依旧体现是的包围的含义。秦汉字型皆承自于小篆,一直延续使用“圍”,直至新中国成立推行简化字,内部变为“韦”。
围是形声字。囗为形旁,表示围绕,为声部。本义是围绕,也指城池防御。“围”字像卫兵环绕着城邑站岗。当“韦”的“环城守卫”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口”(表示周密环绕),强调环绕城市巡逻。
后世本字为“囗”(wéi)只用于部首中,不单用,例字有“国”。而其他字义均有“围”所承担。
详细释义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六】【囗部】羽非切
守也。从囗韦声。
说文解字注
守也。从囗韦声。
羽非切。十五部。
康熙字典
《唐韵》羽非切。《集韵》于非切。𠀤音韦。《说文》:守也。
又绕也。《易·系辞》:范围天地而不过。注:周备也。范,如金之有模范。围,匡郭也。
又《诗·商颂》:帝命式于九围。注:分天下为九处,若规围然。
又环也。《周礼·夏官·环人》注:环,犹围也。主围賔客,任器为之守衞。
又遮取禽兽。《礼·曲礼》:国君春田,不围泽。注:春育之时,不合围尽收之也。
又《王制》:天子不合围。注:言不四面围之也。
又环绕攻城。《春秋·提要》注:环其城邑曰围。
又《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禬礼哀围败。注:谓其国见围入而国被祸败也,丧失财物,则同盟之国会合财货归之,以更其所丧也。
又《韵会》:五寸曰围。一抱曰围。《庄子·人闲世》:栎社树,其大蔽牛,絜之百围。散木也,无所用,故寿。
又县名。《后汉·郡国志》围县,属凉州武威郡。
又与韦通。《前汉·成帝纪》:大风拔木,十韦以上。
又与衞通。《管子·地员篇》:山藜苇芒,羣药安聚,以围羣殃。注:围同衞。
又《唐韵》《集韵》𠀤于贵切。音谓。绕也。
字形书法
异体字
字形对比
书写演示
书法赏析
音韵汇集
中上古音
韵书集成
参考资料
.汉典.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23 08:27
目录
概述
字源演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