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在时间里的父亲》(The Father)是由
佛罗莱恩·泽勒执导,佛罗莱恩·泽勒、
克里斯托弗·汉普顿编剧,
安东尼·霍普金斯、
奥利维娅·科尔曼主演的97分钟亲情片。
剧情简介
安东尼(
安东尼·霍普金斯饰)是一个身患疾病的年迈父亲,他淘气而又高度独立,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拒绝了女儿安妮(
奥利维娅·科尔曼饰)的一切帮助。然而,在女儿安妮决定和她的伴侣搬去巴黎后,安东尼面临着一项艰难的人生选择,是搬到养老院还是接受女儿寻找的新护工。在这个过程中,面对不断变化的环境时,安东尼开始怀疑他所爱的人、他自己的思想、甚至他的现实结构,他仿佛进入了一场奇怪的时空之旅,错乱的记忆和时间线交织出一段段匪夷所思的故事,而一个个陌生又熟悉的人也让他陷入迷茫。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职员表
演职员表参考资料来源:
角色介绍
角色介绍参考资料来源:
影片原声
音乐原声
电影配乐
导演充分利用了声音手段来辅助塑造人物形象。如在片中三次歌剧配乐的选用,均与安东尼的心境息息相关,并形成强烈的互文性。当安东尼第一次出场时,正坐在窗边听英国皇室御用作曲家亨利·普赛尔所作《亚瑟王》组曲中的《冷之歌》(Cold Song)段落,约翰·德莱顿(John Dryden)的歌词直接暗示了主人公安东尼正处于人生寒冬的生命困境之中。
在“第二天”的开篇,导演安排安东尼在厨房收听意大利歌剧贝里尼的名作《
诺尔玛》中最著名的咏叹调《圣洁的女神》,这段短暂的轻松时光与此后主人公发现陌生男人“保罗”出现在自己家中的惊恐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从医院看病回家的段落中,配乐采用了比才歌剧《
采珠人》中的咏叹调《我仿佛在花丛中》,准确烘托出了安东尼此刻落寞神伤的心情。
幕后制作
剧本创作
该片改编自佛罗莱恩·泽勒的舞台剧《父亲》,该剧是佛罗莱恩·泽勒2012年创作的法语舞台剧,2012年9月,在巴黎首演,并于2014年获得了法国戏剧最高奖“莫里哀奖”的最佳作品奖项。戏剧的成功让他意识到观众有可能经历着和角色一样的遭遇,于是他有了改编成电影的念头,而得益于电影这种语言,可以让这种经历变得更加沉浸、不安,所以他才决定在2020年将这部戏剧作品改编成电影搬上了银幕,而这部作品也成为了佛罗莱恩·泽勒的电影处女作。
选角过程
对于“父亲”这个角色的选择,导演佛罗莱恩·泽勒从来没有想过第二人选,“安东尼”一角是他为安东尼·霍普金斯特意打造的,在创作初期就直接按照安东尼·霍普金斯的出生年月日来撰写剧本。
奥利维娅·科尔曼成为女主角也是很早就定下来的,导演还曾7次坐火车去伦敦,就是为了现场观看奥利维娅·科尔曼主演的戏剧。
拍摄过程
该片全程都在伦敦的一个摄影棚拍摄完成,拍摄过程中的布景每天都在变化,这也让整个布景变得很复杂,以此来创造迷宫的感觉,主创团队也没有按照先后顺序进行拍摄。拍摄的房间非常大,以此让住在里面的人显的更小,摄影师在拍摄时特意将景别压的很低,让场景变的很有压迫感。
幕后花絮
影片特色
主题寓意
该片是以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题材的电影作品,通过聚焦亲情叙事主题,将镜头对准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患者及其家属,在亲情关系处理、亲情变化及追溯记忆的过程中,讲述了不断升级的人物矛盾,创造与时间、回忆相对抗的世界。导演佛罗莱恩·泽勒最初开始创作这个故事时,他想到了自己的祖母。从某种程度上,她对导演来说就像是母亲。她将导演抚养长大。在他15岁的时候,祖母开始遭受痴呆症的侵袭。他当时就在祖母身边,所以他对那充满痛苦的治疗过程有一定了解。同时他又意识到,他不是一个人,因为每个人都有祖母,每个人都有父亲,有很多人深陷这种进退两难的境地,所以该片不仅是讲述导演自己的故事,更是分享一种情感。
叙事技巧
该片以安东尼为主角,围绕其不断恶化的记忆展开叙事,从最初的轻度衰退到记忆严重退化,直至仅留存片刻记忆。影片将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症与故事矛盾相结合,使观众获得了更加直观、生动的理解。在讲述安东尼主动、有意识保留记忆的同时,巧妙设计故事情节,传递其无意识的心理。在安东尼不停地找自己的手表的过程中,通过使用场面调度、剪辑等技术手段,使观众清晰地发现时间并无任何意义。在安东尼和保罗共同寻找手表的故事情节中,安东尼不仅将医生和保罗混淆了,也将时间早晚混淆了,特别是影片巧妙借助光效,讲述安东尼已经无法主动建构记忆,只能被动地理清人与事以保留即将失去的记忆。但却只能被困在自己无意识的行为中,越来越乱。该片在设计故事悬念与冲突时,直接以父亲安东尼本人为中心,合理设置女儿、女婿等亲人角色,在点燃、激活故事矛盾的同时,为主角提供情感参照与生命意义。
该片的整体叙事结构如同“迷宫”一样,除了主角安东尼,其余角色与演员之间都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为了缝合中间的时间差,仅是安妮从厨房听到声音到客厅的时间,就通过借助细腻的叙事技巧,不断切换时空场景,用稳定、不变的主体与不断变化的时空场景,构建了现实与“伪现实”不断冲突的叙事环境,描绘了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内心世界与记忆结构。
叙事语态
该片由客体语、体态语和副语言构成了非语言交际体系,道具物品形成了影片人物的标记性特征,副语言特征展示了语言交际者的情绪,对话语交际产生了丰富、逆反的效果。该片通过巧妙利用叙事语言和非语言交际体系,形成了生动、立体的叙事空间。影片呈现的世界相对混乱,象征和反映了安东尼本人的精神状态。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作为特殊的故事题材,通过采用纪实类影像风格,深入患者的内心情感,采用能够被观众所认可的叙事话语。为了让身心正常的观众更好地理解阿尔茨海默病的症状、记忆结构,该片设计了包含多种类型的情感话语方式,通过讲述父亲与女儿的斗争与和解,追求爱情与陪伴父亲的冲突,构成了丰富的叙事话语。
叙事风格
该片通过引入混淆的“时空体”,以偏重纪实的叙事风格,在“直指”与“涵指”中,成功打破了微观与宏观语境之间的界限,使观众在具体、可感的社会交际活动中,借助可听、可见的视听符号,充分感受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内心世界,建构起完整的内心情感话语,实现了叙事价值。为了更好地讲述安东尼本人记忆丧失、分裂的状态,选择了相对混乱的角色关系,在电影的叙事剪辑及叙述合力下,成功塑造了以“安东尼”为核心的叙事结构,该片在创作过程中,通过利用相对完整的镜头,采用纪实影像的表达手法,最大程度地呈现了时间的状态性及空间的完整性,在时空的不断切换中,实现了对艾滋海默症患者群体的现实关照。
场景设计
该片受大卫·林奇《
穆赫兰道》中的谜题叙述、罗曼·波兰斯基的《
冷血惊魂》(Repulsion)和迈克尔·哈内克的《
爱》(Amour)中用内部空间描述精神障碍人物的强烈影响,导演佛罗莱恩·泽勒与他的合作编剧克里斯托弗·汉普顿(Christopher Hampton)、美术设计师彼得·弗朗西斯(Peter Francis)、摄影师本·斯密哈德(Ben Smithard)共同设计了80岁的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安东尼的记忆迷宫——伦敦公寓。
导演想用这样一个场景,用迷宫来呈现那种迷失方向的感觉,让观众可以切身体会到这种感觉。因此,这套公寓不仅是整个故事中的重要角色,更是安东尼精神空间的外部视觉呈现。影片叙事的复杂结构和安东尼的迷失记忆是通过空间在电影时间轴上所发生的微妙变化实现的。为此,整个公寓的布局中设计了许多门和走廊,灯光、色彩、布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同样的镜头进入同一处空间时,却早已出现了难以察觉的变化。如在影片的前10分钟里,公寓的颜色是绿色和黄色的,但随着叙事的逐渐推进,公寓开始变成蓝色,并逐渐变淡。
该片在场景设计方面只设计了4个场景,即父亲的公寓、女儿的公寓、医生的诊所、老人疗养院,这4个场景的建筑结构都是一致的。其中有一条50呎的走廊贯穿所有场景(见图:公寓大蓝图)。
当叙事在父亲脑海中发生变化,整个景场就会在家具和颜色方面发生变化,变成了女儿的公寓,父亲公寓以暖色为主调,而女儿公寓则是墨绿色墙壁,沙发上点缀粉红色软垫,显得比较现代和女性化。
该片由于设计和布置场景的预算只有600美元,于是场景设计负责人彼得·弗朗西斯采用各种渠道购买道具,他分别在古董交易会挑选小物品,在Ebay上挑选符合风格的厨房家具,在宜家购买安妮公寓中的现代家具,安妮公寓中的一些蓝色瓷砖是导演的助手从巴黎的一个卖家手里淘到的。
意象隐喻
导演片中设计了两个重要的意象:手表和树。其中,安东尼“寻找丢失的手表”更是成为了贯穿全片的重要情节。在影片开头,安东尼便向女儿安妮抱怨护工安琪拉偷走了他的手表。此后这个关于时间的隐喻反复出现,成为了主人公记忆错位的重要视觉呈现,也暗示了安东尼试图在时空秩序渐渐消失时努力维持秩序的无力感。
另一个关乎影片主题的意象是“树”。在片尾的养老院场景中,彻底陷入记忆迷失漩涡的安东尼痛心地哭诉说:“我觉得好像我所有的叶子都要掉光了”影片的最后一个镜头也以窗外随风摇曳的树作结,将这个关于爱与失去的人生隐喻故事通过具象化的视觉意象予以提炼。
获奖记录
制作发行
宣传活动
2020年9月15日,片方发布一款预告片。2021年4月2日,片方发布“失序时空版”预告片;4月20日,片方发布一款海报和“记忆迷宫版”预告片;4月23日,片方发布“主演安东尼·霍普金斯”特辑;5月13日,片方宣布定档于2021年6月18日在中国内地上映,并发布中国独家海报和预告片;5月21日,片方发布主创特辑;5月25日,片方发布导演制作特辑;6月1日,片方发布“老小孩”正片片段;6月4日,片方发布“父女”特辑,并开启中国内地预售;6月8日,片方发布“父亲挨打”电影片段;6月10日,片方发布“亲情守护”情感特辑。
影片上映
影片上映参考资料来源:
票房信息
该片2021年6月18日在中国内地上映后,首月获76万人支持,创造了连续4日新片上座率霸榜第一的成绩,截止2021年7月该片票房已接近2900万,创造了2021年艺联专线上映影片最好的票房成绩,也让该片成为艺联专线继《
波西米亚狂想曲》《
三块广告牌》之后最卖座的品质影片。
该片在中国票房为3163万元,全球票房为2449.62万美元。
影片评价
大众评分
专业评价
角色诠释
《困在时间里的父亲》探索着亲情的边界、道德的边界,这是晦涩又极其惨烈的地带,它们在时光里的角力被暴露后,带来强烈的疼痛感,夹杂着更强烈的无力感。该片是一个完全以老人视野讲述的故事,有“我”却也是“我”的丧失,仿佛用影像再现了阿尔茨海默症患者脑海中那些彻底糊化的物质。而错乱的时空,却能把人类那些最容易获得通感的自私、最无力的爱、最困惑的矛盾,都平静展现在面前。疾病困扰之下,等待在生活最深处的,最终就是这些无法解答的凛冽,足以让观众看完影片后感到难以名状的悲怆。从狡猾孤傲的父亲,到暴躁、无助、胆怯、悲伤的老人,安东尼·霍普金斯的呈现是不断扩散的交响乐,因为他像爷爷,也像父亲,更像每个人类的黄昏。观看该片其实注意不到所谓演技,因为安东尼·霍普金斯在苍老的睫毛下,藏好了那些大于故事、小于人生的冷峻。(《大众日报》评)
情节设定
《困在时间里的父亲》似乎并不想隐瞒它在情节上的单薄以及冲突上的平淡,而是饶有兴致地在纪实性的日常场景中反复吟唱叹息,深情又冷峻地向观众呈现老年生活的破碎、孱弱与无力。但另一方面,影片又不希望观众对情节的全部密码一览无余,埋设了大量悬疑、反转、断裂、矛盾的细节,常在刚刚显露情节的脉络和被遮蔽的真相时又反戈一击,将观众带入更大的困惑与错愕之中。
影片实际上在安东尼身上构建了内与外的双重冲突。其中,外在的冲突来自于安东尼想维持独立自尊的生活,但年老体弱的现实,加上智力退化的风险,让他需要别人的照顾。外在的冲突还包括安东尼希望得到女儿安妮的照顾,但安妮在人到老年之后,也想追求自己的幸福。至于内在的冲突,则是安东尼在意识混乱不清的状态下,无法接受小女儿已经离世的现实,不愿面对安妮抛弃他,安妮男友嫌弃他的事实,只得在想象中完成与小女儿的相会,或者排遣被人视为累赘的痛苦。(复旦大学艺术教育中心副教授,文学博士 龚金平评)
人生隐喻
影片刻意回避外景,既是为了向观众展示安东尼的生存处境,也在隐喻的层面向观众揭示人生的真相:人生的轨迹,就是从向外部世界的探寻、征服,到回归人生的极简状态,退缩到生命需求的最低境界,并心怀不甘地偏安室内一隅。只是,身体的蜷缩并不意味着精神空间的沦陷。这时,忧伤的歌剧并不能真正疗伤,往昔的伤痛,情感上的渴求,只会愈发让人无法自如。
影片像是写给老年人的一曲哀歌,又像是献给所有人的一声叹息。观众从安东尼身上窥见了普遍性的生命历程和人生困境,那是从不断憧憬未来,不断收获人生果实,到只能在往事回眸中感受温暖,在无数离丧和失去中无力回天的无望之旅。但是,影片并没有因此在低沉感伤的氛围中诉说人生的虚无,而是将安东尼脑海中那些爱的碎片,那些隐隐绰绰的不安,拼凑出生活的真实面容,并召唤每个人与自己的人生和解,与生命中的所有过往紧紧拥抱,从而获得对人生的超脱与从容心态。(复旦大学艺术教育中心副教授,文学博士 龚金平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