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目前天津仁爱学院,天津体育职业学院,天津体育学院,天津中医药大学已经入驻;
天津医科大学新校区一期工程预计不早于2023年05月31日交付使用,据此推测整体搬迁亦不会早于2023年05月31日;预计2025年天津石油职业技术学院入驻新校区。
团泊大学城周围计划有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等医疗设施,基本满足学生的需求,还有团泊足球场、奥特莱斯商城,北师大附中,南开翔宇仁爱校区,市体校等配套设施。
入驻高校
高校活动
天津医科大学新校区
天津医科大学新校区选址于静海区东北部,团泊新城西区健康产业园内,东至团泊大道,南至南华路,西至常海道,北至鄱阳湖路。总占地面积1952亩,总建筑面积66.6万平方米,估算总投资59.41亿元。项目建成后可满足17000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需要。项目整体分为三期建设,2014年12月奠基,于2019年3月正式开工,一期工程预计不早于2023年05月31日交付使用。整体搬迁亦不会早于2023年05月31日。本工程环评报告已于2016年1月13日公示。
2014年12月24日,落户团泊新城天津健康产业园的
天津医科大学新校区举行奠基开工仪式。天津市静海县县委副书记
张希峰、天津医科大学党委书记
姚智出席。副县长张金丽和
天津医科大学校长尚永丰分别致辞。县长助理李春津和市发改委、市教委、市建筑设计院以及县政府办公室、团泊新城委、杨成庄乡等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
县领导代表县委、县政府对天津医科大学新校区开工建设表示祝贺,向一直以来关心支持静海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感谢。指出,天津医科大学师资力量雄厚、专业性强,是具有较高影响力的医学类重点院校,在教育、科研、医疗、预防和社会服务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天津健康产业园成为承接京津医疗康复教育等相关功能的重要园区,发展空间广阔。天津医科大学落户于此,不仅对加强与国际国内医学同行交流合作,提高办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也对天津健康产业园更好发挥集聚效应,增强区域辐射带动能力具有积极意义。新校区的开工建设,标志着天津医科大学与静海合作进入崭新阶段。静海县委、县政府将全力营造一流环境,以更大力度支持天津医科大学发展,加强与校方在教育医疗健康等方面的合作。园区和相关部门要视天津医科大学新校区建设为己任,提供全方位服务,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希望项目建设单位严把质量关,建设精品工程,确保天津医科大学新校区建设进展顺利。
开工仪式上,尚永丰展望了
天津医科大学未来发展。天津医科大学学生代表和教师代表分别发言。滨海团泊新城有限公司负责同志就高质量完成新校区项目建设作表态发言。与会领导和师生共同为
天津医科大学新校区奠基培土。
近日,《党群心连心》栏目网民“马亮”留言:天津医科大学搬迁至团泊湖西区项目原计划2017年暑假实施新校区一、二、三期整体搬迁。现在施工进度如何,搬迁计划具体推迟到何时?
静海区委回复:据团泊新城委介绍,目前,天津医科大学新校区选址、规划已完成,选址地块内部分土地整理已完成,正在办理前期手续,计划于全运会结束后启动一期工程建设,待天津医科大学新校区全部建成、具备搬迁条件后,立即实施学校搬迁工作。
2014年-2018年,
天津医科大学新校区实质处于停工状态,直至2019年3月复工。
截止2019年12月,项目仅招标并开工一期一标段:医学英语人文学院和计算机教学楼(医学影像学院和医学检验学院)。
一期二标段、二期、三期均无开工迹象,且二期、三期未开始监理招标。一期二标段已经进行了监理招标。
9月13日,
天津中医药大学举行新校区项目开工仪式。天津市静海县县委书记
孙文魁致辞。天津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
张金钟、校长
张伯礼出席。县领导李洪东、舒万成和滨海团泊公司及项目承建单位负责同志参加。
仪式上,
天津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张金钟介绍了项目情况;校长张伯礼宣布开工;教师和学生代表发言。滨海团泊公司和项目承建单位负责同志就项目建设讲话。
孙文魁代表县委、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府、县政协向
天津中医药大学新校区项目开工表示祝贺。他说,天津中医药大学新校区正式开工,这是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加快推进天津健康产业园建设的一件大事。多年来,天津中医药大学在教育教学、学生培养、校企产业合作等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该校新校区正式落户静海,必将为静海经济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静海县委、县政府一定会以一流的工作,全力以赴为新校区建设提供优质服务和强有力的支持。同时,希望天津中医药大学和项目建设单位以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建设,为天津健康产业园建设一座环境优美、特色突出、魅力独特的新校园。
2017年11月8日,天津体育学院团泊校区启用仪式举行。天津市静海区副区长
张金丽、
天津市体育局副局长
李桂峰、天津市政建设集团董事长翟乃满、天津市政建设集团常务副总经理李春津,校领导王欢、张立顺、靳风辉,原校领导姚家新、李宗浩、于善旭、杨茜萍、张勇、李勃出席启动仪式。团泊新城委、代建公司、各参建单位有关负责同志,学校职能部门、各二级单位负责人及师生代表参加。仪式由院长吉承恕主持。
天津市政建设集团常务副总经理李春津在讲话中谈到,市政建设集团坚持建设最好、最美体育大学的合作宗旨,从总体规划到分期实施,顺利完成建筑面积35万平米的现代化体育大学工程。团泊校区项目荣获全国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天津市结构海河杯、天津市安全文明工地等荣誉。他祝愿体育学院蓬勃发展。
静海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张金丽在致词中诚挚欢迎我校整体搬迁团泊健康产业园。她指出,这不仅是
天津体育学院着眼长远的重大战略规划,也是开启静海区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性事件,必将大力提升静海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是静海区的一件盛事。他表示,静海区将不遗余力为天津体育学院提供更加优质的配套服务,全力支持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同时也真诚希望与天津体育学院在体育产业、全民健身、运动康复等领域开展深入合作,共同将健康产业园打造成为全国体育产业示范基地的范本。
天津市体育局副局长李桂峰在致词中谈到,近年来,市体育局和
天津体育学院在竞技体育、全民健身、继续教育、科技攻关等领域开展密切合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搬迁后的天津体院与市体育局团泊中心毗邻,从地理位置上为双方实现更加深入的合作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希望天津体育学院以搬迁新校区为新的契机,持续融入健康天津、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战略,以一流的办学条件和教育教学水平,服务地方和国家体育事业发展。
党委书记王欢在讲话中,回顾了团泊校区的建设过程。2010年,学校新校区纳入健康产业园整体规划建设,2013年3月正式开工建设。经过4年多的建设,一、二、三期工程全部建成投入使用。一个教学、训练功能齐全,科学研究设施先进,生活服务舒适周到,校园环境生态人文,运行管理节能高效的校园环境已初步形成,从根本上扩展了学校的办学空间、改善了办学条件、增强了办学实力,并为助力体育事业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他由衷感谢为新校区的建设和搬迁工作给予帮助与支持的各级领导、各参建单位和全校师生员工。他谈到,明年,学校将迎来建校60周年,学校新校区的启用,将打开天津体院新甲子奋斗的崭新一页。展望未来,我们相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加快建设体育强国、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征途中,全体天体人在团泊的一方热土上,一定会勠力同心,艰苦奋斗,以崭新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不断开创学校事业发展新局面,为早日建成国际知名、国内一流、高水平、有特色的现代体育大学而努力奋斗。
静海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张金丽、天津市体育局副局长李桂峰、天津市政建设集团董事长翟乃满,我校党委书记王欢、教师代表李娟、学生代表尹梦婷共同为新校区启用揭牌。
天津石油职院新校区建设正式开工
10月8日,
天津石油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一期建设工程正式开工。开工当日,施工方进行了平整场地和放线等前期工作。天津石油职院领导也亲临现场,听取了项目部、施工方和监理方的情况介绍,并督促各方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确保工程如期完成。
据工程项目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学院新校区选址团泊新城东区,占地约700亩。一期工程主要包括第一教学楼、第三教学楼、
图文信息中心、文体活动中心、机
加工中心,共计5栋主体建筑,建筑面积46900平方米。施工期间,学院将按照工程进度,派专人赴施工现场进行协调、督导。
学院新校区的建设关乎学院未来发展大计,学院师生衷心期盼着能够以一所富于石油特色和现代气息的新型高职院校为契机,进而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近日,有网友在政民零距离上咨询石油新校区进展,得到以下回复。
尊敬的“龙腾”网友:
您好!您反映的问题已获悉。据区团泊新城委回复,石油学院新校区一期工程正在准备进行装修施工,二期工程正在开展土地核实工作,计划2018年内实施开工建设,具体 完工搬迁时间,将根据工地、项目建设工作进展排定。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祝您工作、生活愉快!
静海区人民政府
2017年11月6日
由此知道,石油学院新校区一期工程已经开始装修阶段,二期正在征地阶段,预计一期二期工程全部竣工之后学院实施整体搬迁计划。
学院在团泊新城东区建设新校区,二期工程项目,总建筑面积58800平方米 ,占地面积6.3万平方米,目前一期已经开始装修阶段,二期正在征地,待二期建设完成后学院实现整体搬迁。
天津仁爱学院开学
从我市相关部门获悉,近期,坐落在团泊新城的天津仁爱学院将正式开学。该校作为团泊新城的一个重要教育配套项目,对天津城市南部的发展升级会起到良好推动作用。
位于天津南部的“团泊新城”作为天津市总体规划的新城之一,总体规划面积约210平方公里,独揽57平方公里的浩瀚水域。它的开发顺应了天津“一轴两带三区”的战略规划,也正在实践城市总体发展的宏伟蓝图,吸引了包括“团泊湖庭院”等一批项目在此先后动土。在此前提下,该区域的教育配套显得尤为重要。天津仁爱学院就此应运而生,该校是天津大学的二级学院,该校将秉承百年天津大学优良传统,延续天津大学优良的教学品质,并将以超越天津大学现有校区的国际化现代规划建筑理念,为未来在那里学习的2万余名莘莘学子提供天津首屈一指的教育、教学条件。
据相关专家分析,“团泊新城”天然环境得天独厚,它可依托团泊湖现有湖水、地热等资源优势。而天津仁爱学院的兴建将为该区域人文环境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今后“团泊新城”的发展目标将定为“重点发展教育、体育及旅游、休闲度假产业,建设成为以风景旅游为特色的现代化新城”,规划未来城市人口发展规模将达60万人。 可以预见,在教育配套的带动下,这个未来的新兴城市中将涵盖:旅游特色镇、临湖堤岸休闲区、岛屿高尚居住区、大学区、新城发展区、乡村休闲区 、运动旅游休闲区、产业发展区等功能,将成为中国第三代复合新城,并作为天津的四大旅游特色镇,八大自然风景旅游区,并已全面纳入天津“十一五”的战略发展计划。
另外记者获悉,“团泊新城”的第一个居住组团“团泊湖庭院”的起步区即将开放。新的居住需求必将带动教育需要,而先行的教育配套也为该区域未来组团的逐渐形成发展起到拉动作用。两者之间的互动发展为天津整体规划中南部的快速发展推波助澜。(记者 张秋艳)
9月30日,天津体育职业学院在二楼报告厅举行隆重的开学典礼。市体育局科教处负责人杨军出席,学院领导班子成员、教职员工、2017级全体新生参加。
新生们一曲《强军战歌》拉开了典礼的序幕。学生代表发言,一定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八位南大学生的回信精神,谨记习总书记对青年学生的殷切希望,树立与这个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秉承学院“明德精学,追求卓越”的校训,用智慧和勇气开拓进取,励志勤学、刻苦磨炼,在激情奋斗中绽放青春光芒。
教师代表说,不惧怕失败、孜孜以求、努力拼搏、奋勇争先的体育精神是同学们努力的动力和方向。学院的老师,有长年从事体育教育的教师,有曾带出世界冠军的教练,有长期为一线运动员监控身体状态的科研人员,有为优秀运动员保驾护航的医疗工作者,有为体育事业发展出谋划策的管理精英,我们一定会为同学们接触、认识、进入体育事业铺路搭桥、保驾护航。
科教处领导寄语我院师生,弘扬全运精神,遵循教育规律,把体职院的教育品牌进一步做大、做强,同学们要学习发扬奥林匹克精神,学习锐意进取、迎难而上、顽强拼搏、争创第一的女排精神,用“明德精学 追求卓越”的校训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争取早日成为体育发展的中流砥柱,社会栋梁之才。
学院领导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勠力同心,志存高远,将个人理想与学校长远发展相结合,以学校发展为己任,勤学修德,刻苦磨炼。二是增强“四个意识”,胸怀天下、立己达人,珍惜大学时光,勤读书、读好书。三是深读《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不忘初心,认真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怀揣品德高洁的心、拥有远大的理想、渴求广博的知识、锻炼健康的体魄、掌握扎实的技能,为实现体育强国的伟大目标贡献我们的力量。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9月30日,在第68个国庆节到来之际,天津体育职业学院在二楼报告厅举行了庄严的落成仪式。
出席落成仪式的领导有局党委书记、局长李克敏,局党委副书记王洪,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李建中,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李桂峰,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王路华,副巡视员陈铭,副巡视员吴卫凤,以及机关各处室及各直属单位的主要领导同志。
王洪宣读《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设立天津体育职业学院的批复》《市教委关于同意筹设天津体育职业学院的复函》及《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实施专科教育高等学校备案名单的函》并宣布天津体育职业学院落成开学。
李克敏在讲话中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体育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弘扬“全运精神”,以“培养具备较高综合素质的竞技体育人才和具有体育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满足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发展的多元化人才需求”为目标,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教学的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理念。精诚团结,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紧紧抓住政策优势及团泊湖健康产业园的平台优势,依托市体育局在竞技体育、全民健身和体育产业中的优质资源,充分发挥学院在硬件建设、专业师资、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方面的资源优势,把学院建成一所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协调,与体育行业发展紧密结合,紧扣市场需求,办学特色鲜明的体育类高职院校,以实际行动践行“健康中国”国家战略。
她对新生们提出希望,要持续学习《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给南开大学学生回信》精神,躬身实践,勇于担当,脚踏实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砥砺思想品格。进一步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时代大潮中建功立业,成就自己的宝贵人生。
学院领导表示,体职院在今后的发展中,一定牢记局党委局领导的嘱托,严格按照市教委、市体育局的工作要求,发扬全运精神,抓住机遇,主动作为,研学共进,实现高水平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