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山海拔24.6米,方圆约一里许。山虽不高,但因其周围十里范围内并无其他任何高山或土丘(离西面最近的鹤羊寺山也有近十里),且周围地势平滩开阔,其孤零零倒也显得突兀。
远看团山,好似一铁锅倒扣于地。由近观之,则恰如一小鳖背北朝南,横卧平川。小鳖形神兼备,神灵活现。不但头、颈、身体齐备,而且尾巴、四足齐全。山坡地势平缓,山上杂草丛生、树木稀少。山的周边为椭圆形。团山之名,一说是因为鳖又叫做“甲鱼”或“团鱼”;另一说是由于山的周边为圆形,而“圆”在当地又被常常说成“团”,故有此名。
关于“小鳖山”的来历,在民间曾有一个动人的传说。说是在郑家屯西面的鹤羊寺山上,有一个小道童因无意中服下一颗宝珠,变成海中一只神鳖。道童看到寺院和当地百姓因缺少耕地而生活困苦,就决心用自己的力量退海造田,为民造福。真的到了那一天,道童却因为吞食海水过多,无法返回大海,最后化成这座“小鳖山”。还有一个传说,说小鳖从海里带来无数珍宝,都藏在自己的肚子里。为此曾招惹无数人到此来挖珍宝。他们甚至挖掉了“小鳖山”的四足,结果根本没有挖到什么珍宝,只不过挖到一些蛤皮鱼骨的化石。不过,这也恰恰证明了无数年前这里确曾是退海之地。
山东部有一村子,名叫“团山(子)村”,盖因此山而得名。解放后曾在此设“团山乡”(驻地团山村),后陆续改为“团山公社”、“团山乡”、“团山镇”、“团山街道办事处”,皆因此山而名。
解放后曾在“小鳖山”的“脖颈”上建乡初级中学一所。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乡初级中学搬迁至山北800米团山公路一侧,此处遂被改建为团山粮库。“农业学大寨”时,村里曾派人在“小鳖山”上修建梯田并栽种果树。后因山上土壤
贫瘠,水土不保,果树全部枯死,梯田荒芜。
1985年,沈大高速公路开工修建。因“小鳖山”紧临其侧,作为沿途数十个土石方供应地之一也投入到繁忙而紧张的建设中。随着挖掘机、推土机日夜不停地采挖,“小鳖山”日渐
瘦削。等到五年后高速公路建成,“小鳖山”已被挖掉总山体的大约四分之三。若不是耸立在山顶上的那根测量标志,怕是这四分之一也很难保留下来。
今天的“小鳖山”早已失去了往日的风采,连他的相貌都变得丑陋不堪。然而它却应该为此感到骄傲和自豪:因为它以用身躯铺就了现代化的
康庄大道,它也再次实现了自己为民造福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