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伊玖磨
日本作曲家
团伊玖磨(Dan lkuma,1924—2001年),日本艺术院会员、日本三大作曲家之一。唐宋诗词影响他最深,令他一生致力于中日的文化交流,也当了该学会的会长,在苏州住过一个很长的时期。除了作曲,也以写散文见称,用“烟斗的袅袅”这个专栏,在杂志上一写就是三十六年之久。
生平简介
团伊玖磨(Dan lkuma,1924—2001年),日本艺术院会员、日本三大作曲家之一。1924年4月7日生于东京。1942年入东京音乐学校作曲系,1945年毕业。1950年他的作品《A大调交响曲》获日本广播协会成立25周年管弦乐应征作品特等奖。1951年写出歌剧《夕鹤》,翌年首演,一举成名,获得每日音乐奖、山田耕笮作曲奖、伊庭孝歌剧奖。该剧在国内外演出已逾400余场,成为日本歌剧的代表作。1979年5月曾在中国演出。1953年,他与芥川也寸志、黛敏郎组织作曲家社团“三人会”。1966年曾被授予日本艺术院奖。1973年就任日本艺术院第二部(音乐、戏剧、舞蹈部)会员。1976年任新成立的歌剧研究所所长。迄今已创作7部歌剧、6部交响乐、16部管弦乐曲、7首室内乐及众多的合唱曲、吹奏曲、电影音乐、戏剧音乐等,作为日本具有代表性的作曲家,享有很高的声誉;他曾任日中文化交流协会会长,毕生致力于日中文化交流事业。据中国交响乐团团长俞松林介绍,团伊玖磨家族自其父辈便致力于日中文化交流事业。上世纪30年代,梅兰芳几次访日演出都是由他父亲一手操办的。而他的父亲也正是因为从事日中文化交流活动,而惨遭日本特务杀害的。子继父业,团伊玖磨先生从小就关注中国文化。自1966年起,先后50余次访华,为日中文化交流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创作的歌剧《夕鹤》,于1979年曾作为改革开放后第一个外国歌剧作品访华演出,并获得了成功。
团伊玖磨作为日本具有代表性的作曲家,享有很高的声誉,作品颇丰。他的作品有歌剧《夕鹤》、《神耳头》、《杨贵妃》、《荒山狐乐》、《小锣》等5部,交响曲6部,交响组曲《丝绸之路》等。此外,还有歌曲、合唱曲、电影音乐等。他创作的歌剧《夕鹤》,于1979年曾作为改革开放后第一个外国歌剧作品访华演出,并获得了成功。他的音乐语言平易近人,较多地吸收了后期浪漫派的技法,表现力丰富,具有独特的抒情性。注重日本传统音乐的团伊玖磨,在自己的作品中都深深埋下了对和平的祈愿。他曾这样说:“我从不写迎合时代的作品。肉体即使在这世上消失,作品却是永生的。”在中国音乐界,团伊玖磨先生有着广泛的影响,他是中央音乐学院和上海音乐学院的客座教授,曾经指挥过中央乐团(现中国交响乐团)、上海交响乐团、辽宁交响乐团等中国著名的交响乐团。中国著名指挥家李德伦、韩中杰曾多次执棒中央乐团演奏他的音乐作品。为庆祝日中恢复邦交正常化30周年,去年年底团伊玖磨先生与国交还商定2002年将他的另一部歌剧《小锣》搬上中国舞台。团伊玖磨长期以来担任日中文化交流协会常务理事,自1966年起,先后50多次来华进行友好访问,为日中文化交流做出很大贡献。2001年5月17日,当他率领日中文化交流协会代表团在中国苏州访问时,因突发心脏病逝世,享年77岁。
关于先生的新闻
乐声传友情 笔墨书华章——追忆团伊玖磨先生
陈喜儒
日本著名作曲家、指挥家、社会活动家团伊玖磨先生离世已近11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仍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
我虽然久仰大名,看过他的歌剧,听过他的音乐会,读过他的文章,但毕竟隔行如隔山,并不熟悉。井上靖先生逝世后,他继任日中友好文化交流协会会长,中国作家代表团访日时他出面接待,见面的机会才多了起来。在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之际,回忆团伊玖磨生前的轶事片断,不禁百感交集。
典雅高贵 为乐而生
团伊玖磨个子很高,在日本人中可谓“鹤立鸡群”。他头发很长,有些斑白,指挥台上,用力一甩,如雪飞扬。一身笔挺考究的深色条纹西装,一只不离手的精美烟斗,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透出高贵典雅。
团伊玖磨生于1924年。父亲团伊能,研究西洋美术史,希望子承父业,著书立说,但他痴迷音乐,小学时开始学钢琴。后来他觉得整天循规蹈矩地弹外国曲子,枯燥无味,于是就天马行空,随心所欲,在琴键上尽情抒发自己的情感。老师发现他有音乐天赋,鼓励他学作曲,但父亲反对,因为当时日本正穷兵黩武,学音乐会遭人耻笑,没有前途。父亲打电话给被誉为日本作曲家之父的山田耕筰,请他劝说儿子打消念头。团伊玖磨去见山田前,彻夜未眠,精心写了志愿书。山田把他的志愿书扔在一边,看也不看,突然用两手夹住他的脸,凝视着他的双眼说:“你搞作曲吧!”团伊玖磨大吃一惊,他怎么不看我的材料就让我作曲?事后他问山田,山田说:“我看到你那双痴迷的眼睛,就知道,如果我不同意,你就会去死!”
后来他进入东京音乐学校,师从下总皖一、桥本国彦。1950年,他创作的《E调交响曲》获日本广播协会管弦乐大赛特别奖。1951年创作歌剧《夕鹤》,次年获《每日新闻》特别奖、山田耕筰奖和伊庭歌剧奖。他说:“《夕鹤》的主题有普世意义——金钱会腐蚀人的灵魂。”他以多产优质而著称,作品有歌曲、交响乐、合唱、歌剧及电影、戏剧的配乐等几百部作品。
乐坛之外,团伊玖磨还是随笔家,他在《朝日画报》开的专栏《烟斗随笔》,每周一篇,连载长达36年,谈世态、人情、音乐、历史、民族、文化、见闻,文字平实、淡雅、宁静、幽默,结集岀版了几十本随笔集。他说:“音符没有具象性,不能表现狗、鹰的具体形象,所以我用文字来写。”
性情中人 赤子童心
团家是贵族。团伊玖磨的祖父团琢磨是福冈武士之子,留学美国,专攻矿山学,为三井财团创始人,曾任日本工业俱乐部理事长、日本经济联盟会长,获男爵爵位。东京原宿一带,原本是团家土地,但随着家道中落,最后搬到六本木附近的宫村町。在美军空袭中,团伊能看到自己的家变成一片火海,只小声嘟囔了一句:过去的一切,都已经化为灰烬。之后掏岀香烟,有滋有味地吸了起来。团家人那种“阅尽人间兴废事,不曾富贵不能穷”的豁达、宽容,可见一斑。
团伊玖磨在逗子的家,与天皇叶山“御用邸”很近,天皇和皇后常到他家欣赏音乐,品尝他夫人做的中国菜。他说:“他们很喜欢中国菜,皇后尤其喜欢。我与他们相识是通过音乐。天皇会拉大提琴,皇后会弹钢琴和竖琴。他们不是一般的会弹会拉,而是能演奏得很好。”天皇和皇后到中国访问前,曾到团家咨询,到中国如何做,注意什么……
团伊玖磨是性情中人,赤子童心,我行我素。他爱吃辛辣食物,而且嗜蒜成癖,每顿饭不喀哧喀哧吃上一头大蒜,就不算吃饭。他喜欢用菜拌饭吃,喜欢大碗喝酒,大碗吃肉。爱喝茶,尤爱中国茶,从早到晚,咕嘟咕嘟豪饮不停……
他对中国菜一往情深,甚至达到痴迷的程度。他说:“日本人靠着材料新鲜,只知道生吃,顶多烤一下,煮一煮,其实还是材料,即料而已。刺身就是最好的例子。而西餐因为材料根本不新鲜,所以又是葡萄酒煮,又是奶酪调味,他们讲得头头是道,其实全是为了掩饰材料的先天不足。那不能叫料理,只能叫理。中国人说了,只有好材料与烹饪结合的中国料理才是地道的料理!我认为这是至理名言。”
文化互鉴 滋润心灵
团伊玖磨对中国的历史文化更是情有独钟。他说:“当我第一次接触到汉字,并得知它来自中国时,为之惊叹。尚在孩提时代,在我模糊的记忆中,中国、中国文化就已深深根植于我的心中。不久,我又知晓,日本历史的源流中有中国文明,日本的音乐、乐器等亦源于中国……中国一直滋润着我的心灵,给我以新的力量。”
他认为,日本在文字、宗教、哲学、艺术、医药等方面,都得到中国的巨大恩惠,近代却“以怨报德,回报以军国主义的侵略”,使日本打上忘恩负义的烙印,而日本“对于过去犯下严重罪行的亚洲各国,根本没有或没想严肃、诚恳地对待。至今仍残留在中国的旧日军毒气弹,以武力为背景强掳的劳工,慰安妇问题,战败后一文不值的军票等等,有待解决但仍草率搁置的问题堆积如山”。
团伊玖磨生前访华60余次,曾任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客座教授,指挥过中央乐团、上海交响乐团、辽宁交响乐团,在中国音乐界有广泛影响。由于他为发展中日友好和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被中日友好协会授予“中日友好使者”称号,被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授予“人民友好使者”称号,荣获中国文化部的“文化交流贡献奖”。
2001年春天,团伊玖磨率领日中文化交流协会代表团访华,不幸猝发心脏病,5月17日病逝于苏州。
此前半年,他在《烟斗随笔》专栏最后一篇文章中说:“再见了!我不会再回到这里了。老人是要离开的。能够看到的只有他渐渐远去的背影。老人哼着久远的时调走远了……”谁也没有想到,竟然一语成谶。他本来要在半个月后的5月31日再来北京,亲自指挥为纪念日中文化交流协会成立45周年而举办的“团伊玖磨作品音乐会”演出,却驾鹤西去,使这场如期在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举行的音乐会,成了一次追思和悼念。在音乐堂里,我仿佛又看到了他高高的身影、飘逸的白发、谦和的笑容……
团伊玖磨走了,但他那古典的高贵,美妙的音乐和文章,艺术家的执着和天真,将永远留在人世,滋润着人们的心灵。
出版图书
基本信息
作者:(日)团伊玖磨 著,杨晶,李建华 译ISBN:10位[7801733541] 13位[9787801733542]
出版日期:2005-5-1
定价:¥78.00 元
内容提要
这本专著是作者生前随笔专栏“烟斗随笔”的精选,共辑100篇文章。该专栏在日本《朝日画报》上连载36年,发表1800余篇文章,谈历史,谈文化,谈民族,谈音乐,谈人情,谈世态,多彩多姿,是团伊玖磨先生学养的记录,也是其深刻的人文关怀的传播。
编辑推荐
余秋雨……
那时我还没有写散文,却一听就喜欢上了《烟斗随笔》这个书名,并立即想象着那种在寂寞海岛的小窗前握着烟斗执笔的情景。我想,那真是一种最标准的『散文境界』。然而,当时怎么也没有想到,我要再过二十年才能读到《烟斗随笔》。
正是这种『挺过瘾』的感觉,使他的散文产生了一种抵拒喧嚣的优雅,因此也就代表着一种清冷的海岛目光,投回本土。但是,他的心理疏离并不刻意地表现为超尘脱俗。相反,由于洗去了表层尘浪,他更注意生活的质感。
把美学寄托在质感之中,这才是真正的艺术家。把质感释放在疏离之后,这才是优秀的散文家。
吴祖强:
《烟斗随笔》是一位作曲家并非以音符,而是用文字来表述内心感受的作品。我不知道《烟斗随笔》一千八百余篇的所有内容,但从这中译节选本来看,仅这百篇便已琳琅满目,那么全部包容何等广泛当也可想而知。
辻井乔:
《烟斗随笔》 正是绽放于现代的随笔文学之奇葩。若以法国做比,堪称蒙田的随想录,或性质回升有不同的拉罗斯福哥的箴言集等系谱的文学支脉。
《烟斗随笔》是一个庞大的散文系列,于《朝日画报》连载三十六年之久,在日本家喻户晓。
译者简介
杨晶:1955年生。1972年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1975年中联部亚洲局日本处;1986年东京大学文学部日本近代政治史;1988年中国国际交流协会;1993年美国华盛顿大学杰克逊国际问题研究所;1994年中国青年国际人才交流中心;2000年起自由翻译至今。
译著:
《世界系统》(田中明彦/经济日报出版社/1989);
《周佛海日记》(合译/MISUZU书房/1992);
《最环的时代是最好的机会》(邱永汉/台湾财讯出版社/1998);
《中华思想台风圈》(邱永汉/台湾财讯出版社/2001);
《千年一叹》(合译/余秋雨/阿部出版社/2002);
《文化苦旅》(余秋雨/阿部出版社/2005)。
李建华:1954年生。1972年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1975年中陪部亚洲局日本处;1981年广岛大学文学部日本近代文学;1987年中国驻日本大使馆;1992年日本禅文化研究所;1997年北京东方之星综合企划有限责任公司。
译著:
《21世纪的日本 和世界》(合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各国首脑人物大辞典》(合著 /中国社会出版社/1991);
《雁栖塞北——来自黄土高原的报告》(合译/高见邦雄/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5)。译(李建华、杨晶):
《冰点》(三浦绫子/外国文学出版社/1987);
《次郎的故事》(下村湖人/中国工人出版社/1992);
《日本政治》(京极纯一/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2);
《我的经营之道》(和田加津/中国发展出版公司/1992);
《井上有一书法》(海上雅臣/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5);
《日本致富奥秘》(邱永汉/学林出版社/1997);
《中国人的思想构造》(邱永汉/台湾财讯出版社/1998);
《造型的诞生》(杉浦康平/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等。
广濑飞一:(TOBIICHI HIROSE)1937年出生于伊豆七岛的御藏岛。 二十几岁开始做电视节目摄影师,参与制作了大量的电视节目。
主要节目有《兼高薰——世界之旅》《世界的孩子们》《遥远的音乐之旅》等。摄影同时坚持拍摄日常生活中的人物,举办纪实摄影作品展:《人物 团伊玖磨》、演员仲代达夫专题《无史塾STEP TO STEP》《坂田明的创造音的世界》《音乐天地 音乐家十一人面面观》等。出版摄影集《人物 仲代达夫》《长渊刚》等。
目录
团先生的“日记”(吴祖强)
随笔文学的杰作(辻井乔)
中文版序(余秋雨)
父亲伊玖磨与
《烟斗随笔》(团纪彦)
随笔
坤包
钢笔
色盲
萤火虫
假牙
坠落
大蒜
晚霞
暗杀
周日的午手
盲信
年龄
观光日本
萌芽季节
河豚
新干线
手表
与那国纪行
东京娃娃鱼
殴打论
寿司
贺年片
金与银
不花钱旅行
一个记忆
一衣带水
……
书评
奇人团伊玖磨和《烟斗随笔》
高小茶
团伊玖磨生于1924年,是日本三大作曲家之一,在日本内外都享有盛誉。而他在日本《朝日画报》杂志上连载三十六年的系列散文《烟斗随笔》,当年在日本也是家喻户晓。只需稍作想象,就能猜想到团伊玖磨这样一个并非鬻文为生的人,能够在三十六年间写下一千八百四十二篇散文,做事何等勤奋严谨而又持之以恒。
然而只用“勤奋严谨而又持之以恒”来形容团伊玖磨,也未免太小看他了。从《烟斗随笔》的第一篇《坤包》,就能看到一个人到中年,好奇心却依然旺盛得有如孩童的奇人。看着他为了女人皮包里的秘密抓耳挠腮又不敢越雷池一步的有趣模样,不由让人揣测此人在生活中大概能够领略到许多常人熟视无睹的生活情趣吧。事实确实如此:为了弄明白家里的猫儿到底能否分清人穿着的衣服并非人的身体的一部分,团先生索性脱光衣服,全身赤裸地逗弄小猫,吓得夫人悄悄请来了医生朋友,暗中检查团先生是否精神出了问题(《萌芽季节》);这还不算什么,为了弄明白到底是哪种食物引起了奇痒难抑的荨麻疹,团先生特意让医生多开了一倍的药,然后再次吃掉几种可疑食物,终于通过再次感染的荨麻疹成功确定了“凶手”(《荨麻疹》)。为了满足好奇心甘愿再受一次罪,这种乐趣可不是一般人理解得了的。
也许由于好奇心旺盛又具有实干精神,团伊玖磨难免要对有时显得过于拘谨的日本传统发发牢骚。他有个特别的习惯,到高级日本餐馆吃饭前必然要先到小馆子吃东西垫肚子,因为觉得高级日本料理从来就吃不饱。他毫不客气地抱怨日本料理——尤其是高级料理——分量不够,营养不足,还先上酒后上菜最后才上饭,只想让客人“少喝还管醉”。对海鲜这类高级食材他也不看在眼里,因为他在作曲工作室所在地八丈岛可以亲自潜入海里,“捞上三四十只大个海胆,敲开后放入大碗,再打一碗鸡蛋,往里放上酱油和辣根,拌上饭吃”,这比起高级日本料理中“在一只小小盖碗中放着少得可怜的海胆”的做法,确实是豪迈多了(《日本料理》)。
如果因此就认为团伊玖磨是个与风雅无缘的莽汉,又看错他了。严肃如写乐谱,琐碎如刮胡子,团伊玖磨的要求都很高:写乐谱的钢笔必须用德国造的万宝龙或百利金钢笔,才能保证写完四五百页乐谱音符的符点依然不变形;刮胡子必须用在北欧时买的一套剃刀——配有七把刀片和一条磨刀皮带,刀具及说明中使用的文字足有西班牙文、德文、法文、瑞典文四种。这种为了达到最高境界不畏繁难的做法,可谓是精神上的贵族了。(《钢笔》和《麻烦》)
当然,如果知道团伊玖磨的身世,这种贵族精神的来源也就一目了然。团家祖先在12世纪由中国来到日本,到团伊玖磨的父亲团伊能还有男爵头衔。团伊玖磨的祖父团琢磨更以矿山技术专家的身份被推举为三井财阀的掌门人。
由于这些和中国解不开的缘分,团伊玖磨终生热爱中国文化,他在作曲时曾选择长城、丝绸之路和杨贵妃作为题材,也曾担任中央音乐学院和上海音乐学院的客座教授。
无论是勤奋、严谨、好奇、豪迈、风雅……似乎都不足以形容团伊玖磨这个奇人。也许要了解他最好的方式,还是捧起《烟斗随笔》,亲耳聆听团先生讲述他三十六年的人生感悟。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1 09:37
目录
概述
生平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