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回民学校(Beijing Huimin School)是一所由北京市
西城区教委主管的
全日制公立完全中学,是北京市重点中学、北京市示范性普通高中。
学校介绍
北京市回民学校创建于1925年,其前身“国立回民学院”为成达师范学校、西北中学、燕山中学三所学校结合而成。
成达师范最早成立于山东,1929年迁至北平。抗战时期,颠沛流离,辗转迁徙,1941年在桂林归为国立,1946年复又从重庆迁回北平。解放前夕,成达师范由中国共产党接管,合并了西北中学、燕山中学,在1949年10月6日,建立了国立回民学院。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第一所少数民族院校,属中央教育部直属管理。
回民学院时期,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民族工作,优先发展民族教育。在全国范围内选派优秀的教师、招生和分配,使学院的办学质量迅速提升。教育、教学工作很快就跻身于北京市先进学校的行列,文体活动水平也赫赫有名。学院培养出的少数民族干部,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肩负历史责任,奔赴祖国各地,承担着宣传和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的重要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从1958年开始,回民学院的干部、教师陆续调离,校园也逐步缩小。抽调部分骨干老师分别参与筹建宁夏回族自治区、宣武红旗夜大、宣武师范、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等。回民学院本部在1963年分为回民中学和68中学。1985年两所学校重新合并,北京市教委将回民学校确定为首批办好的市级重点中学。回民学校师生经过多年艰苦卓绝的努力奋斗,办学质量逐渐提升。2002年,被市教委评审定为北京市高中示范校。2003年又与181中学合并至现在的规模。
近年来,北京市回民学校以“融﹒和”文化为引导,致力于打造多元聚融、和谐共赢的现代化民族特色品牌学校。学校坚持“以人为本、质量立校、精品建设、办有特色”的办学思想,秉承“立德、笃学、健康、和谐”的校训,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在北京这方教育沃土上孕育着生命的坚定与执著,实现着民族教育的“共存、共赢、共发展”,传递着民族团结、平等、友好互助的发展理念。
学校曾经先后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先进单位”、“教育部德育工作典型经验奖”、“北京市精神文明标兵”等荣誉称号,现为“国家级高中特色发展试验项目校”、“北京市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示范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北京市奥林匹克体育后备人才(男女足)基地校”、“北京中赫国安足球俱乐部校园足球基地校”。2003年6月回民学校被认定为北京市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在同年7月与北京市181中学合并。而在八十多年来,学校培养出了4万余名毕业生。有一大批从事大、中、小学的教育工作者,有一大批从事科技、文化、新闻、出版、文体、卫生等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特别是有一大批在全国各地从事民族宗教工作的民族干部。
北京市回民学校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设施优良,占地面积87亩,建筑面积38000㎡。校园中绿树掩映,鸟语花香,富有浓郁的文化氛围和民族风格,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图书馆、羽毛球馆、餐厅、宿舍等组成的建筑群错落有致,别具特色。学校有标准的400米田径运动场和足球场,球场草坪获得FIFA QUALITY PRO认证,为最高标准的人造草坪足球场地。看台能容纳2000多名观众,看台下面是120米的风雨跑廊,充分满足学子们的体育锻炼需求。
九秩春华,芝兰玉树,桃李芬芳,学校培养出的数万余名毕业生,在祖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建设中,在各行各业的发展进步中,特别是在党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导下,北京市回民学校致力于打造多元聚融、和谐共赢的现代化民族特色品牌学校,形成了“多元一体”文化视域下的“融•和”办学理念。学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传承发展民族优秀文化、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己任,在党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探索中发挥着引导作用,促进民族团结、共建美好家园,促进各民族师生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担当着各民族“守望相助”共同使命,播撒着“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希望。
办学规模
回民学校地处北京市少数民族聚居的牛街地区。今天的回民学校占地面积87亩,建筑面积3万5千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图书馆、篮球馆、餐厅、宿舍等组成的建筑群错落有致,富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学校建成主干千兆宽带百兆到桌面的校园网,全校8座楼均通过千兆光纤与网络中心的主交换机相连,实现了班班通、室室通。数字校园建设已成规模,其中教育教学资源总量已达550G以上,图书馆10万册藏书中有2万册是电子图书。有标准的400米田径运动场和足球场,看台能容纳2000多名观众,看台下面是120米的跑廊。教室内配备计算机、电视机、录音机、放像机、实物投影仪。学生宿舍是高档公寓,设有空调、电视、电话、双卫生间、冷热水、计算机接口到每个人的写字台。餐厅可供800余人同时就餐。学校的教学硬件设施基本完备,办学条件较好。
北京市回民学校现有初、高中57个教学班,2500余名学生,其中包括住宿学生970名。
校园环境
占地面积87亩,建筑面积38000㎡。校园中绿树掩映,鸟语花香,富有浓郁的文化氛围和民族风格,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图书馆、羽毛球馆、餐厅、宿舍等组成的建筑群错落有致,别具特色。学校有标准的400米田径运动场和足球场,球场草坪获得FIFA QUALITY PRO认证,为最高标准的人造草坪足球场地。看台能容纳2000多名观众,看台下面是120米的风雨跑廊,充分满足学子们的体育锻炼需求。
师资力量
现有教职工259人,其中专职教师164人。区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28人,高级教师占教师总数的45%,有著作、有科研课题的教师占37%,有四个区级、一个市级先进教研组。12种少数民族的师生占师生总数的30%以上,各民族师生共同学习生活在一和谐团结民族大家庭中。
学校特色
伴随时代的进步,国家的发展,北京市回民学校在新的世纪里,站在更高的平台上,不断总结、不断实践、不断探索,走出了一条成功的办学之路,在春色满园的民族教育花园中,成为一朵充满青春活力的、绚丽芬芳的奇葩。
进一步明晰办学理念
北京市回民学校近十年来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已经跻身于北京市示范学校的行列。学校深深感受到务实、科学、先进的办学理念是学校弃旧革新、凝聚人心与力量、促进快速发展的关键。面对着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挑战,面对着回民学校自身发展、再铸辉煌的要求,学校进一步明确了办学思想,即:“精品、主人、以人为本”。2003年,学校提出了“实现北京市回民学校新腾飞的构想”。2004年1月王静校长带领全体干部和教职员工,本着“办精品、创名校”的精神,制定了实现北京市回民学校新腾飞的第一阶段实施计划《发展构想》。秉承“立德、笃学、健康、和谐”的校训,北京市回民学校的发展驶向了一个新的快车道。
体现办学风格的民族性
北京市回民学校始终立足民族性,在办学思想、教育内容、培养对象、人员组成、各类活动、建筑风格、校内设置、环境装点、礼仪习俗等表现出民族元素。
学校通过民族教育的实践和研究,形成了十个方面的特色内容:探索民族发展的办学模式、形成民族风格的管理特色、培育民族团结的领导集体、建设民族教育的师资队伍、创造民族特点的办学条件、体现民族政策的招生办法、富有民族特色的教育内容、开展民族传统的文体活动、组建民族需求的服务实体、参与民族社区的实践活动。
用“爱”培养孩子,用“责任”关注孩子
北京市回民学校抓教师观念的转变,怀着强烈的责任感,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各学科老师都已经将现代化教育手段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将学科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综合利用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生动活泼的学生活动是北京市回民学校学生成长的广阔天地。三十公里的远足活动,十四岁生日班会,参加军事夏令营,野外生存训练,青年志愿者在行动活动,泰山、济南、曲阜社会实践,在西柏坡、抗日战争纪念馆等革命圣地举行成人仪式,阳光电视台、流星广播站、回声报、生态园、自主活动区等等,学校用“爱”精心为孩子的成长搭建了一个个舞台。
坚持开放办学,发挥资源辐射优势
北京市回民学校坚持立足宣武,服务北京,走向全国,面向世界,近年来,学校在秦皇岛市建立北京市回民学校分校,在呼和浩特市建立友好学校,接待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千名学生和教育工作者,接纳挂职干部34名,坚持着经济和智力支边活动。北京市回民学校作为国家民族基础教育的窗口,先后与美、英、日、韩等国的多所学校建立了友好关系,接待了数千名来访者。在刚刚结束的由北京市回民学校承办的首届“百名民族中学校长论坛”中,校长们提高了对民族教育的认识,加深了对民族教育的理解,增强了办好民族教育的信心。
2005年,北京市回民学校迎来了八十年的诞辰,展望回民学校未来的发展,有理由相信在新的世纪里,在新的挑战与机遇面前,展现给我们的将是一个锐意进取、朝气蓬勃、更加绚丽的回民学校。
学生组织
足球队
北京市回民学校是市级“足球体育传统校”,现有初高中足球队两个队员近40人。足球队建队以来,多次在市级足球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曾获“可口可乐”杯和“金帆”杯的第二名和第三名。学校的足球项目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每年一届全校性的“回中杯”足球赛已举行了十七届,每年高中足球队都向各大专院校和运动队输送了足球特长生和运动员。学校的场地设备具市级前列,教练员工作认真负责,在北京足球界具有一定的影响。
田径队
北京市回民学校是区级的“田径传统校”,现有田径运动员近五十名。学校为了进一步搞好运动队的建设,每年在全区的范围内招收田径特长生,在小升中的工作中,学校共招收田径特长生15名,已形成梯队的形式。在市级的比赛中,田径队的队员曾获得市级长跑比赛的第一名,市中小学田径运动会1500米的第二名和400米栏的第二名,在区中小学田径运动会中,我校队员多次刷新区级记录并连续数年获得初中团体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
健美操队
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提高学生对体育文化的审美情趣,我校于1999年建立了校级的健美操队。队员来自全校的每个年级,训练的内容包括基本身体素质和基本技术的训练工作。学校健美操队曾多次参加大型的体育活动,特别是市级的大型体育表演,在广安体育馆的北京市的大型迎奥运的活动中,我校的健美操队的表演受到了在场观众的热烈欢迎,中央电视台的记者采访了健美操队的杨明明、韩霞,北京青年报和北京法制都在头版刊登了表演的大副照,受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民乐团
北京市回民学校民乐队建立于1996年,现有队员近60人,曾多次在市区级的民乐比赛中获得一、二等奖。学校领导一贯重视民乐队的组织管理工作,在学生的生源以及经费的管理上,都十分重视这项工作,学校还是区级“金帆艺术团”的主要成员,在宣武区的文艺活动工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影响。学校为了扩大民乐团的规模,对有民乐特长的学生在招生上实行倾斜政策,形成自己的梯队。我们欢迎有民乐特长的学生积极报考我们学校的民乐团。
阳光电视台
阳光电视台在回民学校小有名气,现如今,她己有近七年的创建史。她虽不能与社会生活中大型电视台的规模相媲美,但她有她的精悍、纯粹:她没有众多的节目版块,但她有她独特的色彩与风格:她没有庞大的人员组成,但她有她精益求精、乐于奉献的团队作风。几年来,阳光电视台的节目得到了不断的更新和完善。内容涉及校园新闻、精彩活动回放、学生才艺展示、时事大家谈等诸多方面,这些节目从策划、采访、组稿到编辑等绝大多数工作都由学生承担。许多次,夜光伴随着忙碌的身影直至节目的最后制作完毕,欢呼与喝彩声淹没了疲惫的神情,同学们正是在一丝不苟的工作中深深地体会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含义,许多人因此而喜欢上了这一行并将它作为自己为之努力的目标和理想。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群求实、奉献、充满灵感的男孩和女孩,回民学校阳光电视台才正如她的名字一样,如阳光一般色彩斑斓,如阳光一般渲染了充满生机的青青校园。
流星广播站
有这样一种声音,响起在每周四的午后;有这样一个地方,让寂静的校园更加五彩缤纷;有这样一群人,忙碌在每一个的春夏秋冬;有这样一个团队,活跃在回中---我们自己的天空。----这,就是您每周都能够收听到的“流星”之声!“流星”广播站成立于1998年,是由北京市回民学校团委直接领导的学生团体。我台以“团结、进取、求实、创新”,为宗旨,在全校师生的热情支持和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在一年的过程中,由过去的设备简陋,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发展成现在这样有着先进的设备,严格的管理体系的学校著名的社团之一。广播台节目内容丰富多彩:新闻、时事、体育等节目让你及时、全面、深入地了解信息;法律、电脑、读书、英语类节目开拓你的视野;还有音乐、聊天、影视、情感、点歌、竞猜等娱乐休闲节目,让你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有所放松。在每天中午和下午的黄金时间,我们都会和你准时相约。我们是一首歌,一首由青春谱写的歌;我们是一幅画,一幅由希望描绘的画。敬请你的关注,期待你的喝彩!
学生会
回民学校学生会由初中和高中的同学整体组成。学生会设主席一名,副主席2名,部长4名,副部长4名,各部委员若干。学生会干部的产生是由学生主动报名,经学代会选举产生的,因此它具有民主性、广泛性、代表性。学生会依据各部的特点,结合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如每年一度的艺术节和体育节,是学有所长的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大舞台:类似电脑爱好者、英语沙龙、文学戏剧社等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挖掘了同学们的兴趣与专长,活跃、丰富了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