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旋灸法又称熨热灸法。是指将燃着的艾条在穴区上方作往复回旋的移动的一种艾条悬起灸法。本法能给以较大范围的温热刺激。回旋灸的艾条,一般以纯艾条即清艾条为主,近年来,临床上也有用药艾条施灸,取得较好的疗效。其中,报道较多的为赵氏雷火灸法,以独特的配方研制成的药艾条作回旋灸,用于治疗某些五官科及妇科病证。
简介
灸法中
悬起灸之一种。指将艾条燃着的一端在施灸部位上方一定距离处作回旋运动,给患者以较大范围的温热刺激。适用于风湿痛,神经麻痹等。
操作方法
回旋灸的灸条分为清艾条(包括无烟艾条)和药艾条。回旋灸的操作法有二种:一种为平面回旋灸。将艾条点燃端先在选定的穴区或患部熏灸测试,至局部有灼热感时,即在此距离作平行往复回旋施灸,每次灸20~30min。视病灶范围,尚可延长灸治时间。以局部潮红为度。此法灸疗面积较大之病灶;一种为螺旋式回旋灸,即将灸条燃着端反复从离穴区或病灶最近处,由近及远呈螺旋式施灸,本法适用于病灶较小的痛点以及治疗急性病证,其热力较强,以局部出现深色红晕为宜。
主治病证
本法适于病损表浅而面积大者,如神经性皮炎、
牛皮癣、股外侧皮神经炎、皮肤浅表溃疡、带状疱疹、褥疮等,对风湿痹症及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也有效果。另可用于近视眼、白内障、慢性鼻炎、以及排卵障碍等。
注意事项
1.灸治时,应注意艾条与皮肤之间既要保持一定距离。又要达到足够的热力。特别要注意不同病证与患者之间的差异。
2.温和灸不宜用于急重病证或慢性病证的急性发作期。
临床应用
1.咳嗽
取穴:风门、肺俞。
治法:上穴均取,双侧同用。嘱患者取伏卧位,用30号1~1.5寸毫针。从上至下取穴针刺,刺风门0.5~1寸深,刺肺俞0.5~0.8寸深。上述腧穴进针得气后施用泻法,每隔3~5min行针一次,留针30min后出针。出针后点燃艾条一端,温和灸风门、肺俞二腧穴,使患者施灸部位有较强的温热感而无灼痛感。施灸时间为半小时。每日上下午各治疗1次,3日为一疗程。
疗效:共治疗60例,结果:显效40例,好转1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32%。
2.冠心病
取穴:内关、膻中、心俞、至阳。
治法:上穴均取,双侧同用。患者取平卧位,充分暴露腧穴部位。用药艾条作灸材。点燃艾条一端后,先施灸一侧内关穴,灸火约离皮肤0.5~1寸。采用温和悬灸法,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施灸5min,以局部皮肤呈红晕为度。然后再以同样方法施灸另一侧内关穴,施灸5min。再依次以同样方法施灸膻中、心俞(双),各灸5min。至阳穴施以温和灸,每次30min.每日灸治一次,灸治6次为一疗程,休息一日后再继续进行第二疗程治疗。治疗疗程一般为5~10个疗程。治疗时间在1~2个月之间。
疗效:所有病例在治疗期间均停服任何中西药物,仅心绞痛发作时给服硝酸甘油片。
(1) 改善症状(包括心绞痛、胸闷、短气、心慌、头晕等)疗效,共观察643例:总有效率为86.2%~87.4%。
(2)改善心电图疗效共观察200例:显效率为29.7%,其总有效率为63%~67.7%。另有心肌缺血患者40例,仅灸至阳穴,l疗程后19例痊愈,21例有效。总有效率100%。
另外,灸治对降低血脂、免疫功能、改善甲皱微循环都有一定作用。
3.降血脂
取穴:
主穴:关元。
配穴:足三里、丰隆。
治法:每次取一主穴,加一配穴。采用清艾条或药物灸条(以决明子、红花、公丁香、硫磺等七味药加艾绒组成),行温和灸。距穴区一定距离,以感温热而不灼烫为宜。每次灸15min,至局部出现红晕为度。每日1次,连续4周为一疗程。本法可由患者自我操作。
疗效:共
观察了40例,结果临床控制6例,显效12例,有效1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5.0%。
4.原发性低血压
取穴:
主穴:百会。
配穴:关元、气海、足三里。
治法:主穴为主,疗效不显时加配穴。取卧位或坐位,右手持点燃艾条在距百会3cm处以温和灸疗施灸,左手食、中指置于百会穴两侧,按压头发并可自感温度,以便于随时调节施灸距离。每次施灸15~20min。在关元、气海、足三里穴以艾炷施直接灸,每穴灸5~7壮,灸至穴位局部皮肤出现轻度红晕。灸时施用补法,即不吹火,待其燃尽后去之,然后手按其孔穴。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疗效:共治49例,经灸1~2疗程,其总有效率为93%~95.4%。
5.胃下垂
取穴:分为二组。① 神阙、足三里;② 关元、三阴交。
治法:两组交替,点燃艾条在距穴位5~8cm处作点灸或悬灸,每穴灸15~45min,见皮肤潮红即可。每日治疗1~2次,10日为1个疗程。可将上述灸治教给患者,自行施灸。
疗效:共治113例,结果:痊愈101例,好转11例,无效1例。疗程最长64日,最短10日。总有效率为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