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重境界,是一些高尚的人对人生的理解及实践,王克煜按人生递进层次及主旨任务分科将人生划分为四重境界。第一重是功利境界,主旨任务是自强不息; 第二重是道德境界,主旨任务是厚德载物; 第三重是自然境界,主旨任务是随遇而安;第四重是天地境界,主旨任务是得道升天,或入土为安。到达、生活于道德境界的人是贤人,到达、生活于天地境界的人是圣人。四重境界内涵“彭祖养生”、“老子释道”的朴素的哲学思想。在这里,王克煜教人怎样才能成为圣人的方法。一旦成为圣人就是达到人作为人的最高成就。
王克煜认识理解的四种境界,它来源于春秋诸子百家的经典著作及历代先贤的哲理明言,其实是完美人生的四个阶段。也是完美人生的崇高任务。
由来辨析
王克煜的《四重境界》来源于春秋诸子百家老子、孔子、庄子、孟子等的经典著作、 历代先贤的哲理明言,及今人冯友兰人生四重境界、王国维治学三境界。不过,同冯友兰的四重境界划分略有不同,他按人生递进层次及主旨任务分科将人生分为四重境界,并且概述了每重境界的主旨任务及达到的目的。第一重功利境界,主旨任务是自强不息; 第二重道德境界,主旨任务是厚德载物; 第三重自然境界,主旨任务是随遇而安;第四重天地境界,主旨任务是得道升天 ,或入土为安。王克煜在多篇文章著述中阐明了人生的境界的观点,在诗作《泰山初雪》中更是明确提出,大自然谁也不能主宰,人类是不可能改变大自然的,否则会受到大自然的肆掠惩罚,人们在欣赏大自然时,要尊重大自然,更要设法保护环境,尊重善待地球,加强自身修养,逐渐达到古代先贤所说的至善至美,也就是这里说的四重境界。
第一重功利境界,自强不息
【成语】自强不息【发音】zì qiáng bù xī
【解释】自强:自己努力向上;息:停止。自觉地努力向上,永不放弃。
【英译】自强不息——Constantly strive to become stronger
【出处】成语出处:《周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解释】自强不息:形容自己不休息的自觉地努力向上,永不松懈。
第二重道德境界,厚德载物
【成语】厚德载物
【发音】hòu dé zài wù
【解释】重视品德像大地一样能容养万物。 形容品德像地一样容纳百川。
【出处】《易经》有坤卦,其《大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国语.晋语六》:“吾闻之,唯厚德者能受多福,无福而服者众,必自伤也。”厚德载物,雅量容人。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厚德育人
【释义】人有聪明和愚笨,就如同地形有高低不平,土壤有肥沃贫瘠之分。农夫不会为了土壤贫瘠而不耕作,君子也不能为了愚笨不肖而放弃教育。天地间有形的东西,没有比大地更厚道的了,也没有不是承载在大地上的。所以君子处世要效法“坤”的意义,以厚德对待他人,无论是聪明、愚笨还是卑劣不肖的都给予一定的包容和宽忍。
“厚德载物”意思是说,以深厚的德泽育人利物,今多用来指以崇高的道德、博大精深的学识培育学子成才。
第三重自然境界,随遇而安
【成语】随遇而安
【注音】suí yù ér ān
【出处】清·刘献廷《广阳杂记》一:“随寓而安,斯真隐矣。”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4回:“吾生有涯,浩劫无涯,倒莫如随遇而安。”
【释义】随:顺从;遇:遭遇。指能适应各种环境,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满足。这是解闷,是对照:七情六欲而言。大家都在寻找,就是告诉人们:随之欲,自然就知道,不去寻找了。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指能顺应环境。
【近义词】顺其自然、与世无争、随俗浮沉
【反义词】愤世嫉俗、据理力争、愤愤不平
【故事】随遇而安:俗话说“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在每个人的一生当中,根本就不可能永远都是风平浪静。人生遭际不是个人力量所能左右的。而在诡谲多变、不如意事常存的环境中,唯一能使我们不觉其拂逆而使得心情轻松的办法,那就是要做到使自己“随遇而安”。
“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是何缘故成了如此?水土不同是也。想一想,人如果像此橘,应该如何应对呢?当今这个社会,千变万化,每个人一生当中所处的环境不会一成不变,我们怎么去面对呢?有大智慧的人都认为,坚持自己的信念,随遇而安吧。
第四重天地境界,得道升天,或入土为安
【成语】一夫得道,九族升天
【注音】yī fū dé dào,jiǔ zú shēng tiān
【释义】一个人得道成仙,全家族都随之升天。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系的人也都跟着得势。
【出处】汉·王充《论衡·道虚》:“淮南王学道,招会天下有道之人,倾一国之尊,下道术之士,是以道术之士并会淮南,奇方异术,莫不争出。王遂得道,举家升天,畜产皆仙,犬吠于天上,鸡鸣于云中。”
【成语】入土为安
【注音】rù tú wéi ān
【释义】旧时土葬,人死后埋入土中,死者方得其所,家属方觉心安。
【出处】明·冯惟敏《耍孩儿·骷髅诉冤》曲:“自古道盖棺事定,入土为安。”明·凌蒙初《
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一:“亲戚多道:‘从来说入土为安,为何要拘定三年?’”
人生四种境界
“现代新儒家”冯友兰先生说过,人生有四种境界。第一重,自然境界。就是人生的最低境界,无非吃饭穿衣,过去农家妇女有个口头禅,叫嫁汉嫁汉,穿衣吃饭。穿衣、吃饭,是人生最基本的事情,也是最低境界。有个笑话:说是张家口那边大草原,一个小孩在放羊。大人打趣问他,你放羊干什么啊?放羊卖钱。卖钱干什么啊?娶媳妇。娶媳妇干什么啊?生娃。生娃干什么啊?放羊。这就叫衣食境界。
衣食境界之后,是第二个境界,有了质的飞跃,那就不满足吃饱穿暖。这个时候,人有了其他的需要,用马斯洛来说,这里面有了自尊的需要。这就是功利境界。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人都说神仙好,惟有金银忘不了,人人都说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功名这类东西,都叫做功利境界。我们大多数所谓“混”出来的人,不过是讲求实际利害的功利境界而已。
别人的生命看得跟自己的同等重要,是一种令人感动的精神力量。 第三境界,叫道德境界。如果功利境界还是为自己,希望自己脸上有光,耀祖光宗,那么道德境界,就把别人的生命和我的生命看得同等重要,“正其义,而不谋其利”。
怎么叫做道德?简单理解就是做好人好事。复杂一点理解,关心弱势群体。用雷锋的话讲,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当中去。
湖北卫视做过一个《往事》节目,播出了一个感人的故事:
一个叫刘连满的老人,只是哈尔滨一个失业的打更老头,但是,他曾经在1960年率领中国登山队从北坡攀登珠峰!
他体能最好,经验最丰富,又是队长兼书记。但因为来回地接应队员,体能耗尽了,当时氧气也不够了。他选择把氧气瓶交给别人。自己蹲在一个背风的地方写了几个字,“同志们永别了,祖国人民等着你们胜利的消息。” 他幸运的活了下来,却没成为登顶的英雄。
“老先生阿,您当时一念之差做出的决定,您看看他们三个,都成了国家体委有关方面的领导,您就一辈子做个普通工人,后不后悔?”“我不后悔”“您怎能不后悔?”“人啊,不能都当官。”“那您有什么愿望?”“能找一个打更的活儿,一个月三四百块钱。”
刘连满老人家里的几个闺女全都下岗,儿子考上大学却没钱,后来靠着赞助才上了学。但他却说,那个时候,作为党员,必须这样做。别人也会这样做的。
面对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平静淡然从容的叙述,让每个人的心灵受到震撼。
这就是道德境界。我们不可能不被这样的精神所感动。任何民族,任何国家,任何时期,如此舍生忘死、杀身成仁的精神,都是最重要的精神财富。
到八宝山开反腐败大会,效果可能相当好。
冯友兰先生说,人生的最高境界,叫天地境界。什么叫天地境界?那就是超越世俗,自同于大全的境界。
人在年轻时、中年时、年老时,各有一些不同的最重要的东西。当我们把你认为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大集合放到天平的一端,而另一端,只放一个字——死。请判断一下,天平什么样?
那黑色冰冷森然的一天,是一定要来的。人生其实就是一部向死而歌的历史。古今中外,凡有思考能力的人,都以某种方式思考过死亡问题。中国古代先哲,古希腊理性主义的代表,对死亡问题的论述最为丰富。
苏格拉底有一句名言,“男子汉在面对死亡的时候,应该是平静的。”可濒死心理学研究证明,人在遭遇死亡的时候,大体都要经过震惊不信、愤怒抗争、情绪萎靡,最后不得不接受这几个阶段。
庄子的老婆死了,庄子非但不哭,相反鼓盆而歌。庄子的学生问:不哭也罢了,干什么还在这鼓盆?庄子的回答大意是,刚开始的时候,我也不是不悲伤,后来我定睛一看,原来老婆是一团气啊。再往前看,气源于无。什么都没有,我哭什么啊,于是鼓盆而歌。
老子《道德经》也有关于天地境界的说法:“吾之患,在吾有身。及吾无身,何患之有?”也就是说,我所有的灾难,皆源于我有这身体。如果我没有这个身体,何患之有?
一次开大会,一帮人为一个事儿争起来,互不相让。一个不善表达者却一句话把大家说愣了:我问你们啊,100年之后你们几个在哪儿?
人,到了天地境界就没有想不开的事了。所以,到八宝山开反腐败大会,效果可能相当好。
治学三种境界
笔者认为,凡人都可以从容地做到第二境界,但要想逾越它却不是那么简单。成功人士果敢坚忍,不屈不挠,造就了他们不同于凡人的成功。他们逾越的不仅仅是人生的境界,更是他们自我的极限。成功后回望来路的人,才会明白理解这三重境界的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作者简介
王克煜,祖籍山东琅琊,高级编辑、教授,1967年4月10日出生在泰山脚下一个桃花盛开的地方, 世代书香门第。30多年来,王克煜潜心研究新闻学,中国文学,中华文化,中国、世界历史。王克煜关心时政、经济和民生,是一位资深学者。从事党的新闻工作近30年,长期涉猎时政、经济、历史及社会学、新闻学研究,也许是从事新闻工作的原因,也许是对当今和谐社会感知深刻的原因,也许是对中国及中国共产党的未来充满希望……王克煜对历史、时政、经济情有独钟,颇有研究,都稍有建树。先后著新闻专著《
报纸新闻写作学》、报告文学集《泰山之光》,主编大型书法文化图书《泰山白马石摩崖石刻》、《青未了》等20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