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涅槃
教义名数
四种涅槃,教义名数。亦称“涅槃四义”。瑜伽唯识对于“涅槃”的诠释和分类。
出处解释
据《成唯识论》卷一○,即:(1)“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谓一切法相真如理,虽有客染而本性净;具无数量微妙功德,无生无灭,湛若虚空;一切有情平等共有,与一切法不一不异;离一切相、一切分别,寻思路绝,名言道断,唯真圣者自内所证。其性本寂,故名涅槃。”即以“真如理”为体,从“真如理”之“性本寂”而名之为涅槃。又据《述记》释,此“真如理”特指“七真如”中的“实相真如理”,所谓“二无我所显实性”。由于此涅槃侧重从“理”上讲而非指“心”、“智”,所以相当于“理佛性”。所谓“具无量微妙功德”;《述记》释之为“以能顺生诸功德”,而非指其容含一切功德。(2)“有馀依涅槃”。“谓即真如出烦恼障,虽有微苦所依未灭,而障永寂,故名涅槃。”此指“真如”已不被“烦恼”所障,生死之因已断,而生死之苦果犹有馀存,故名“有馀依”。(3)“无馀依涅槃”。“谓即真如出生死苦,烦恼既尽,馀依亦灭,众苦永寂,故名涅槃。”此指“真如”已出离生死苦,烦恼及所依之身皆灭,永不在三界之内。(4)“无住处涅槃”。“谓即真如出所知障,大悲般若常所辅翼,由斯不住生死、涅槃,利乐有情,穷未来际。用而常寂,故名涅槃。”上之“有馀依”和“无馀依”两种涅槃,只尽“烦恼障”,未离“所知障”。唯无住处涅槃二障俱灭,故不脱离生死而超越生死,以利乐有情,至于无穷。第一种涅槃,作为“理佛性”,一切众生皆有;第二、三两种,特别为声闻、缘觉二乘无学者所有;而佛世尊则四种皆有。唯第四种反映了大乘涅槃观的特点。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1-04-14 22:57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