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谟崖摩
楝科崖摩属植物
望谟崖摩(Aglaia lawii (Wight) C. J. Saldanha & Ramamorthy)是楝科米仔兰属乔木植物。小枝被苍白色鳞片,叶柄及叶轴无毛;小叶互生或近对生,椭圆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或圆,上面中脉被鳞片,下面密被鳞片;叶互生,密被淡褐色鳞片,小叶坚纸质,椭圆形至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稍偏斜,两面无毛,背面脉上疏被褐色鳞片;花为圆锥花序常成总状,腋生,短,密被淡褐色鳞片,少花,有时仅含单花;果椭圆形,顶端骤尖,基部渐窄成短柄状,被鳞片,多皱纹,宿萼圆形,稍反卷,被鳞片,果皮木质,果柄短;种子为肉质假种皮包被;花期为9-12月。
形态特征
楝科米仔兰属乔木植物。高2-20米;小枝被苍白色鳞片,叶柄及叶轴无毛;分枝浅灰色,苍白到黄色的鳞翅目,有时后脱落。小叶互生或近对生,长50厘米;叶柄和轴的鳞片或无毛;小叶柄1-15毫米,有时略微膨胀,稀疏到密集的鳞片,有时后脱落;小叶3-9;小叶片椭圆形,长圆形,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5-20(-30)×2-7.5(-11.5)厘米,纸质到革质,两面无毛或正面鳞片仅在中脉和背面鳞片仅在静脉或在整个表面上,中脉背面突出和正面凹陷,中脉两侧的第二脉(8-)12-15(-16),背面突出或凹陷,正面扁平,突出或凹陷,基部圆形或倾斜被楔形并且明显的向下延在一边和圆形在另一边,尖端渐渐变钝。
圆锥花序腋生,通常比叶短,在雄性植株中2-15厘米,但在雌性植物中较短且花较少,密集的鳞翅目或星状鳞翅目,很少开花或有时只有1朵花。花单性,3-5毫米直径。花梗2-3毫米,长或稍长于花蕾,鳞片有节。花萼杯状,1-2毫米,密被鳞片,3-5浅裂,裂片圆形或有时几乎截形。花瓣3或4,近圆形,卵形,倒卵形,或长圆形,2-6毫米,凹,外面基部附近有时稀疏鳞片,否则无毛,没有雄蕊管。雄蕊管鼻甲到钟状,2-5毫米,两侧表面有斑痕或外面稀疏的鳞片,顶端边缘全缘或具圆齿/有细锯齿;花药(5或)6(-12),线形,长圆形或卵球形,约0.5毫米,插入管的中间正上方,包括或非常轻微外露,两端锐尖。子房短圆锥形,星状鳞翅目,2或3室,每室2胚珠;柱头圆锥形,无毛,3裂。
果序6-10厘米,鳞状。果实开裂,椭圆形,球状或梨形,基部逐渐收缩成3-16毫米的柄,直径1-3厘米,3室,具皱纹,鳞片状,先端圆形,凹形或锐尖;果皮木质,干燥时坚硬;花萼宿存,鳞片状,边缘3(或4)齿状。每个果实种子1-3,完全被肉质的红色假种皮包围。花期为9-12月。
生长环境
通常生长于中海拔的山地林中。在沙质到粘土土壤上,石灰岩附近或石灰岩上生长良好。
分布区位于热带雨林区域,气候炎热,年平均温22-25℃,极端最低温2-5°℃,年降水量受地形影响差异较大,约800-2000毫米。土壤为砖红壤,pH为5-6。喜湿润肥沃、深厚的酸性土壤。不耐旱瘠。自然更新良好,幼苗幼树生长健壮。
分布范围
望谟崖摩分布于印度、不丹、缅甸、泰国、老挝、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也有分布。在中国分布于海南(东方、昌江、保亭崖县、陵水、琼中、乐东、万宁和屯昌)、广东、广西、贵州和云南(勐腊、勐海和景洪等县)等省区。
主要价值
材质优良,在中国海南列为一类商品材。木材材质硬重,耐腐抗虫,材色红润鲜艳,为优质家具、造船、车辆、机模等用材,是中国海南的重要商品材之一,可与桃花心木媲美。种子可榨油,供工业用。
保护级别
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望谟崖摩植物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收录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xx (VU) 等级列为易危。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易危(VU)。
参考资料
望谟崖摩.中国自然标本馆.
Aglaia lawii.theferns.
望谟崖摩.植物智.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2 17:08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