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工调是
越剧唱腔的基本曲调之一。它是女子越剧发展初期形成的一种越剧老调。四工调是在男班“丝弦正调”基础上创建的。四工调对腔句的开掘和板式都有创新。成为越剧板腔中别具一格的基调。其特点是,节奏活泼明快,旋律质朴流畅,清新优美而带有乡土味。所以,《碧玉簪》、《盘夫索夫》等许多越剧老戏,都比较多的采用四工调。
四工调有显示唱腔特色的“叠句”、“转句”和“合句”等腔句。“叠句”可用于叙述性唱词;“转句”则旋律、节奏、字位比一般腔句宽松舒展;“合句”起到当时唱“路头戏”时唱腔告一段落,示意同台演员接唱的作用,故亦称“掼调”腔句。
四工调继承了男班“
丝弦正调”的大部分板式,并发展了部分新板式。新创的“中板散唱”,打破了四工调唱句四平八稳、句式方正、节奏平直、较难表现深沉、激情、愤慨之情绪的格局。“中板散唱”有整句、半句散唱的,不同于散板和嚣板。 “哭调”创立于男班时期,但到了四工调为主腔的女班时期,“哭调”是表现伤感的板腔,发展较快。其旋律较流畅,结构也较严谨,有包含着“起承转合”四个腔节的“双哭头”,又有三个、二个腔节的“单哭头”,还有落调哭腔、连哭带唱等多种形式。
值得一提的是四工调的反调“六字调”的探索实践,有一定历史影响,解决了四工调缺少表现伤感情绪板腔的缺陷。“六字调”唱腔比[四工调]低四度,低沉压抑,以表现哀伤情感见长。但到20世纪40年代被新产生的弦下调唱腔所替代。直到50年代“六字调”再度创新,别具一格。
四工调时期的乐队人员已发展为五人:鼓板、唢呐兼二胡、板胡、三弦兼小锣、斗子兼大锣,文武场用京剧、绍剧的曲牌和锣鼓,乐队伴奏时运用无固定乐谱的跟唱伴奏,乐师即兴演奏,以支声复调的伴奏手法托保衬垫。
〔四工调〕的唱法和〔尺调〕不同。〔尺调〕的行腔比较稳重深沉一些,〔四工调〕的行腔则强调要有分明的棱角。诸如<盘夫>中的严兰贞,是一个雍容华贵的侯门千金。在她的性格中,既有千金小姐的骄娇二气,有非常任性的一面;又有热情、大胆、聪明、干练甚至泼辣的一面。所以,这个人物的唱腔比较多的采用活泼明朗、刚劲有力的〔四工调〕,比采用稳重、缠绵的〔尺调〕更适合一些。但是,严兰贞毕竟还是一个闺阁小姐,完全用老〔四工调〕的唱法,难以表现她雍容矜持的特有身分和气度。所以,演《盘夫》时,既继承老戏的传统用腔,以〔四工调〕为主,同时有意识地作一些新的尝试,就是既注意吸收前辈艺人施银花咬字吐字扎实刚劲,润腔耍腔抑扬顿挫、轮廓分明的优点,同时在润腔中又适当糅进〔尺调〕唱法中的抒情色彩,努力做到使旋律更丰富一些,表现人物感情更细腻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