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四川师范大学实体性科研平台
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成立于1983年7月,2001年4月获批“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省部共建),是直属于四川师范大学的实体性科研平台。
发展历史
1983年7月,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成立。
2001年4月,中心获批“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省部共建)。
2023年9月,中心被学校推荐参评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2月,巴蜀文化与教育研究中心被四川省社科联、四川省教育厅认定为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扩展)(2024-2026年)。
科研条件
人员编制
据2025年1月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官网数据,中心有一支高职称、高学历的研究队伍。中青年专职研究人员均获有博士学位,研究人员多人被评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等,是一支覆盖老中青、全领域、多学科的巴蜀文化研究团队。
科研部门
据2025年1月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官网数据,中心下设“三星堆与南方丝绸之路”“巴蜀语言文学”“巴蜀历史文化”“巴蜀教育”“巴蜀哲学”“巴蜀艺术”“巴蜀文化传播”等七个分中心。
学术交流
据2025年1月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官网数据,中心先后主办了“巴蜀文化研究新趋势国际研讨会”“巴蜀文化与中国文明起源研讨会”“巴蜀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三星堆与南方丝绸之路青铜文化学术研讨会”“三星堆与南方丝绸之路:中国西南与欧亚古代文明国际研讨会”“南方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等国际性、全国性学术研讨会共计50余次;此外,中心坚持对外开放“巴蜀文化”系列学术讲座,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广泛影响力。
据2025年1月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官网数据,中心与韩国延世大学中国研究院共建“巴蜀文化研究所”,联合泰国蓝康恒大学、泰国清迈大学开展南方丝绸之路古代中泰文化交流等方面的研究。
科研成就
科研成果
据2025年1月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官网数据,中心成员先后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项目等100余项,其中代表性科研项目有:“南方丝绸之路与欧亚古代文明研究”“南方丝绸之路与东西两洋研究”“三星堆文化与中国文明研究”“中国西南古代文明与南方丝绸之路研究”“古代巴蜀与南亚的文化互动和融合”“古代巴蜀与南方丝绸之路研究”“古代西南夷酋邦与文明起源研究”“巴蜀神话传说集成与研究”等;出版著作200余部,其中标志性著作有:《扬雄方言研究》《四川扬琴传统唱本选》《蜀梼杌校笺》《西南酋邦社会与中国早期文明》《发现三星堆》《走出盆地:巴蜀文化与欧亚古文明》《酋邦与国家起源:长江流域文明起源比较研究》《川康近代社会略论稿》《巴蜀哲学与文化探讨》《古代巴蜀与南亚的文化互动和融合》《古蜀神话传说试论》等;出版大型文献汇编和研究丛书100余部,其中代表性著作有:《巴蜀文化系列丛书》(10种)、《大家论学》(8种)、《四川通史先秦卷》、《成都通史先秦卷》、《南方丝绸之路丛书》、《巴蜀历代通志集成》(共138册)、《巴蜀珍稀谱牒文献汇刊》、《巴蜀濒危文化遗产研究丛书》、《巴蜀古籍整理大型丛书·槐轩全书》(共10卷)、《推十全书》(共20卷)、《民国时期社会教育史料续编》(共40册)等;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中心提交的咨询报告多次被国家部委和四川省政府部门批示、采纳。此外,中心承担政府、企事业单位的项目共计30余项,其中代表性项目为“成都市文化建设重大项目:古蜀文明与南方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历史背景及其与成都的经贸关系研究”“宜宾在南方丝绸之路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三峡外迁移民在安置地社会融合与社会稳定研究”“秦并巴蜀重大历史意义研究”“司马错入蜀重大历史意义研究”等。
学术刊物
据2025年1月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官网数据,中心每年定期出版《巴蜀文化研究集刊》,编制《巴蜀文化研究动态》。
现任领导
最新修订时间:2025-02-13 18:13
目录
概述
发展历史
科研条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