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
四川省德阳市境内公办大学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Sichu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位于四川省德阳市,是教育部批准建立的公办全日制职业本科高校,入选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教育部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C档)、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四川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是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是四川省第一所公办职业技术大学。
历史沿革
学校前身
1958年,中央决定在四川德阳新建国营西南重型机器厂、德阳水力发电设备厂等大型机械工业企业,并设立了德阳工区。为了满足企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一机部决定在德阳这一新兴的机械工业中心建立配套的从培养技术工人到中级和高级技术人才的院校—德阳重型机器制造学校。是年11月,上海动力机器制造学校一部分教师被调至德阳重型机厂筹备处,参与筹建德阳重型机器制造学校。1959年8月,招收了第一批新生400名,9月20日,举行了首届开学典礼。学校直属部教育局领导,具体工作委托第二重型机器厂代管,校址设在县城区乡工农大队境内。
1960~1962年,为配合第二重型机器制造厂等国有大型企业建设需要,经国务院批准,改办为“西南重型机电学院”,培养大学本科学生。
1962年,第一机械工业部撤销西南重型机电学院,恢复中专建制,学校改名为“第一机械工业部德阳机器制造学校”。
1965年,第一机械工业部将学校移交给第二重型机器厂,与厂办的半工半读技工学校合并,学校定名为“第二重型机器厂半工半读中级技术学校”。“文革”开始后停止招生。
1973年,学校更名为“德阳机器制造学校”,隶属四川省机械工业厅。
1977年,学校更名为“四川省德阳机器制造学校”。
1982年,学校更名为“四川省机械工业学校”。
1994年8月,国家教委正式确定学校为“国家级重点普通中等专业学校”。
1999年,学校增挂“四川省工程技术学校”校牌,四川省机械职工大学迁入四川省工程技术学校。
2001年,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四川省机械工业职工大学、四川省工程技术学校合并建立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隶属于原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四川省机械工业职工大学、四川省工程技术学校、四川省机械工业学校同时撤销。
2006年,德阳教育学院整体并入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由此,原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和德阳市人民政府对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实行“省市共建”。
2006年,学校被国家教育部、财政部确立为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职学院。
2014年10月,学校与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德阳市人民政府签订合作共建协议,三方共建德阳中科先进制造创新育成中心。
2015年6月,学校获“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50强”。
2017年1月,学校被评为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单位。12月,学校入选四川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
2019年,学校被教育部、财政部确立为全国56所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之一,并入选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
2020年7月,学校入选“中国-东盟高职院校特色合作项目”。
2021年9月,学校入选四川省“双高”立项单位公示名单。10月,学校通过教育部现代学徒制第三批试点单位验收。
2023年11月,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第二批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学校。
升格成立
2024年1月,教育部发文同意设立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同时撤销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制。2月,学校获评“首届四川省美丽校园”。2024年9月,根据川教函〔2024〕341号文件公布结果,由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四川工匠”“德阳首席技师”曾颖峰教授领衔主持的“智能制造装备技术专业”成功入选第四批省级职业学校名匠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建设名单。9月26日,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正式揭牌。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4年2月,学校设有15个教学系部,开设有43个专科专业,5个职业本科专业。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2月,学校有教职员工1400余人,其中正高95名、副高258名,拥有“国家万人计划”“国家级教学名师”“四川省教学名师”“四川省四有好老师”等6名、“全国技术能手”2名,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省级2个。聘有数十名中国国内外教授、专家为客座教授,建立有500余人的“企业兼职教师人才库”。截至2023年12月,学校专任教师中正高职称82人、副高职称241人、中级职称317人、初级职称79人,高级职称专任教师比例为44.31%,专任教师中本科以上学历占比为100%,具有博士、硕士学位476人,占比65.29%。
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教学名师:武友德
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高凤林焊接技能大师工作室
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工业机器人与应用维护
四川省技术能手:曾颖峰、任彦等
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武友德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武友德
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司徒渝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2月,学校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2个,国家级骨干专业5个,国家高水平专业群专业7个,国家级生产实训基地4个,国家示范建设专业4个,全国装备制造类示范专业点1个,全国机械行业重点(骨干)专业2个,全国机械行业技能人才培养特色专业1个,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1个,四川省级重点专业3个,四川省高水平专业群专业7个,四川省级精品专业2个,四川省级教改专业1个;参与建设4个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建成国家级、省级14门、27门,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4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3门,省级创新创业教育示范课程8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9门。
2023年,学校14本教材入选教育部首批“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书目,学校学生参加各类技能竞赛共获奖励110项,其中全国性技能竞赛获奖共计50项,含一等奖及以上18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及其他20项;省级技能竞赛获奖共计60项,含一等奖及以上21项,二等奖22项,三等奖17项。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2月,学校有1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4个四川省工程实验室,1个德阳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及德阳(西门子)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创新中心、德阳中科先进制造创新育成中心、四川省农机创新中心、国家科技汇智平台德阳融合中心等科研平台。
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德阳装备制造业机器人应用创新中心
四川省工程实验室:四川省装备制造业机器人应用技术工程实验室、四川省航空材料检测与模锻工艺技术工程实验室、四川省高温合金切削工艺技术工程实验室、四川省冲压发动机先进制造技术工程实验室
德阳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
科研成果
2023年,学校教师第一作者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39篇,其中高水平学术论文24篇,开展横向科研与技术服务128项,横向科研与技术服务到款额1925.50万元;纵向科研项目55项,纵向科研经费到款额136.59万元;新增授权知识产权50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1项,技术产权交易收入685.39万元,专利成果转化到款额266.81万元。
学术资源
截至2023年12月,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数116.91万册,电子图书数124.16万册,形成了以机械工程、经济、电子、计算机等学科为主的的藏书体系。
《装备制造与教育》是由四川省机械工业协会、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联合主办,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管,四川省新闻出版局批准的内部综合性学术期刊。《德阳教育学院学报》1987年创刊,2005年更名为《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是四川省高等学校学报研究会常务理事单位,是《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同时也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数据库》来源期刊。
合作交流
国内合作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建立了“四川省装备制造业产教联盟”“全国机械行业高端装备制造技术职教集团”“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汽车产教融合联盟”等,面向四川大学等院校开展大学生技术技能培训,面向中航工业、中国航发、中国航天、中国二重、东方电气、中国航舶和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航空航天、燃气轮机、海洋工程、智能装备等行业企业开展高技能人才提升培训项目近20期,与若尔盖县人民政府签订乡村振兴定点帮扶合作协议,与四川省德阳市第三中学共建科技特色高中。
国际交流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开发应用21项国际化职业教育标准、《焊条电弧焊技术与操作》等7项国际化教育资源及“弧焊焊接AR实训系统”等2项国际化教育装备,与泰国、老挝等国开展双向访问交流,与泰国、老挝职业院校合作共建语言文化交流中心与技能技术培训中心,开展汉语教学、技能培训等合作项目,获得中泰合作“中文+职业技能”“合作示范校”称号,开展新能源汽车泰国师资培训项目,为来自泰国南邦技术学院等12所院校机构的16名教师及技术人员开展技术实训。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校徽主体部分是“工”字型的矢量图形,“工”字内部为“S”字母,与“工”字结合成该校的中文简称,“工”字外围为焕发蓝色光芒的太阳,代表着该校师生处事的严谨和稳重,主体上方为该校校名中文全称,下方为英文校名简称和该校创建时间。
精神文化
科学民主,求实创新
现任领导
参考资料
学校介绍.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
教育部关于同意设置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的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
办学思想.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4 14:32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