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是
四川大学的二级学院,创建于1952年,时名“四川化学工业学院”,由中国化工教育先驱
张洪沅先生、
张铨先生和
徐僖先生等一批知名专家教授整合当时的四川大学、
重庆大学、
华西大学、川南工专、重华学院、
西南农学院、乐山技专、
川北大学、西南工专、西昌技专等十所高校的化工系科所组建而成,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两所化工高等院校之一。学院先后经历了四川化学工业学院、成都工学院时期、
成都科学技术大学时期、四川联合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等发展阶段。
历史沿革
1952年,四川大学、重庆大学、华西大学、川南工专、重华学院、西南农学院、乐山技专、川北大学、西南工专、西昌技专等十所高校的化工系科组建成立“四川化学工业学院”。
1954年,四川化学工业学院共设立17个教研组。
1953年到1955年暑假,四川化工学院共毕业三届学生696人。
1954年12月31日,国务院批准四川化工学院于1955年迁至成都与成都工学院合并。糖品物工学调整至华南工学院,植物纤维造纸工学并入天津大学,其余专业全部迁至成都。两校合并后学校名称仍为成都工学院。
1955年8月27日,举行了合校典礼。合校后的成都工学院有机械、电机、土木、水利、化工五个系。
1956年暑假,泸州分校全部搬到成都。
1957年,学校开始全面招收研究生。
1959年,化工系进一步调整为化机系、无机化工系和有机化工系。
1961年6月,成都工学院进行专业调整,原有的化机系和无机化工系合并为基本化工系,有机化工系的基本有机合成专业也并入基本化工系。
1978年,在全国科学大会上,学校有13项成果获奖,其中基本化工系有3项获奖。
1978年10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成都工学院改为成都科学技术大学。随即,学校开始进行系别调整,撤销基本化工系,建立近代化学系和化学工程系。原有的化工系所属普通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四个教研室划归近代化学系,其余教研室划归化学工程系。原高分子化工系的有机化学和高分子化学及物理学两个教研室划归近代化学系领导。
1984年,成都科技大学再次进行院系调整,近代化学系更名为应用化学系。
1986年,化学工程系成立食品工程专业并在同年招收第一批学生。
1986年12月,国家轻工业部与成都科技大学决定共同联办成都科技大学轻工学院,化学工程系的食品工程专业并入轻工学院。
1993年年底,成都科技大学已有5个学院、22个系、49个科研所室、120个教研室和116个实验室。此时的化学工程系仍以“系”的形式存在,但筹建学院工作已于1993年启动。
1994年4月,经国家教委和四川省批准,四川大学和成都科技大学正式合并,命名为四川联合大学。原成都科技大学应用化学系、化学工程系和化机系合并成为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下设化学工程系、化机系、应用化学系和粉体所四个实体单位。
1998年,四川联合大学更名为四川大学,学院定名为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据2018年10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下设4个系、6个本科专业。
学科建设
据2018年10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学术学位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学术学位二级学科博士点10个、学术学位一级学科硕士点2个、学术学位二级学科硕士点13个、专业学位授权领域6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四川省重点学科4个。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化学工程与技术
学术学位一级学科博士点:化学工程与技术
学术学位二级学科博士点:化工过程机械、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应用化学、生物化工、工业催化、制药工程、化工安全工程与技术、化学冶金与材料技术、燃烧动力学
学术学位一级学科硕士点:冶金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
学术学位二级学科硕士点:冶金物理化学、钢铁冶金、有色金属冶金、化工过程机械、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应用化学、工业催化、制药工程、化工安全工程与技术、化学冶金和材料技术、燃烧动力学、
专业学位授权领域:冶金工程、动力工程、化学工程、安全工程、制药工程、生物工程
国家重点学科:化学工程
四川省重点学科: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化工过程机械、冶金工程
师资力量
据2018年10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共有在职教职工200人,兼职/特聘院士6人,四川大学杰出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人才”8人,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四川省“百人计划”入选者1人,享有国务院政府津贴25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8人,教授54人,在职博士生导师42人,副教授64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双聘):谢和平、石碧、王玉忠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双聘):David A. Weitz
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双聘):窦士学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双聘):祝京旭(Jesse Zhu)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褚良银
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朱家骅 (第六届)、梁斌 (第七届)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褚良银
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钟本和、褚良银
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巨晓洁、谢锐
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巨晓洁
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褚良银、李象远、储伟、李军、张其翼、谢锐、巨晓洁、朱权
四川大学杰出教授:钟本和
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应建康、陈志
教学建设
据2018年10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3个专业通过了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个、教育部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1个、四川省“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2个、四川省特色专业1个;建有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中国工程教育认证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制药工程
国家级特色专业:制药工程
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工科基础课程化学教学基地
教育部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四川省“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制药工程
四川省特色专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据2018年10月学院官网显示,2000年以来,学院获得国家教育成果奖3项,四川省教育成果奖10项。
据2018年10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与美国康迪涅克大学、
华盛顿大学、
纽约州立大学、
加拿大渥太华大学、
英国伯明翰大学、
日本弘前大学等世界知名大学建立实质性的合作关系,与中国以外10多所学校签订了“3+1”、“3+2”等合作办学协议。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据2018年10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设有化学工程设计研究所,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四川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四川省重点实验室4个、四川省工程实验室1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
国家级技术中心:川大-瓮福工程技术中心、川大-开磷磷化工技术中心实验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磷资源综合利用与清洁加工工程研究中心
四川省协同创新中心:四川省先进磷化工技术与装备协同创新中心
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多相流传质与化学反应工程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磷化学与工程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过滤与分离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制药工程与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四川省工程实验室:四川省磷化工技术与装备工程实验室
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绿色化工四川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科研成就
据2018年10月学院官网显示,近5年,学院共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3项、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1项,重大项目课题1项、重点项目3项、杰青1项、优青1项、面上项目50余项,并获得了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基金、“973”计划等多项基金支持;累计发表SCI/EI论文1300余篇。
据2018年10月学院官网显示,近年来,学院承担国家攻关项目及部(省)级科研项目8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发明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亿利达科学技术奖1项,有发明专利200余项。2012-2017年,到校科研经费累计3.9亿元,发表SCI/EI论文1700余篇。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型料浆法磷铵装置国产化(2004年)
文化传统
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团委学生会以提高当代青年的整体素质为宗旨,开展各类课外活动。
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研究生分会联系各专业、党团支部,服务全院研究生同学,达到服务同学、完善自我的目的与宗旨;承担了例如博士论坛、川大论坛、学术沙龙、歌手大赛等校级活动。
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学生社团联合会建立于2013年,管辖涵盖文学学术、实践服务、艺术文化、爱好兴趣、体育运动等各类学生社团组织。
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会举办有党校,“求是”学堂,“辉煌化工”专业风采大赛,“先入带后入,共奔入党路”主题活动,“紫东阁”敬老院,党建知识竞赛等一系列活动。
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学生社区委员会以“为同学服务”为宗旨,为同学们服务解决关于宿舍围和方面的问题,参与校园管理,保证学生宿舍的正常秩序,沟通学生与学校后勤部门,引导同学们遵守寝室规定,并定期开展寝室卫生、文化、安全等方面的检查。
现任领导
所获荣誉
2023年8月30日,被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授予“四川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