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业大学政治学院
四川农业大学下设二级学院
四川农业大学政治学院成立于2011年1月,2015年11月更名为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赵晓霞。该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
教育教学
政治学院成立于2011年1月,现有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公共管理硕士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5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研室、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室、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形势与政策教研室、研究生教学部、成都校区教学部等7个教学单位。2015年11月更名为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学院)。
学院领导
管理机构
学院公室是院党委、院行政的综合办事机构,也是学院党政领导联系各教研室的中枢桥梁。负责上传下达、综合协调、对外联络、公文处理、信件收发、信息沟通、会议事务、机要保密、印章管理、档案管理等工作。
机构设置
成都教学部主任:宁娜
成都教学部共有7名教师,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3人,讲师3人。主要承担成都校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形势与政策”共5门本科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和部分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部重点抓课程质量建设,建立并规范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跟踪制度”、“思想政治理论课兼职教师准入制度”等,以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在彭州市宝山村建立了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基地,多次组织学生广泛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
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室主任:颜怀坤。
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室现有兼任教师5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2人。教研室主要承担硕士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和博士研究生《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两门课程的教学任务。教研室共主持学校“硕士研究生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项目”4项,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讲义的编撰,加强教学团队式专题性课堂讲授模式及“问题导学法”教学方式的探索,增强了课程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
形势与政策教研室主任:唐平。
“形势与政策”是五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历史最为悠久的一门,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时事政策”到“形势与任务”到1987年最终更名为“形势与政策”经历数十年的发展。05方案实施以来,该校“形势与政策”教研室也按相关政策要求再次改组形成了新的课程组,承担全校本科生《形势与政策》教学。
形势与政策教研室目前主要以兼职教师为主,但形成了较严格的管理制度:在教师管理方面形成了教师遴选、准入以及淘汰制度,在教学内容方面形成了严格的了专题遴选方针,在教学手段方面方面做到了有制可依;在课堂教学方面形成了标准划一的听课制度;在学生课程训练方面做到了制度化管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室主任:唐平。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室成立于2006年,现有专兼职教师12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7人、讲师2人,硕士学位7人、博士学位1人,涉及哲学、教育学、法学、历史学等多个学门类。课教研室主要承担全校本科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目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
在教学方面,教研室全体教师认真努力,不断总结、开拓、创新教学方法,取得了较丰硕的成果:2009年获四川省精彩一课教学竞赛一等奖,2010年获四川农业大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2011年获四川农业大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2013年获四川农业大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2014年获四川农业大学多媒体课件制作比赛一等奖。
在科研方面,近年来教研室本专职教师积极申报各级各类科研立项,形成了数十篇高质量的科研论文,分别在《高教探索》、《求实》、《黑龙江高教研究》、《中国高等教育》、《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等杂志发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研室主任:颜怀坤。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研室现有教师10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4人、讲师3人。教研室主要承担全校本科生《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硕士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和博士研究生《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等课程的教学任务,其中《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为省级精品课程。本教研室在研省级以上课题10余项;获四川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项、雅安市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共5项;在本学科CSSCI来源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4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研室主任:舒永久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研室现有任课教师8人。其中专任教师6人,兼职教师2人;教授3人,副教授3人,讲师2人;具有博士学位3人,硕士学位4人,大学学历1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研室主要承担了全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公共必修课的教学,近5年每学年上课的学生人数8000多人。教研室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的要求,积极参与了对该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与教学的广泛调查研究,提出了加强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系列举措和方案。教研室老师统一使用高教社出版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并在借鉴其它高校优秀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件的基础上,以问题导学为导向,结合该校专业特色和学生特点,制作了自己的专题教学课件。教师着重讲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并及时将党的创新理论、学术界理论研究新成果和社会热点问题有机地融入教学。课程还通过富有特色的“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写读书报告”、社会调查、参观考察等多种形式,开展课程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受到师生和同行的好评。
硕士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的具有基础性地位的一个二级学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基本理论、基本范畴,是其立场、观点和方法的理论表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旨在研究马克思主义主要经典著作和基本原理,从整体上研究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科学体系,揭示它们的内在逻辑联系,给学生以马克思主义的完整概念,并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现实社会问题、认识问题和科学发展中的问题。
本学科培养学生具有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宽的知识面,具有正确的理论方向和良好的学风,有自觉跟踪学术前沿动向研究的敏锐力,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较好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成为胜任与本学科相关的教学科研、理论宣传、党政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2年开始招生,该二级学科现拥有一支学术作风严谨、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年龄结构、学历和职称结构较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学科队伍共7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人,讲师3人。目前,该学科设有“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研究”两个研究方向。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一门研究马克思主义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和规律的科学。本学科旨在系统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历史必然性,考察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其基本历史阶段,总结马克思主义自身发展和指导实践的历史经验,揭示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在不同历史阶段上发展的特殊规律,特别是与各国实际相结合而不断发展的规律。
本学科培养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正确的理论研究方向,熟悉马克思主义主要的经典著作,了解马克思主义形成的历史背景,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了解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掌握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及其规律,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能够胜任与本学科相关的教学、科研、宣传和党政工作的专门人才。
我院“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自2011年设立,2012年开始正式招生。目前,该学科设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思想史研究”两个研究方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是专门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基本规律,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学科。这个学科的研究和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为重点,密切结合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所进行的艰苦实践和理论总结,研究党的几代领导集体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的基本规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二级学科于200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权点,2007年开始招生,已毕业研究生52人,在读研究生50人;毕业研究生主要就职于高等学校、党政部门、事业单位、企业管理部门、中等学校、公检法系统等。本学科已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与社会治理研究”三个较为稳定的研究方向;现有研究队伍11人(教授3人,副教授5人,讲师3人),在研省级以上课题10余项;获四川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项、雅安市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共5项;在本学科CSSCI来源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4部。
思想政治教育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方法,专门研究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培养人们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学科。
研究范围: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规律、功能、内容、方法研究,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史与基本经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发展研究,新时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规律与特点研究,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爱国主义教育与民族精神培养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案例研究,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研究,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究,干部与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等。
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比较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全面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熟悉思想形成、发展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动态;能胜任与本学科相关的教学、科研和党政、群团、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人才。
本学科于2006年获得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目前为四川农业大学在建重点学科。现下设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管理研究三个研究方向,导师12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8人。
参考资料
四川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学院)简介.四川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5-11-01
四川农业大学政治学院学院领导.四川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四川农业大学政治学院管理机构.四川农业大学政治学院.2015-09-22
最新修订时间:2021-12-11 00:52
目录
概述
教育教学
学院领导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