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丁香(Syringa sweginzowii Koehne & Lingelsh.)是木犀科,丁香属
灌木,高可达4米。枝直立,细弱,灰棕色,小枝紫褐色,四棱形,
叶片卵形、卵状椭圆形至披针形,上面光亮,下面粉绿色,圆锥花序直立,花序轴常呈四棱形,与花梗、花萼均呈紫褐色,花芳香;花萼截形或萼齿先端锐尖或钝;花冠淡红色、淡紫色或桃红色至白色,花冠管近圆柱形,
裂片与花冠管呈直角开展,卵状长圆形至狭披针形,花药黄色,果长椭圆形,5-6月开花,9-10月结果。
灌木,高2.5-4米。枝直立,细弱,灰棕色,无毛,具淡色皮孔,小枝紫褐色,四棱形,无毛,具
皮孔。叶片卵形、卵状椭圆形至披针形,长2-4(-8)厘米,宽1-3(-5)厘米,先端锐尖至渐尖,基部楔形至近圆形,叶缘具睫毛,上面光亮,干时呈黄绿色,无毛,下面粉绿色,常沿叶脉或叶脉基部被须状柔毛或无毛;幼叶叶缘带紫红色。叶柄长0.5-2厘米,无毛或仅上部疏被柔毛。圆锥花序直立,由顶芽或侧芽抽生,长7-25厘米,宽3-15厘米,花序下常有1对小叶状苞片或无。
花序轴常呈四棱形,与
花梗、
花萼均呈紫褐色,被微柔毛或无毛。花梗长0-2毫米;花芳香;花萼长1.5-2毫米,截形或萼齿先端锐尖或钝。花冠淡红色、淡紫色或桃红色至白色,花冠管细弱,近圆柱形,长0.6-1.5厘米,裂片与花冠管呈直角开展,卵状长圆形至狭披针形,长3-6毫米,先端稍内弯而具喙。花药黄色,长约3毫米,位于距
花冠管喉部0-2毫米处。果长椭圆形,长1.5-2厘米,宽4-7毫米,先端渐尖或锐尖,皮孔不明显。花期5-6月,果期9-10月。
分布于中国
四川西部。生山坡灌丛、林中,或河旁沟边。四川丁香喜光,耐阴,喜温凉湿润的气候,也耐干旱和寒冷;土壤湿润,对土壤要求不严,微酸性、中性及微碱性土壤均能生长,但以深厚、肥沃、湿润的微酸性沙壤土为宜。
采种:正常发育的种子9月下旬成熟,所以采种以9月下旬为好。将采取的成熟饱满的种了放在室内通风干燥处阴干(切忌太阳曝晒),放至大部分外种层开裂、种子脱出时,去掉外种层,从中选出成熟饱满者,用纸袋包好。存放在5摄氏度左右的地方,使种子充分
休眠。
催芽:3月中旬,将种了取出,用30至40℃温水浸泡2小时,然后用凉水冲洗,再以湿润细沙在瓦盆中压积埋藏(种沙比为1:3),随即放置在7摄氏度左右的64室内贮藏,经45天催芽,待种子裂口后即可播种。
播种:春季在温室内进行,要求室内温度20摄氏度左右。4月底在畦内开展条播,沟深3厘米,播种时种子平放在沟内,株行距为2厘米×10厘米,覆土厚为种子直径的2倍,播后45天左右可出苗。
播后管理:出苗前,应保持床面湿润,但不能过湿,以轻握在手中不结团为准。当叶片长出1-2对时,需间苗(若盆载时,至3-5对叶时分盆,一盆一株)。第二年春萌动前可换畦移栽,株距为15厘米×30厘米。第三年4月底可移至温室外露天栽植,或出圃进行庭院、街道绿化。
四川丁香育苗的主要病害是苗木立枯病。一定要防重于治,以防为主,在幼苗刚出齐时,喷洒1%
硫酸亚铁、70%
敌克松500倍稀释液或1:1:200的波尔多液喷洒苗木,以后每隔7-10天进行1次预防,反复交替喷药防效最好。发生病害后,选用800倍的
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代锌森、百菌清等杀菌剂进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