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叶草组织
一种新型混合劳动力组织形态
所谓四叶草组织,即指由专业核心劳动力(core labor force)、灵活用工劳动力(flexible labor force)、智能机器劳动力(intelligent machine labor force)、产消者劳动力(prosumer labor force)四部分组成的新型混合劳动力组织形态。
理论源起
四叶草又名幸运草,它是三叶草的稀有变种,也是国际公认的幸运象征。运用隐喻式方法,借鉴四叶草的自然形态结构,提出企业劳动力形态的理论框架,旨在探讨数智化时代企业组织用工形态的变革。较早的相似理论是著名管理思想家查尔斯•汉迪提出的三叶草组织理论,特指由三部分或三片叶子构成的一种组织劳动力结构形态。何江等(2021)学者进一步升华汉迪的三叶草组织理论,提出更适应新时代企业实践需求的四叶草组织理论。
四叶草组织理论与三叶草组织理论虽然有一定的关联,但是在诞生背景、理论宗旨、元素构成、管理对象等方面存在质的区别。
兴起成因
四叶草型组织劳动力结构体系其实早已存在,只是其在经济社会不同发展阶段所呈现的各部分劳动力规模结构各有不同。随着企业组织内外部要素的演化,四叶草组织已成为数智化时代企业组织的典型形态。本文从专业核心劳动力分离、灵活用工劳动力盛行、产消者劳动力兴起、智能机器劳动力崛起四个维度剖析四叶草组织兴起的成因,并归纳如下:
(1)劳动分工精细化、员工概念范围扩大化、就业市场灵活化、消费行为习惯改变、数智化技术赋能等,导致专业化核心员工逐渐分离并向其他用工形态转移;
(2)政策支持和法律法规日趋完善、灵活化就业新经济理念盛行、企业降本增效需求激增、员工就业理念和诉求灵活化等,共同推动灵活用工模式盛行;
(3)资本追求剩余价值、企业寻求“免费劳动力”、消费者劳动参与意识觉醒以及消费者与生产者边界日趋模糊、数智化技术赋能降低劳动参与门槛和成本等因素,共同推动企业部分专业核心劳动力向产消者劳动力转移;
(4)国家战略驱动、经济和数智化技术等宏观因素倒逼、企业转型升级和降本增效、员工拓展能力局限需求等,共同推动企业“机器换人”和智能机器劳动力的崛起。
基本内涵
四叶草组织是三叶草组织的升华和拓展,基于三叶草组织的内涵,由四部分组成的新型混合劳动力组织形态。
四部分劳动力共同构成四叶草组织劳动力体系的四支柱模型(简称为FICP模型),且四类劳动力的形态分布可能会因企业自身特质而存在非均衡的比例性差异。
四叶草组织的本质核心是通过生产链、工作岗位和劳动者工作技能等的分解与整合,实现企业劳动分工精细化和组织运作降本增效。
基本元素
1. 专业核心
四叶草组织的第一片叶子是专业核心劳动力。专业核心劳动力作为四叶草组织成功运行的核心元素和企业大脑“中枢系统”,不仅承担着员工劳动主力军的职能,也是组织运作的核心专家和“合伙人”。
2. 灵活用工
四叶草组织的第二片叶子是灵活用工劳动力。它整合了三叶草组织理论中的外包人员和弹性人员劳动力,是企业中较为灵活多变的劳动力,其特点在于富有弹性、灵活性、按需匹配。
3. 产消者
四叶草组织的第三片叶子为产消者劳动力,旨在强调在生产与消费合一的时代利用“产消者”为企业提供免费劳动的新型劳动力形态。所谓产销者,是指消费者在作为商品服务消费者的同时,也承担着生产者角色参与商品生产活动,诸如参与商品前期调研、样式设计、制作生产、市场销售等。
4. 智能机器
四叶草组织的第四片叶子是智能机器劳动力。智能机器所指的范围可界定为人员个体所控制并可实现与人交互协作的数智化非人对象,具体包括融合了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互联网等数智化赋能技术并应用于替代人工劳动力的计算机、机器人、智能化系统、智能机器设备等。
基本特征
四叶草组织的基本特征可归纳为以人为本、多元共生、灵敏柔性、虚拟数智、扁平无界、生态连接等六个方面。
组织机制
从组织适用形态机制(suitable pattern mechanism,S1)、动态分流机制(separation-by-dynamic mechanism,S2)、协同共生机制(synergistic symbiosis mechanism,S3)、分布共享机制(shared distributed mechanism,S4)四个方面剖析四叶草组织的组织机制,并可得出“4S”理论模型框架。
理论发展
何江等(2022)在四叶草组织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基于生态系统理论拓展提出劳动力生态系统理论。
最新修订时间:2023-06-13 11:43
目录
概述
理论源起
兴起成因
参考资料